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内功太极拳练习的三步功法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这里可简要说之。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

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除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珠玑,句句拳诀。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对此,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已作详细论述。

(三)、依据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步功法,太极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二、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

关于杨式太极拳为什么要强调内功训练的理由方面,我们在前边其它各章中,已经有所论述。特别是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围绕要不要松,怎样放松的问题上都和修练内功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必须以内功修练为宗旨,从神、意、气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练腿脚功夫的外家拳路。

其次,从近百年的杨家太极拳的发展实践中看,自杨露禅宗师始,到杨澄甫把杨式太极拳推向全国都是以内功取人,以内功服人,不掺杂任何与内功无关的任何招术。因此,才派生出吴、武、孙式内功太极拳,把内功太极拳推向高峰,成为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的武术。离开内功,就不是太极拳。

再次,从杨式传承下来的“老六路”的套路来看,它保持着杨露禅宗师及其所传弟子们的遗风,它走内不显外、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上下相随、符合阴阳之道。先师朱怀远说:“老六路是健侯宗师教家里的内功拳,它完全按照拳道学的总则,阴、阳修练。阴指内功修练,阳指形体呈现,内外结合方为太极。”

第四,就太极拳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来看,都有偏离散内功的现象,有异化的趋势,应引起拳家们的重视,为使内功不失传,使国之奇葩、瑰宝、国魂不失,也应大声疾呼:要强化太极内功的训练!

三、如何练好太极内功

有关太极拳的书笈很多,都谈到内功,但内功是什么?乃至如何才能练好内功?却没人说得清楚。在朱怀远等恩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不分寒署日夜耕耘,可谓“十年盘一拳,十年练一功”,始得太极内功而顿悟。结合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并吸取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乘功法,总结出太极拳内功修练的三乘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并提出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的练功目标。

俗语常言:“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我个人的体会、只要思想入道,通过三步练功法的入“拳道”的阶梯,可在三、五年内步入太极殿堂。

(一)第一步功法——“以身变手”

道家在炼丹过程中有“百日筑基”三年而成丹的说法。杨式太极拳在修练过程中的“以身变手”也是“筑基功”。在“筑基功”中,主要是以练“腰功”为主,时间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

这里指的“腰”,不是裤带勒之处,而是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通过对它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同时还可护展丹田气势(这是二步功所在锻炼的问题)。

有关练腰的问题,在古典拳谱中有许多论述如:在《拳论》中有“主宰于腰”;《十三势歌》里有“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在《十三势行动心解》中有“气如车轮,腰似车轴。”……

这都说明,“腰功”在练拳中的重要性。近代一些太极拳著作中,也或多或少的谈到了“腰”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都没有提出如何练腰。前辈们在如何传授拳法拳功时说:“进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口授什么?拳架练熟以后,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把腰练出来,使内劲通过腰轴的旋转,似离心力的传导而贯注于四端,形于手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恰似车轮的作用。把“腰功”贯穿到练拳和推手当中,效果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在练拳、推手中以腰为枢纽,不想手浑身都是手。练“以身变手”功法时要:“不想手、意念腰上手”。

(二)第二步功法——“以气变手”

道家的“炼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是炼丹筑基功。炼丹筑基要以下丹田为炼丹炉。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阴沉重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天元之气是日、月、星互相作用的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

气的含义涉及面很广泛,总的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体内流动着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营气、卫气等),营气是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运行于血脉中,也就是血脉中营养之气,它的作用是以血脉为轨道,昼夜不息的运动于周身上下,由表及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以此为营养。另一种是指脏腑活动的能力。

在人体内各部位都有分布有流动着的精微物质,由于分布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如聚在上焦的叫做“宗气”,宗气,它是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空气相结合的自然产物。因其是内在之气与外在之气的综合体,又是贯注于全身之气的起点,故叫“宗气”。宗气的作用:一是助肺脏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聚在下焦丹田部位的叫做“元气”,元气是人体生化的原动力,它的作用是激发、推动和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元气的存在有赖于后天营养的不断滋养。宣发在肌肤里的叫做“卫气”。

卫气,是由饮食之精华所化生,它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因其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所以叫做“卫气”,卫气在体内有温养五脏六腑的功能,在外有温养肌肉、润泽皮肤、起闭汗等作用。因此,人体的脏腑活动,特别是肌表皮肤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卫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太极拳的中层内功是“以气变手”它主要练体内的“元气”,拳架中手的各种活动,都要在“元气”的支配下运动,元气支配多少,四肢活动多少,过与不及都不是。练中层功夫除盘拳外,还应多练桩功,特别是数种太极抱球桩要多练,多体会只要把“元气”练足了,体内其它气也会盛强。

从现代物理学观点看,气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物质,它实际就是一种生物电磁场。人体气是有一定规律的,到一定年龄就会发现气虚、气短、气滞——最终气绝。在中医看来气比血更重要,因为万物生于气,并不生于血,人生病大多为气的阻滞、不畅所致。中医治病首先要调整气运和疏导气路,气通畅了,疾病自会痊愈。

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优化内气功能,因此也优化了肺脏呼吸功能。使人不断地向健康发展。太极拳要求松、静、轻、柔,打拳像在空气中游泳,从外边看简直是“优美的人体柔术”和“导引艺术”。练“以气变手”功法时要:“不想手、丹田气运手。”

(三)第三步功法——“以意变手”

道家的“炼神还虚”,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人的感觉、听觉、视觉、动作、思维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动。

太极拳的第三步内功是“以意变手”。即练“神”。人的精神活动与机体的精、气、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精气神充足脏腑机能活动正常,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运动就旺盛。反之,机能活动衰退,人的精神就会表现为萎靡不振。因此,精、气、神可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三者之间又具有相互资生的关系。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太极拳的第三乘功夫“以意变手”就是训练神经和意念,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后天的习惯性用力,使身体各部分都要练得虚灵、松静、让先天的无意————无意之意即“元神”发挥作用,把这种潜在的功能激发出来后,太极拳就不仅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气化合生成一种新的物质,我们管它叫“能量流”,这是占绝对压倒优势的内劲,如迅雷不及掩耳,一发即收,令对方惊心动魂,不知所措。

“能量流”是体内神、意、气化合的结果,它以先天神意气为主,经过长期修练而生。神意气充足,体内五脏六腑,体外四肢百骸活动正常,精神、意识、知觉就旺盛。“能量流”是在意念的指导下,“无中生有”的,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击中重心。在推手中,正确的发挥内功“能量流”的作用,它正像近代所采取的定点、定向人工爆破作业一样,叫它什么时候倒,往甚么方向倒,全在我们意念掌握之中。练“以意变手”时要:

“不想手,心意指胯肘、劲源自上手。”

 四、太极内功修练的认识问题

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什么定论。有的说,太极内功即“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还有的把这些要求与古典的“易”理相联、以太极混圆,阴阳动静、五行生克、八卦周流等理论为内功,提出内意神行、外行内导、劲气合神……总之是内修心意,外练筋骨。

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有一个最突出的矛盾,是都没有解决如何练好太极内功的具体步骤。所以通过实践,特别是通过对传统套路——《老六路》的传授,概括出如前所论及的《太极内功三步功法》并就与此相关的问题概述如下:

(一)、太极拳的“三步功法”,只是修练太极内功的基本的程序,并非是太极内功的全部。整个太极的修练还应包括:

1、内外相合。即“外三合”和“内三合”及“内外相合”。“内三和”就是太极拳“三步功法”的内容,通过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修练,拾阶而上,实现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有机结合,即高层次的神、意、气的化合。“外三合”是保证“内三合”修练所要求的“身法步”,如“身法八要”、“身备五弓”、“三尖相照”都是为正确的修练内功对手、眼、身、法、步的要求。

2、放松是练好太极内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主要内容在《太极松功》中已详尽论述。这里需提出的与松有关的身形问题——“三松三竖”, 即:

松肩竖颈,配合虚领顶劲,神贯于顶的要求;

松胯竖腰,配合竖腰立顶,保持上身中正安舒;

松踝竖腿,配合涌泉吻地,膝部放松前移。

这“三松三竖”是在整体放松的同时,保持身形的不偏不依,中正安舒。也为外在的“上下相随”打下基础。从而做到,上身腰与两臂相系;下身腰与两腿相连,手随身动,步随身换,成为一个整体,一动无有不功,一静无有不静。

3、“五心相通”和“根蒂相连”是内气、内劲的传导方面提出的要求。所谓“五心”即两手心,两脚心和百会穴头顶心。五者相通即气遍周身不少滞,呼吸通灵无阻障,“根蒂”即指气之“根”与气之“蒂”,气之“根”指蓄气之所丹田,气之“蒂”为呼吸之所鼻。“根蒂相连”即一气贯穿。

这两句话一是说内气流畅,一是说内气传导的形象比喻,使练功者不仅从内气上练习呼吸,而且从身体形态上掌握运输之路线。

(二)、太极不用手,用手非太极的理论探索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杨式太极拳对太极拳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与外家拳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在“三步功法”里已提出,“太极不用手,用手非太极”的理论课题。打拳不用手、不想手、忘掉手?那么想什么?用什么去发劲打人发人呢?听起来疯话、怪话,有点“天方夜谭。”

为什么说“太极不用手”?用什么?想什么?

据朱怀远先生说“这是健侯老先生提出来的,他说只有不动手,才能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用力即落入旁门。

经过几十年的验证;为什么说,只有不动手才是太极拳:

(1)只有不动手才能做到依人、随人、从人。才能在沾、粘、连、随中听劲,才能知己知彼。

(2)只有不动手才能不用力,才是真的放松了,放松了体内气血才能畅通无阻,才能做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随心所欲。

(3)只有不动手才能做到气血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如前所述:“以身变手”不想手,浑身都是手,进手先进腰,退手先退腰,不想手,就是想腰动;“以气变手”,不想手,丹田气运手。不想手,想丹田;“以意变手”不想手,心意指胯肘,劲源自上手。不想手,要想胯与肘。这样腰、丹田、胯、肘在涌泉、丹田内气的旋转带动下螺旋式推动,而不是自己的妄动、乱动。这样不仅有利于保健养生,而且才能练出太极内功,产生一种新的能量流或称之为“生物电场”。

概括起来,在“太极三步功”练到一定程度,大约三至五年,可依据内功拳诀进一步的揣摩探讨,必能功至缜密之境。拳诀曰:“心意指胯肘,劲源自上手,内部出虚线,意念领着贯”。

五、内功在推手、技击方面有甚么作用

太极拳的“三乘功夫”最终就是训练神经和意念。太极讲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后天的习惯性用力,使身体各部分都要练得虚灵、松静,让先天的无意之意即“元神”发挥作用,把这种潜在的功能发出来后,太极拳就不仅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气化合生成一种新的物质,我们管它叫“能量流”的整体劲。

“能量流”是体内神、意、气化合的结果,它以先天神、意、气为主,经过长期修炼而生。神意气充足,体内五脏六腑,体外四肢百骸活动正常,精神、意识、知觉就旺盛。“能量流”的巨大能量,在意念的指导下,“无中生有”的,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击重心。

从技击的角度看,与对方接手,只要双方一有手的接触,必须让对方感到摸不着,感到空,此时在“无中生有”中,手要轻轻地将自己的内气灌入对方身体,一有攻意,砰然而出,手并不会触及对方身胸,也不会使对方受伤,对方也不会有被冲撞疼痛的感觉,内功发人是靠神意驱使的一种气势,并不是用手去推搡或顶撞之类,意念一想就到,对方既没有准备时间,也没有躲闪时间,更没有还手时间,内气发放直透人的内脏,使人心惊胆颤。

要想不用力,用神、意、气摧毁对方重心,就要做到松静自如,以静制动。让对方摸不着,有劲使不出来,对方两手只能在圆体球皮上活动。而且我们要采取“逆来顺受”、“舍己从人”,让对方攻进来,我们要松而不懈,粘黏连随,劲发一点,就像来复枪膛里射出来的子弹,点点透其中心的功夫。歌曰:“形体圆球转,周身是弧线,内气后支援,碰上如触电”。

(0)

相关推荐

  • [康康解惑]太极拳内功修练入门的九级练功法是什么?

    康康太极拳内功修炼入门功法 学习太极拳内功心法要达到准确,一举一动要合乎太极学理原则与内涵,遵循方法正确修练,尤须明师指导功架及多方面研究探讨,循序渐进,实事求是步入正轨.习太极拳者,应向道学求知,然 ...

  • 习拳 练功、会练 会养

    导读 DAODU 太极拳是一种生命科学,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生命向健康方向发展.并成为最佳的身心养生运动.神奇的健身功效日益为世人所瞩目,所称赞.      太极拳通过"意.气.神.形" ...

  • 杨氏内功太极拳练习的三步功法

    身心性 修身智慧,修心智慧,投资智慧 Official Account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 ...

  • 李和生: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那么为什么要强调 ...

  • [转载]杨式传统太极拳85式打一套多长时间为宜?

    时间问题,可以借鉴,值得讨论. 原文地址:杨式传统太极拳85式打一套多长时间为宜? 原文作者:太极弟子陆荣培 杨式传统太极拳85式打一套多长时间为宜? 问: 内蒙古化德县孙世明问傅清泉老师,我正学习杨 ...

  • 太极拳练根三步曲

    罗长春 图片来源于百度 一.生根 根由脚下生,在小腿垂直于地面的基础上松开脚踝.脚掌.脚趾,使脚掌前后左右平衡受力,而重心定于根(踝骨中心点与脚跟骨与足弓交界处所指之地面),如能做到各种步法皆保持此状 ...

  • 内功太极拳必知三十三条心法

    一.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 ...

  • 扎西大师:杨式传统太极拳85式完整示范,难得一见(珍藏视频)

    老奶奶气贯全场,矫若游龙,这个才叫功夫! 老奶奶气贯全场,矫若游龙,这个才叫功夫!

  •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 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 ...

  • 传统杨式太极系列 崔仲三先生讲解示范

    传统杨式太极系列 崔仲三先生讲解示范

  • 杨式传统太极拳85式完整示范,难得一见(珍藏视频)

    本视频为传统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扎西大师演练,视频录制于1999年6月,时年扎西大师67岁. 本视频为传统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扎西大师演练,视频录制于1999年6月,时年扎西大师67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