唐僧在取经路上浪费的时间,有据可查的具体有几个月?

(博士论西游第七二一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51)第九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按照观音的安排和唐僧的估算,如果按照正常速度行进,即使唐僧经受完整的八十一难,他最多在两三年之内就能到灵山,再加上回程,返回东土大唐,也应该不超过七年,而他前后却用了整整十四年。

因此,观音所进行的暗示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该暗示就是,唐僧他自己浪费了时间,使其丧失了认真阅读、宣讲和展示真经功能的机会!不过,观音的暗示是建立在逻辑推理之上的,是否有确凿的证据来进一步证明呢?如果有,唐僧浪费的时间具体是多长呢?

要想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给定两个前提条件:其一,走路时,无论唐僧师徒走得快慢,他们只要不停下来,就不应该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其二,停留时,无论是唐僧师徒停下多长时间,他们只要是在降妖和行善,也不应该看作是在浪费时间。

这是因为,走路快慢和路况有关,平坦大道,自然走的快一些,崇山峻岭,当然就会慢一点;至于除妖和行善,有的妖怪好打,有的妖怪难缠,有的行善好办,有的行善难做,自然也不能整齐划一。所有这些都无法准确衡量,所以只能将其看做是在正常行进。

那么,唐僧师徒的哪种状态,才能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呢?本人认为,他们在走路和降妖行善,以及接受必要的接待之外,额外享用供养所耗费的时间。其原因是,在行善之后,受人供养,一餐半日,完全可以让供养之人表达了心意,再多停留,必是贪念作祟!

应该来说,在取经行动实施之初,唐僧对此十分注意,他们师徒四人要么因降妖滞留,要么为行善强留,每到一处,均未耽误多少时日:

即使是在通天河边陈家庄,悟空请来观音降伏金鱼精,救下了陈氏兄弟的一儿一女,也是在找到被妖怪摄去的唐僧之后,师徒四人没有片刻停留,直接踏上老鼋之背,渡过八百里通天河,找路向西而去。

同样,他们在乌鸡国救下国王性命,并请来文殊菩萨,收伏假国王、青狮精,将失去三年的王位还给真国王,使其“夫妻团聚,父子重逢”,再得荣华富贵,重享天伦之乐。国王感唐僧师徒恩情,“才开东阁,筵宴唐僧”,但唐僧“只是倒换关文,催悟空等背马早行。”

然而,随着一步步接近灵山,唐僧也逐渐放慢了行进的速度,在降妖和行善之余,也时不时地放缓脚步,贪图众生的供奉:

唐僧师徒在取经之路上的第一次暂停是在驼罗庄。在他们到达时的三年半之前,该庄上空出现了一个妖怪,“将人家牧放的牛马吃了,猪羊吃了,见鸡鹅囫囵咽,遇男女夹活吞”,三年来搅扰庄内百姓,使之苦不堪言。悟空和八戒在驼罗庄追妖精到深山,将其打死,发现是一只还没修到人形的蟒蛇精,庄内百姓感念唐僧师徒恩情,“东请西邀,各各酬谢”,“师徒们被留住五七日,苦辞无奈,方肯放行。”

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后来,他们的停留频率越来越高、停留时间越来越长!比丘国救下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幼童,更是在当地百姓的挽留下,他们“盘桓将有个月”;金平府除掉三个犀牛精,“永蠲买油大户之役”,“二百四十家灯油大户,这家酬,那家请”,他们“住经个月,犹不得起身”;为感谢他们收伏玉兔精,救出真公主,天竺国国王“大设佳宴,一连吃了五六日”;因享受寇员外斋僧,不仅停留了半个月,他们还给自己惹出了一个官司。

虽然唐僧师徒的停留都是因百姓盛情挽留,但是对一个身负使命的取经人来说,这根本不能算做原因!试想,他们救下陈家庄陈氏兄弟一儿一女,怎么就能一刻不停立即西行,而现在却止步不前,享用供奉呢?特别是在金平府灯油大户宴请他们时,竟然出现了这样的描述,“师徒们索性宽怀领受”,可见唐僧真的因贪图享受浪费时日了!

那么,唐僧浪费了多少时日呢?我们不说其他路上走的速度快慢,就是上述有确凿证据的耽误的时日,总计下来也有三个多月的光景。

以唐僧甚深的慧根,再加上已经解得《心经》的修行经验,如果这宝贵的三个月没有被白白浪费,而是在取经返回东土之后用来阅读“三藏真经”,那么,不仅他自身的修为能再上一个台阶,并且通过向东土众生讲经传福,他在众生心中的地位也会大幅度提高。

再加上唐僧返回西天后被封为佛,以及其太宗皇帝“御弟”的皇亲身份,东土众生建祠供奉他们师徒也不是不可能,与只在东土留下一幅画像的观音相比,他们在大唐的重要性可能还要高上许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