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末末”可以治疗“消化性溃疡”
张镜人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张镜人先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验方。
医生医学生:★★★★★(欢迎分享你的经验)
中医爱好者:★★★★★(中药各剂型都有妙用)
非医伙伴们:★☆☆☆☆(遵医嘱,更重要)
01
消化性溃疡,中医属胃脘痛,当明辨寒热虚实,新病或暂病。
本病多属寒属实。寒者热之;实者,饮食所伤消导之,肝气相乘和调之。
若久痛不已,寒渐化热,实亦转虚,寒热交错,虚实夹杂,选方遣药,殊费斟酌。
盖脾性喜燥,宜升则健,胃性喜润,宜降则和,相反而又相成,其升降之枢机,全赖肝之疏泄,故脘痛虽责之胃,病机却不能不涉及肝脾,论治自需从肝脾胃着眼。
临床体会,胃脘痛迁延经年,每有蕴热,辛燥之品万难合辙。然痛必气滞,肆意寒凉,气机更碍,且肝失疏泄,脾胃升降乖常,清无所归,浊无所降,是以脘腹胀满与噫嗳酸苦等症并见。
太仓热扰,甚至耗阴损络,或嘈杂,或燔灼,或便血,虚中夹实,病变蜂起。
02
余于斯证,独宗吴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说,主张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营阴兼顾,虚实同理。
适寒温,恒取苏梗之辛香微温,“敛木气横逆,散肝经郁滞”,配黄芩、连翘之苦寒清热,“入胃以和胃阳而与脾阴表里”;
调升降,恒取柴胡之轻举畅达,“引脾胃清气行于阳道”,配旋覆、代赭之和胃降逆,“和其阴气,宣发胃阳”;
顾营阴,恒取丹参之和营活血,配芍药、甘草之甘酸化阴,缓急止痛,“行营气而泻肝木……和逆气而补脾土”;
理虚实,恒取孩儿参之健脾安中,配香附、枳壳之理气除满,“气顺则胸膈利”。
上列药物,分之似嫌支离无序,合成汤剂(苏梗、黄芩、连翘、柴胡、旋覆、代赭、丹参、芍药、甘草、孩儿参、香附、枳壳),实为芍药甘草汤、旋覆代赭汤、香苏散、柴胡疏肝散诸方之复合,温凉通补,堪符衡平之旨,庶几缓缓图功。
此外,忆昔参加农村卫生工作队时,尝拟订一方,采用炒白术80克、炒白芍30克、炙甘草6克、浙贝母30克、制香附20克、炒枳壳15克、川楝子30克、砂仁15克、凤凰衣9克、食盐30克,十味共研细末为散。
遇胃溃疡,疼痛泛酸病人,嘱依方配制,日服二次,每次一汤匙,温开水调送。止痛颇灵速,屡试屡验,爰敢录供医者参考。
03
朱某,女,38岁,1995年4月6日初诊
主诉:中脘嘈杂易饥,泛酸。
病史: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中脘嘈杂思食,食后则舒,时有泛吐酸水,一年前有上消化道出血史,大便溏薄,精神疲乏。
舌脉:舌质偏红,质胖,苔薄,脉细。
检查:1995年3月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
辨证:肝气失疏,脾胃虚弱。
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嘈杂。
治法:健脾和胃,止酸安中。
方药: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杭白芍10克、炙甘草3克、淮山药10克、香扁豆10克、白芨片10克、凤凰衣6克、煅瓦楞15克、白螺蛳壳15克、乌贼骨15克、制香附10克、苏梗6克、徐长卿15克、香谷芽12克。(15剂)
随访:患者服药半月后,嘈杂减轻,泛酸亦少,以上方加减治疗。一个半月后,症状缓解,便形亦结,胃纳正常,体重略增。
7月份复查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期),慢性浅表性胃炎。
按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症状以“嘈杂”为主症,嘈杂乃脘中饥嘈,或作或止,景岳曰:“其为病也,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或得食暂止,或食已复嘈。”
辨证或为胃热,或为胃虚,或为血虚。本案以脾胃虚弱为主,胃失和养则嘈杂思食。
故以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健脾而和胃,杭白芍配炙甘草缓急和中,选用瓦楞、白螺蛳壳、乌贼骨中和胃酸,白芨、凤凰衣保护胃粘膜。
诸药相配,有利于溃疡修复,脾胃气虚得以调整,则胃气和而嘈杂一症亦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