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秘密能捅破天,千古悬案在宁远重见天日,明史第一悬案再添新证……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大明梅语】,然后点【关注】,可以免费订阅。本公众号立足原创,拓展永州,关注家园……


建文帝藏身永州第七证:有明一朝计277年,十六位皇帝,十七个年号,大山背、梅木塘就用了一个年号,这其中藏着可捅破天的秘密。


第六证(下),对入葬白掌塔的智眉禅师去世前要求接班人另立“别碑”——《乐善堂章程·别碑》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再次明确了智眉禅师就是“帝不知所终”的建文帝,也明确了梅木塘为建文帝智眉禅师的隐居之地,成为没有皇冠的帝乡。而这个帝乡,竟有一个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都不曾有过的怪事——有明一朝,就用了一个年号:洪武。


梅木塘古村

自古以来,任何一位皇帝御极掌朝,都会更改年号。比如说,朱元璋用洪武,
朱允炆用建文,朱棣用永乐,朱高炽用洪熙,朱瞻基用宣德等等,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
纪年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如此,皇帝驾崩后,还有一个庙号和谥号,比如说,朱元璋
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朱棣庙号成祖,谥号文皇帝;朱高炽庙号仁宗谥号昭皇帝;朱
瞻基庙号宣宗,谥号章皇帝。而朱允炆与这些皇帝却大不一样,不仅在整个明代没有庙
号、谥号,就连自己在位时的年号也被篡权者朱棣废除,共在位四年被改为洪武三十二年
至三十五年,以至史家写史记事时不得不避讳建文年号,或用“革除间”,或用“后洪武”
等,各不一样。

梅木塘是大山背派生出来的一个村。大山背始祖为李志康,志康子通玄,通玄共四子:长曰德兴,次曰德胜,三曰,四曰德愈。德兴与    留居大山背(旧称大山腹),德胜和德兴被智眉禅师请到梅木塘继承其遗产,并经管大观堡乐善堂和永善堂。

在“第四证”中,我们已经明确李德胜是因龙门高隐梅请他去梅木堂居住,并为该村命名:“名其宅曰梅母堂”。同时,我们在《千护公通谱》中找到《继观公传》(李德胜在世时就曾经参与过《千护公李氏通谱》的续修)。其文曰:“继观公传。公号慎斋,宾兴公二子。邑廪生,博学群书,贯通要义,如数家珍,时谓之书柜。尝馆于乡村,东家置食糖于盂,正值构思,随蘸墨汁以食,唇齿尽黑。子弟见而笑之,始知其误。督学夏醴谷先生自负才望,赋题偶讹一字。公问是否出杨子,曰:‘是’。公曰记原文系如此,猛思乃改如公言。后读其赋典丽橘皇,间有未悉其来历处,提覆日询之,答以出《阴符经》,大加叹赏随语。巡道将慎修先生,保荐以博学宏词。公以母老,长兄又远宦边省辞。自是著作日富,读书日精,独不利场屋(就是不会做农活)。后往阴车(李姓发祥地大塘)修谱,访之父老得先人一言一行,必备载之。松谷公阅而喜曰:‘发前人之幽光,可谓孝思不匮矣。’公续撰一联遗训犹存:‘勿负当年祖父典型,在望好为继世儿孙。’悬于宗祠,至今传诵。所著慎斋集数十卷,浅学读之,骤未得解。后散失无存,惜哉!”

(《继观公传》原文照片,谱中错误引用时已修正)

全文引用这篇文章,想说明五个问题:第一,由于李德胜继承了大观堡,故其被称为继观公。第二,来大观堡之前,他是居住在大山背的。第三,李德胜是个读书人,不太会干农活。第四,他参与了他在世时的《千护公李氏通谱》的编纂工作。第五,他兄长在边境省区做官,自己也与地方贤达交往甚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与外界联系密切的家族中,其村谱中竟然藏着一个可以捅破天的巨大秘密:有明一朝,大山背和梅木堂谱,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讳,用一个洪武年号来纪年(见下图)。

在谱图照片中,很容易发现李德兴(李德胜之兄)生于明“洪武三十七年早申”(实际为永乐二年甲申,1404);祖妣彭氏凤娘生于“洪武四十三年己丑”(洪武四十年才是己丑,这里有错,应按岁次为准。即永乐七年己丑,1409),继妣何氏玉娘生于“洪武壬子”(实为宣德壬子七年,即1432,换成洪武纪年法为洪武六十五年)。此三人的去逝年代前虽未加“洪武”,其实也是用的洪武纪年。李德兴殁于洪武甲申(天顺八年甲申,即1464年,也即洪武九十六年);彭氏凤娘殁于洪武戊寅(天顺二年,1458年,即洪武九十一年);何氏玉娘殁于洪武丁巳(宏治十年,1497年,即洪武129年)。顺着族谱往后查,所有明代出生的人,其纪年前均没有用年号,意思是默认洪武年号。而到了清朝,所有人的生殁都用上了其生殁时期的年号。

明明洪武年号结束了,可此谱就是不用,明显表明不承认永乐及其继任者的年号。因为梅木塘继承了建文皇帝智眉禅师的遗产,他对该村恩重如山。

现在我们返回来看,把大观堡和梅母堂遗留给李德胜的智眉禅师,去世前吩咐其接班人(继观公李德胜)“另树别碑”——《乐善堂章程·别碑》,其中规定:“皇上御极之   年岁次   年    月      等谨以牧醴香楮之仪致誓于二帝神位前曰:二帝职司阴鉴……”

要读懂这句话的关键点在于智眉禅师的真实身份。从《白掌塔铭》中造塔人“臣邓林先有朋造”可识其皇帝身份,从“别碑”称智眉神位称二帝神位也可知其为二帝。李德胜生于永乐时期,明朝的二帝,正好是建文帝。故可以确定智眉确为建文帝。明朝的史籍中,二帝也是专指建文帝,因为建文帝无庙号,无谥号,以其为帝顺序代之。

例如:明末钱谦益所著《建文年谱序》所述:“如子所言,二帝不应失天下,先帝之失为建文之报,建文之失其何报耶?予叹曰:‘是又有说焉,谓二帝之不应失者,理也,非势也;二帝之所优者,德也,其所短者,才也,亦命也。’建文帝在廷诸臣,迂而躁者又重以内侍,武臣之卖国,安得不亡?”

看完上文,明确知道《乐善堂章程·别碑》系由大观堡和梅母堂的继承人(继观公)李德胜所书,要祭祀的人也就是退位为僧前的二帝,退位为僧后的智眉禅师,即建文帝。

(李德胜按智眉禅师遗愿树立的《乐善堂章程·别碑》)

了解到这些,也就不难理解梅木塘明朝修谱只要洪武一个年号了:朱棣夺权后废建文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原来,洪武也含有建文的意思“皇上御极”即指建文帝登基。这里“年”前面没有用岁次,是因为用岁次只能六十年,故只用数字。也即,梅木塘谱用洪武一个年号,是对建文帝的永久纪念。

在宁远还有一个吴伯营村,其始祖姓李,叫李仲明。元末明初杜回子之乱,李种明逃难来到吴伯营,这里可是杜回子的土匪窝,但这些人对李仲明却很好,将他抚养成人。后来,明军攻克吴伯营,杜回子吴伯逃亡,李仲明顶承其田产山场屋地,塑其神像于祠堂,世代供享至今。该村李杨唐三姓都这样供奉吴伯公。这表明,古时对己有恩的人,会永远记住,永远供奉。这与大观堡奉二帝是同一个道理。

结语:通过本章节的考述,我们弄明白了智眉与李德胜的关系,也弄清了《白掌塔铭》与《乐善堂章程》的关系,更证明了智眉就是失踪的建文皇帝这一关键问题。


下一证,建文帝藏身永州第八证,我们将考述大观堡究竟是谁所建,其记录在哪?建来何用?有何碑记?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