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眼中的亲王,有好有差
文 ‖ 清扬
我主要是挖空心思,换着花样的读曾国藩。
北方的天空中飘着雪花,梅花在寒风中含苞欲放;闽南的民居在阳光下,与蓝天浑为一体。
恰如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各有各的风采。对各种人物准确的评价是非常难的事,曾国藩就是看相下评语的佼佼者。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是如何评价亲王的。
一
讲几个亲王。
之所以把这些人单单拿出来说,是因为这些人的成功不需要曾氏的提携,他们与曾氏或有恩或有间隙,看曾国藩对这些人物的判断,也是挺有意思的。
曾氏一般不会在自己家书、日记中论人长短,以免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些关键的事情上看到他的观点,因为这个时候,他不得不说,这关系着他和湘军的命运。
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曾氏收到曾国荃不愿北上勤王的信之后,惊呆了。立即回信写到:恭亲王之贤,吾亦屡见之而熟闻之,然其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若驻京太久,圣驾远离,恐日久亦难尽惬人心。
这封信一直被曾氏后人保密收藏,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收录。
那封曾国荃写给哥哥的信,当场是被曾国藩火烧了的。曾国荃信中的一个观点就是恭亲王奕訢比皇上的能力强,皇上被八国联军干掉,恭亲王接位做皇上不是什么坏事。
曾国荃这是杀头的罪。
在如此关键时刻,曾氏顾不得太多,说出了他对恭亲王的评语。至于后人传说是看了恭亲王的面相作的定语,那是神话而已。
挺明显,曾氏是见过恭亲王的,而且是根据一些恭亲王的行为举止,办事风格做出的判断啊。毕竟,曾氏在京城做了十多年的官,而且曾经是上书房秘书。
二
恭亲王是老六,还算精明能干;醇亲王是老七,就是懦弱无刚了。曾氏最不待见这样的人。
曾氏调任直隶总督,醇亲王拖曾氏好友朱学勤转来一信,意图结好。按道理醇亲王是慈禧的妹夫,曾氏交上朋友是有好处的。但是,曾氏以一向少不与人通信为由拒绝了。
同治九年,醇亲王写诗几首让曾氏好友黄倬转给曾氏,希望曾氏应和。曾氏只是在回黄倬的信中说:“素不工诗,亦未能遽成和章。”
曾氏懒得去评醇亲王。不动笔墨,可见醇亲王能力之差。
天津教案,醇亲王大肆攻击曾国藩是从这里来的。
很多人认为曾氏不和亲王走近,保持了对皇家的忠诚,说曾氏如何保持晚节;也有人认为醇亲王的做法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授意。我觉得是多余的猜测,从曾国藩的做法中可以知道:醇亲王不够格。讲白了,你醇亲王就那个水平,莫害了我。
想犁田,你得有两身力,想起屋,你得存点钱。 从醇亲王的实际实力出发, 曾氏是不会和你商讨对付恭亲王的办法或者其它的事的。毕竟,曾氏背后是一大群能人,这点政治敏锐性还是知道的。
四
曾氏作为湘军的领袖,有一套知人的办法。
功夫是练出来的,幸福是干出来的。
明天继续讲曾氏眼中的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