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80亿美元市值的施乐拟收购270亿美元的惠普
导读:11月6日消息,美国资本市场可能再次上演“蛇吞象”的不对称并购交易,这次被瞄准的对象是号称“硅谷第一个IT巨人”的个人计算机与打印机制造商惠普公司,而收购的发起方则是美国办公设备制造商施乐公司。
周三(11月6日)消息,美国办公设备制造商施乐公司(Xerox)正在考虑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惠普,施乐首席执行官John Visentin可能将管理合并后的企业。该公司据称已向花旗集团筹资,出价将高于惠普约270亿美元的市值,而施乐市值约80.5亿美元,仅为惠普的三分之一。
消息称,施乐董事会在本周二(11月5日)讨论了收购的可能性,施乐认为两家公司合并后每年可节省约20亿美元的成本,年度EBITDA约为65亿至80亿美元。但目前不能保证施乐是否会发出收购提议,也不确定提议能否成功。惠普对此公开回应称“不对市场传闻作出评论”。
分析指出,这一“蛇吞象”的大胆收购举动,可将两个衰落的科技明星结合起来,对抗企业和消费者对印刷产品依赖程度下降的整体大环境疲软。华尔街分析师此前一直认为,施乐、惠普和日本佳能等同类企业都是合并的首选对象,潜在的协同效应令本次收购传闻具有意义。
投资者对“溢价收购”消息的认可,推动惠普于11月6日周三美股开盘大涨17.6%,随后涨幅收窄至12%,站上20美元整数位,收盘或创8月1日以来最高,收复8月下旬发布财报后的全部跌幅。施乐最高涨4.5%,随后涨幅收窄至1.5%,收盘或创2015年2月20日以来最高。
但今年以来两家公司股价明显分野。在成本削减计划的作用下,施乐上周公布了好于预期的三季报并上调2019年业绩展望,今年以来股价累涨近84%。而惠普利润率较高的打印机部门在三季度销售额再度下滑,该业务过去几个季度都没有改善,今年以来股价一度累跌10%。
施乐总部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康涅狄格州,主要生产大型打印机和复印机,近100亿美元的年收入大部分来自向企业出租和维护这些设备。总部位于加州、当年创业的车库被美国政府定为“硅谷诞生地”的惠普主要销售小型打印机和打印耗材,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之一。截至2018年10月,惠普公司的上一个财年收入超过580亿美元。
收购惠普消息的传出时点,恰逢施乐公司的关键时刻。周二,公司同意以23亿美元出售与日本富士胶片股份有限公司(Fujifilm)合资企业的25%股份,并同意将一家小型合资企业的多数股权出售给富士施乐(Fuji Xerox)的一家子公司。同日,富士胶片终止对施乐的法律诉讼。
2018年,拥有施乐10.6%股份的华尔街“狼王”卡尔·伊坎联合另一位亿万富翁大股东Darwin Deason,曾迫使施乐停止合并到富士胶片,富士胶片于同年6月起诉施乐违反合同,要求赔偿损失超过10亿美元。伊坎一直要求施乐作出重大改变,否则将“成为下一个柯达”,走上破产之路。
惠普在2015年拆分成了两家独立上市的公司,一个是收购传闻的目标——专注生产打印机和PC个人电脑的惠普公司(HP Inc),另一个是着力发展服务器、存储、软件服务和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惠普企业(HPE)。随后,惠普公司的利润主力军:打印耗材业务每况愈下。
惠普前CEO Dion Weisler在8月公布三季报时宣布“出于家庭和健康原因”辞职,2015年起主管打印机业务的Enrique Lores接任总裁兼CEO——已于11月1日生效。10月初,作为大规模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惠普宣布未来三年在全球裁员9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6%,并下调2020财年EPS指引至低于市场预期,股价一度跌破16美元,至2017年2月初以来最低。
施乐首席执行官John Visentin曾在上周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不断改善的现金流使其有能力进行大型或小型的收购交易,似乎暗示了“蛇吞象”的野心。
不过,知名投行Evercore ISI认为,收购最大障碍在于施乐与惠普之间巨大的市值鸿沟。尽管有周二宣布出售股权的23亿美元作支撑,施乐仍需要发行“相当数量”的债务或“大量”股权来为交易提供资金。考虑到两者之间的规模不匹配,德意志银行也认为,现金加股票收购中可能需要的现金比重很大,将导致施乐公司高度杠杆化。
感谢阅读,感谢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