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如何才更好防并发症?张医生告诉你!

糖尿病的预防和并发症的检测非常关键,有句话说得好,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而并发症的预防除了良好的血糖监测之外,还要做好相关指标的定期检查,以做到防患与未然。

抽血、验尿、眼科检查——患者一到糖尿病专科就诊,接诊医师经常会安排各种各样“繁琐”的检查,这些检查究竟有什么作用,可不可以“能免则免”呢?每次到医院就诊的时候都有疑问,我应该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几个月做一次,这些检查结果有什么意思,其实这些问题有时候不止困扰这患者,有一些医生也不是特别清楚。今天我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一、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分型的检查

1、血糖:有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目前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需要注意的是,一是不能忽视餐后2小时血糖,它对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意义很大;二是尿糖阳性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偏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进一步做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定究竟是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试验减低或者就是糖尿病。

3、胰岛功能测定:包括血清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血清C肽释放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半小时、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损伤程度,还有助于对糖尿病进行临床分型。但是如果患者平时进行胰岛素注射,我们只参考c肽试验。因为c肽试验不受到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

4、胰岛β细胞抗体检查:有3个分别是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患者抗体呈阳性,2型阴性。其中,GADA阳性在临床意义最大。

二、反应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正常值为4%~6%,HbA1c不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能准确地反映近2~3个月内的血糖水平。

2、糖化血清蛋白(GSP):可以反映近2~3周内的血糖水平。
常规的检查以及并发症的一些检查

1、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此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还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2、血酮体、血乳酸、血渗透压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可确诊有无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3、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这些都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直接相关,因此,应当及早检查、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4、血压:多数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比单纯高血压的预后要严重得多,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已出现蛋白尿者,要求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5、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正常标准是男性<25、女性<24。体重指数可作为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依据,还可以指导临床选药。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双胍类药物,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首选磺酰脲类药物。

6、肝肾功能:一方面了解有无肝功能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禁忌使用的。

7、眼科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而到了晚期又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所以,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就应该做眼科检查,绝不能等到视力明显下降时才去检查眼底。

8、神经科检查: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也可采取更简单的办法,用10克单尼龙丝检查患者肢端皮肤的触觉。另外,还应做自主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如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直立性低血压。

9、心电图、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10、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了解是否有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

11、胸部X线片: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或肺结核。

12、骨密度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要你积极面对,我们会还你一片蓝天。

三、那么糖尿病友应该多长时间做一次相关检查呢?看这张图

结语:与其说糖尿病可怕,不如说其并发症猛如虎,糖尿病不仅会引发包括眼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的并发症,还会将“魔爪”伸向心脏、胸、肺、血管、足部等,可谓“无孔不入”,引起周身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每年坚持定期检查;我翻阅了好多资料的做了本总结,希望大家健康快乐,如果觉得好的话就分享一下,让大家都受益,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