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峰文化艺术纪念作品集

  明天是重阳节,也是吴老师诞辰日,一直想写点文字以怀念在芥子园里的那段岁月,如今一晃便三年多过去了,那个熟悉的笑容犹在眼前。尽管谁都难免一死,但毕竟吴老师走得太早太快了,他本还可以为我们谱写更多好听的婺剧。他写的戏是所有婺剧团最喜欢的本子,好听,易唱,百姓爱听。当他背影离去的时候,风也在为他哭泣,云也在为他送行,整座城市的空气也如凝滞了一般,从此后,天堂多了一位作曲家,人间少了一双妙手。谨以此文献给那段让人怀念的岁月。

很多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1994年的那个夏天,那座熟悉的院落,那股青草的气息,那个颔首微笑的您。

那一年,我23岁,正值绽放梦想的季节。在那个夏日的午后,我带着一个贴有自己发表作品的剪报本,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越大半个城市,从老城来到兰阴山下那座幽静别致而独具江南韵味的芥子园。一踏入园门,迎面而来的一阵凉风,从修竹绿叶间穿过空空的廊檐,轻轻地抚过我的脸庞,一脸的汗一下子就被吹散了。我小心翼翼地推开了边上文联办公小院落的门,第一次看见正坐在一扇花窗前看报的您。您一副淡然的样子让我一颗忐忑的心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那一年,整座城市正经历着社会经济转型的阵痛,谁都不知道未来将怎样,有人下海了,有人上岸了,为名而来,为利而去,什么想法的都有。而我因为自幼的文学梦,与城市潮流逆行,跑到一个既没钱又没权没什么人愿意去的“清水衙门”文联自荐,在别人看来是作贱。那时候,我原单位的待遇比文联好多了,许多同事都劝我,说我是“米箩”跳“糠箩”。年轻时的傻劲让我认定了路决不反悔,而您恰恰是看中了我这股傻劲里的实诚。

许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那个午后与您简短的对话。您问我,来这里不反悔?我说,不反悔。又问,文联没房子,没奖金,也不反悔。那时候的房子还是拿来住的,单位时兴分房制,我在原单位再熬两年,或许也就能轮上。但我依然坚定地点点头,不反悔。您说,那回去等消息吧!

这一等就是一年多。我后来才知道这一年里,您一次次地要求,最终说服我单位领导放人,让我得以如愿。当我再次踏入那座小院时,心中对您充满了感恩。我庆幸自己能与您相遇,庆幸自己把十年的青春年华留给了那座小院,在那里,我度过了幸福、安静而难忘的十年,在那里,我从您身上学到了很多,涵养、包容、定力、正直、善良、尊重、勤奋、节俭、博爱等等,它们都成为我生命中努力追求的方向。

为了让我得到更多的见识与锻炼,您尽可能多地让我去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尽快地认识各协会的会员。您说文联的职能就是“组织、指导、联络、协调、服务”十个字,文联的干部就是要深入协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尽可能地为他们做一些服务工作。记得刚到文联时您带我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李渔研究会的年会,会议就放在李渔故里的夏李村伊山茶场。因为研究会老者多,年轻人少,您让我多多向老同志学习,研究研究李渔。您还把您台湾买来的相机交给我,让我多拍些年会的照片。那次我跟大家一起在伊山茶场住了好几天,直到会议结束。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了解李渔,与会的每一个会员都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会上进行交流,大家相互探讨、争论,为李渔故里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们还去村里寻找李渔作品中提到过的遗址,呼吁开发李渔文化资源。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一批研究李渔的老者多半不在了,而李渔文化的弘扬也已经成为兰溪文化的一面旗帜。

芥子园是李渔的纪念馆,园内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都是根据李渔所记载的文字精心设计的。您总是要我们爱惜园中的一草一木,就像爱护自家的园子一样。记得燕又堂前有一口池塘,塘里养了许多红鲤鱼,在荷叶间自由地游弋着。您每天上班都会带来一块大饼,然后站在池塘边上,把大饼撕成一小块一小块,轻轻地扔入荷塘里,那些大大小小的鲤鱼们便像闻见香味似地,成群结队地游过来,围着您跟前的荷叶,欢快地抢食眼前的美食。因为谐音,我们故意把“鲤鱼”说成“李渔”,让每天清晨的喂食多了一层深意。为了开发李渔文化旅游,您又积极筹资,在池塘边上建起了戏台,与燕又堂相为呼应。为了省钱,您亲自为戏台绘景、刻匾。我记得那个冬天,您把牌匾架在小会议室的两张桌子间,您用自己锻打的刻刀把李渔当年那幅“休萦俗事催霜鬓,且制新歌付雪儿”的戏台联一刀一刀地刻出来。但您那时毕竟不比当年下放农机厂时候的体格了,因为长得胖,每次弯腰都会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常常是刻刻停停,停停刻刻。那时候的冬天也没空调,手麻了最多捧一会热茶杯。我记得那幅联的字是朱根富老师写的,他的字飘逸洒脱,若是没有好的刀工是难以体现的,每一个字的轻重缓急,每一笔飞墨的浓淡深浅,您都把它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技艺哪怕是机器也是难以达到的。如今这幅戏联依然挂在芥子园的戏台上,游客见了都说字写得漂亮,但几乎没人知道是谁刻的。

(照片中的戏台楹联与背景图都是吴老师手工制作的)

您常说,文联文联一半是文,一半是联。您要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您还推荐我去参加省文学院的创作培训班。那时候,我写了东西便会急于发表。您就告诫我说,写了东西可以先在抽屉里放一放,过些天再拿出来改,好作品都是改出来的。您还说,现在不要急着求编辑发表,等你成了大家,人家编辑就自然要来求你了。在您的支持与鼓励下,我一方面进行创作,一方面联络文学作者,组织文学活动。后来还创办了兰溪第一份文学报《芥子园》,让广大文学爱好者有了一个新的发表作品平台。刚开始我对文学界不是太熟,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有一些老同志就跑到您面前说闲话。但是您听了并没有责怪我,反而替我说话,为我撑腰。您说,老同志也要尊重年轻人,不能倚老卖老,长江后浪推前浪,要多给年轻人机会。您还说,自古文人多“相轻”,这很不好,文人要“相亲”,亲近的“亲”,文人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团结、相互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的是文艺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并不是排它性、单一性。

图为吴老师书法(内容是我的一首诗)

您那时候已经是市政协副主席,按待遇有专车接送上下班。虽然是一辆苏联产的旧拉达,但您从没把它当过您的专车,您让文联住老城的同志都搭您的车上下班。那时候,文联里人手少,加起来也就四五个人,连家属也就十几个人,每年春节都会轮流请客吃饭,轮到的在家里烧一桌自己最拿手的菜,大家济济一堂,俨然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之间真诚来往,没有虚伪,没有利益,完全是同事、朋友之间的正常来往,家长里短,嘘寒问暖,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是满满的幸福。那时候,我们往往会对某一道菜的制法争论不休,而这个时候,最有权威的就是您。大家都知道您在戏曲方面的造诣,却不曾想在美食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与实践。您曾经教我怎么烧白斩鸡,我回家如法炮制,果然又嫩又香。记得您曾创作过一首《想吃就到兰溪来》的歌,旋律轻快、优美,闭上眼睛,眼前就会闪过一道道的兰溪美食,让人如临其境。

1996年4月,由中央文化部主持的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书《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全国审稿会议在兰溪开,原中央文化部常务副部长、著名作曲家周巍峙以及全国各地许多知名的音乐家前来参加,我想这么高级的会怎么也得找个星级酒店吧,但您却作出了一个最省钱的决定,在芥子园里自立炉灶,除了请一个厨师朋友帮忙外,文联人自己买菜自己干,会议室就设在燕又堂楼上,餐厅就设在文联小会议室。没想到就这么简陋的招待,却得到了周部长的大加赞赏。直到后来他担任全国文联主席,还寄贺卡来对兰溪文联的美食念念不忘。

后来,您退休了,见到您的次数就少了。但您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作曲、画画、打游戏成了您退休生活的三大爱好。因为老一辈的作曲家越来越少,逐渐成了“珍稀保护动物”,周边县市的剧团都喜欢您作的曲,所以经常有人找到家里来要您作曲,终究是盛情难却,退岗不退戏,创作了一部又一部。有的剧团还干脆派人到家里来学谱曲,您是来者都是客,从未拒绝过。您说,肚子里的东西又带不走,只要有需求,能留一点是一点。

画画原来是您的业余爱好,并不被外人所知,直到退休后,渐渐地画得多了,展得多了,大家才知道原来同样一双手,不但可以把曲写得那么美,还可以把老虎画得这么好。您的工笔老虎栩栩如生,身上的每一根毛都清晰可见。画如其人,您笔下的每一只老虎都温良如您,或卧于水边,或行走空谷,或傲视群山,虽目光如炯,却温驯柔和,让人心生善念。这恰恰是您的耐心与专注造就了您工笔画之成就,所以大家不但仰慕您的艺术成就,更加佩服您的艺术定力。久而久之,您“吴老虎”的雅号也便传了开来。

而打游戏的爱好并非外人所知,您只是借此来保持自己的年轻的心态与激情,不让自己手脚过早地僵化。刚退休那会,有时候去您家会看见您专注地坐在电脑前打游戏。听说许多年轻人都打不过您。我诧异您做什么事都是如此地认真,哪怕打个游戏都是如此专注,这就是正念的力量。不管何时何地,您都能把握好当下,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快乐。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正念,无坚不摧,无难不克,这也正是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我的一个真理。

(左起徐迅、吴敏、黄金铨、章绍清、吴一峰、凌成澜、郑振庚、朱德华、朱根富、我)

搞创作的人似乎总离不开烟,您也不例外,一直嗜烟,长年累月,以致肺疾。您戒过几次,但总是反复。后来您只抽一种叫“双叶”的淡烟,但终究对身体无益,肺疾日益严重,一到冬天,您就气喘得厉害,咳嗽不止。您有点小毛小病的,从来不告诉别人,不麻烦别人,人家见您咳嗽不止,就提醒您说,是不是上医院看看?您却说,老毛病了,不碍事。后来我调离了文联,联系就更少了,很少知道您的身体状况。每次上家去,也都聊一会就走了,没有给予太多的关心。直至后来您病危住院,看到您日渐消瘦的身体,心痛不已。

您病重期间,曾对我说,等病好出院后,要找我探讨一下修改《李渔别传》的事。那时候,我一直相信您还会好起来的,也期待着与您的合作,然而我一直没有等到这个日子。其实在那之前,我也曾无数次地想过,要与您合作写一部戏,哪怕是一首歌也好。可我总是梦想的舵手,行动的矮子,一直到您离世也未能了此心愿,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左起郑根龙、陈永源、吴一峰、郑振庚、我)

记得最后一次去见您时,您正和衣躺在床上,不知道是疲劳还是病痛,已经睡着了,两只脚斜搭在床沿,微微地打着鼾。我没有走进去打搅您,只是站着看了一会便走了。之后也一直没去看过您。几天之后,接到电话消息说,您走了。我愣了许久,回不过神来。我回家找出那些有您在的合影照片,却发现,很多时候您都是站在照片的边上。您总是如此低调,一生甘当绿叶,在风雨中可以冲到最前面,为别人遮风挡雨,在功成名就之时,却又默默退居路边,为别人鼓掌呐喊。

您的突然离去让大家悲痛不已,您走的那天前来送行车辆排出数里之长,其壮观是兰溪城少有的。您算不上高官,算不上富有,却得到大家共同的尊敬与爱戴,全因为是您的德艺双馨,您为百姓创作的亲民理念。您从艺60年,一生创作过80余部(首)作品,每一首曲子老百姓都耳熟能详,剧团盛演不衰。如果不是肺疾,您本还可以为百姓创作更多脍炙人口的戏曲,但是您走了,天堂多了一位作曲家,而人间艺苑从此少了一双妙手。我为您撰写的挽联挂在灵堂前:“谱婺曲绘丹青艺苑一峰独秀,泪西施凋百花梨园三界同悲”,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哀思。

或许,您的一生算不上轰轰烈烈,算不上著作等身,算不上桃李满天下,但您的为人为艺又不得不让所有人所敬仰。有人把您的曲与陈永源的字、吴湘的画、凌成澜的诗合称为兰溪的四大才情,但其实,您的才情不光光在曲上,您的字、画、诗都是独树一帜的。最近在资料中发现您早年写的一首题为《地下长河赞》的诗:“千年涌雪洞,深处隐长龙。不嫌沉寂苦,愿负万山重。虽有穿岩力,无意逞威风。心血化清泉,滋润禾葱茏。”细细琢磨,此诗虽然写的是地下长河,却也正是您一生的写照。“千年涌雪洞,深处隐长龙”说的是您远大抱负与志向,您自幼便表现出音乐的天赋,15岁便在全省获奖,被誉为“少年笛王”,如若不是历史的捉弄,您便是一条潜伏的长龙,只要有机会,您随时都可以搏击长空。“不嫌沉寂苦,愿负万山重”正是您早年默默承受生活之艰的写照,那时候下放到乡镇,一家老小寄居小屋里,天天要用艺术创作的双手去抚摸冰冷的机床,但您不管身处何时何境,您都能笑对自如,举重若轻。“虽有穿岩力,无意逞威风”却是您雨过天晴迎得彩虹时的平静与安然,困难时不气馁,得意时不逞威,依然坐看云起,花开花落。记得2009年您被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金华市婺剧促进会评为“中国婺剧(金华)社会热心人”,我到第二年才获知,便提出要叫记者来采访,您却再三推辞,好不容易才说服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后来这篇报道刊登在金华日报上,反响极好。在我印象中,这也是您生前唯一的一篇专题报道。最后一句“心血化清泉,滋润禾葱茏”恰恰是您善待每一个人的慈悲胸怀,甘愿用自己的心血化为甘泉,去滋润每一块需要的土地,培育每一位社会需要的人。您一生写过多少戏,培养过多少人,或许连您自己都不记得了,但在百姓的心中,那些好听的旋律,永远都记得,并将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

这就是您,艺峰独立,群山仰止。

(0)

相关推荐

  • 【乡土兰溪】走进殿下应村:李渔文化公园祭李渔

     走进殿下应村:李渔文化公园祭李渔 殿下应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南面2000米.村民委员会驻殿下应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属平原,区域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145亩,水面40亩.辖殿下应(横山沿 ...

  • 北猫侃诗词||写《肉蒲团》的李笠翁

    会给你带来好运 北猫 生于庚戌,童年农村.卑微愚钝,一稻草人.语言乏味,面目可憎.东涂西抹,好古喜新.学图仗剑,寒暑耕耘.人事蹉跎,家已成而业未立:光阴虚掷,学即浅故术不精.支颐抱膝,效颦捧心,临风踯 ...

  • 芥子园苑 笠翁遗踪

    芥子园苑  笠翁遗踪 兰溪芥子园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溪西兰阴山(横山)北麓,袭用李渔生前在南京(金陵江宁)孝侯台旁创建之芥子园而得名.1986年,为了纪念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而建的,占 ...

  • 浙江兰溪李渔祖居

    浙江兰溪李渔祖居 自兰溪北上,沿富春江一路北漂,便能到达杭州. 清顺治八年(1651),一个落魄大叔到了不惑之年,却变成妥妥的"三无人员":一无功名,二无儿子,三无银钱. 这半生唏 ...

  • 芥子园是他家祖宅李渔第九代嫡孙李长白作品

    李长白,浙江人(李渔第九代嫡孙).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其西画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李超士:国画得潘天寿.李苦禅.张红薇.吴茀之指教,画艺益进.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兼工诗词.书法,尤以工笔 ...

  • 芥子园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于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建筑芥子园.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

  • 城南芥子园

    摄影:赵志为先生 芥子园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南京城南金陵闸附近,后来于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建筑芥子园.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 ...

  •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 吴阳敏诗两首

    在山间 我与罗汉松一起成为了 大山的一部分 根是岩石下最坚韧的守望 才有了耸立蓝天的躯干 一声云雀的歌唱 引来了大山的奏鸣 那些高大的白玉兰花朵 却选择了沉默 只有野蜜蜂在花间 肆意亲吻 露珠因泥土的 ...

  •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黄秀峰《转身之后》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 转 身 之 后 作者:黄秀峰 从你的城堡出来 我已不是漏网之鱼 琴瑟和鸣  春光明媚 我把自己放逐成一位帝王 你在城堡中极目远眺 我已成为你的世界 转身之后 我怀揣着如醉如痴的牵挂 ...

  •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李铁峰《落雪的天气》《冬日黄昏的风景》

    韶 峰 诗 组  作者:韶 峰   (一)<落雪的天气> 不要扫去柴扉和篱笆边的雪 不要扫去台阶上的雪 不要卷帘看阴晴 只围炉烧一把豆子 听炉子大的天下吵闹不休 不要理会立雪的兄弟 经纬天 ...

  •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原创诗歌《遇见》作者:黄秀峰

    遇     见 文/黄秀峰 谁让缘分,在凝眸之后 抑扬成一缕四月的花香 你踩着花海而来 还是泛着花香 在一次不经意的回眸之中 遇见 花开了  蜂蝶翻舞 絮叨着这不期而遇的缘分 云朵飘飘  画眉鸟在云端 ...

  • “花开盛世”吴建峰成扇艺术作品展在融侨水乡酒店精彩绽放

    花开盛世 闽江畔,展馆内,陈列柜里,一把把精美的扇子静静立于其间,一幅幅扇面画作新妍活泼,幽鸟相逐,清风和畅,诗意相随,其形之神彩,意之妙韵,装点着繁华城市的一隅旖旎,也在诉说传统书画艺术的一方真趣. ...

  • 纪群携张之铸、吴向明等书画家赴天目湖畔宝楠文化艺术中心创研基地考察

    2021.6.29-总第921期 天目湖畔强强联合 精心打造文化品牌 编辑整理:陈年老酒 (ID:yzh-chenianlaojiu) 继成功举行<英雄不朽∙丰碑永铸>百米长卷新闻发布会之 ...

  • 【文化艺术】乾州蕞娃:笔走游龙,气贯长虹 ——观抱真居主人齐旭峰书法创作记

    [内容提要]书法创作者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墨飞白的变化,把个人的意旨,个人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也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 ...

  • 广雅艺术|吴晓峰:古淡隐(文/林锐翰)

    作家书城 画家简介         吴晓峰,别署訇斋.双山樵子.双山樵者,室名云集斋.云集山房,1970年生,1994年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1998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进修班 ...

  • 吴建峰:在城市的艺术高地造一座牡丹花园

    吴建峰:在城市的艺术高地造一座牡丹花园 --中国平安人寿"吴建峰牡丹主题国画展"圆满落幕 2021年10月16日,中国平安人寿在福州画院呈现了艺术家吴建峰的牡丹花主题国画个展&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