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文化浅谈
什么是儒道互补?儒家是入世的,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道家是出世的,讲求淡泊明志,清心寡欲。儒家和道家的相互结合,在顺境中给了中国人不沉溺其中的理想,在逆境中给了中国人豁达开朗的胸襟。儒道互补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儒是进攻的刀剑,道是防守的盾牌。更为简单的理解,看看中国的太极是怎么打的。
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孔子的这一句话说的特别好,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并不是退让和放弃,应该是积极的争取和进取。这么多的不如意是为什么呢?那就找原因,是不是自己才能不够啊,还是德性不好呢?从这句话里还可以看出,他没找客观原因,他找的是主观因素,是非常积极的,这正体现了中国儒学的精髓,不怨天尤人,从自身上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后,那就是进攻,就要做到,人敬我,人容我,人助我。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句名言出自老子,称这句话谓“上善若水”。老子用自然界的形态,来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中国人来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很多事,暂时无法挽回败局的时候,这就是用在最后的盾牌来进行防守,坚守最后的底线和防线。
中国式的社交,必定是中国文化的社交,是儒道互补的社交。社交中保持好的心情,那就把中国儒道互补的精髓用在社交上,心情大概就会好一点吧。
下面是我对社交活动的一点浅薄认知,不到之处希望多提建议,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社会交往活动是一门艺术,极具艺术性的社交,离不开个人的修养、经历和学识,并能清醒的认识自己,准确定位社交平台。如果把社会交往认为是简单的能说会道和夸夸其谈,这浅薄的估计连“保险”都卖不掉。
社会交往中,认真、优雅的聆听别人讲话,做一个有修养的倾听者,能给别人自信,又能从别人的言谈中,了解其性格特点及真实想法,知道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话,让自己很容易找到谈话的切入点,运用合适的言辞,得到真实的情况,让己方和对方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从陌生到把酒言欢、无话不谈的地步。切记不能把社交活动变成各抒己见、毫无意义的“辩论会”,社交不是学术的争执,社交的目的是利益交织。
社会交往活动,不是拳击手的比赛,拳拳到肉;不是战场上的厮杀,刀刀见血;更像是太极的推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交的双方,都有底牌或底线,在有诚意的交际中,会出现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予,这不正是太极推手的写照吗?社交活动中,当利益达到双方都满意,就会像太极推手那样翩翩起舞,最后热情拥抱。 社交的活动中,动作、言谈、喜怒哀乐,不能被自己的情感支配,要冷静思考,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判断能力。
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要对自我进行审视,认清自己在交际中的作用、地位,具备给自己定位的能力。社会交往,坚定信心很重要,不能听风就是雨,应做到未见形,圆以道之,即见形,方以事之,自我肯定的能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