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你到底会不会说话,有一种素养,叫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提现一个人的情商与智商!知乎上有个观点很赞赏,内心敦厚善良的人,轻易不会用语言伤害别人,只有那些内心阴暗的人,才会嘴不容情,尖酸刻簿,非要把他人弄得不舒服或者忍无可忍反击才算完事。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暖心的对话方式是好好说话,最美丽的关系是互相补充,最好的性格搭配是我开朗乐观,你优雅从容。
教养就是当你处在公共环境中,行为可以得体,说话温文尔雅,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学会说话,让对方舒服,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用心聊天,是一门学问。真正的用心,不是挖空心思多说话,更不是只想着表现自己。彼此尊重,循序渐进,才能让人“乍见欢喜”,又“久处不厌”。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知道得越多,越要懂得适时闭嘴。适当的时候闭嘴,反而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关于说话,《菜根谭》中写道: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既要让别人初识便有相见甚欢之感,更要在长期交往中把握分寸不让人讨厌。
怎样聊天才能让人有“乍见之欢”,又无“久处之厌”呢?
言语即心声,话语展现了一个人的性情,谈吐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人品的好坏体现在一言一语之间,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说话的人,能避而远之的,就请远离。时间越来越贵,愿你能仔细甄别,将口舌留给说话让人舒服,相处不累的人。
2
说话太直的人:喜欢把心直口快当作自己伤害他人的借口,把自己的刀子嘴当作一种好意。
为人直爽没有错,可是爽到伤人就是错。
那些说话太直的人,与人相处时八成也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只要自己是对的,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也要直说,不懂得善意和体贴有时候比诚实更重要。
3
满口道理,严于待人,宽以待己的人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如果选择原谅别人会让自己纠结万分的话,那就没有必要为了他眼里的道德制高点,让自己旧伤添新愁。
如果到了某个年纪还没有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千万不要因为他的嘴乱了自己的心,也许你的爱情会晚到,但绝不会不到。
这种常把大道理挂在嘴边的人,生活中想必也是只说不做的,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这一生。
4
我们喜欢听一个人说话,两种情况:一是精神愉快,比如恋人之间的耳语,朋友久别之后的闲絮,家人之间的嘘寒问暖;
二是有积极的作用,交流有效信息,比如竞争对手的方案汇报,枯燥的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如坐针毡地听领导分配任务。或者两者兼具。
跟真正用心聊天的人聊天,往往两者兼具:既能让人精神愉悦,彼此尊重,互相在乎,又能用彼此听得懂的语言,实现信息交换,感情交流,以增加认知或者解决问题。
5
实际交往中,有些人会只顾想着接话,不肯放过任何发表观点的间隙,不分场合地点,打断别人也在所不惜。
有一次,作为医生的我和同事一起参加一个医学宣传活动,同事是个研究了中医几十年的资深专家,应主办方的邀请和要求,在活动中有个对中医“伤寒论”中的观点做阐述,主办方有一个主管,每次有人讲话,就会抓住一个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祖国医学涉及到的复杂问题,不是外行临时抱佛脚能补出来的,这个经理说出来的都是站不稳脚的模棱两可的东西,在哪本书上查到什么,在哪里听说过什么……,
回来路上,同事说,是新上任的主管,急于表现自己吧。
通常来说,在有人的地方,一定要开口说话,否则别人没机会认识你。但是,不顾及场合和背景,一直开口说话表现自己,只会让别人认识到一个不招人喜欢的你。
6
蔡康永在《说话之道》里写,每个人在聊天的时候都想聊自己,这是人类的天性。
与人乍见,若尊重“天性”聊自己,比较省心,也比较冒险。
一直聊自己,结果往往是“乍见”不“欢”
不管对方是不是面露难色,抓住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一直聊下去——对方转换话题,一两个来回又被拉回去;即使对方的回答从积极反馈,到消极反馈,到笑而不语,也不停止。
最后只好不“欢”而散。
天性碰上天性,收敛一点,让别人的天性也释放一下,给别人机会聊自己,对她感兴趣的话题表示好奇和关注。
“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给予别人百分之百关注的人。”
专注地聆听别人讲话,会让他感受到自己重要、精神愉快,自然也会对你这个人印象深刻。
7
还有一种人,不仅聊自己,还处处“用心”表现出自己的格调和品味,跟大家不在一个水准上。
动不动就讥讽别人的品味,嘲笑别人的见识,口头禅是“最看不起那些……”
同时为了彰显他的见识和品味,三句话离不开高大上,然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能不能好好聊一个天,接地气儿,生活化?
8
另一种“高人一筹”叫做——你那算什么,我这样才厉害。
“我们师兄又发了一篇SCI,第3篇了,请我们吃饭庆祝……”
“这有什么庆祝的,我一个师兄发了一篇影响因子特别高的……”
或者:
“下午见到导师的女儿,可漂亮了,跟小林青霞一样。”
“漂亮有什么用,听说有一个老师的女儿特别优秀,要颜值有颜值,要才华有才华,哈佛的高材生。”
处处都要用“比较级”。
甚至,有人说昨天加班到两点,终于按时出图了。她也要把话接过来:两点还拿出来说,我去年通宵过多少次都数不清了。
总之,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能东拉西扯,证明“你那不算什么”。然后,天就这么被聊死了。
你那么厉害,知道那么多,放在心里就好了,随时随地地挂在嘴上,作用跟小丑的红鼻子是一样的,引人注意的同时也引人发笑。
9
相比“乍见之欢”,“久处不厌”更难。
真正厉害的人,不会着急着在一句话上争高下,来日方长。
有一个朋友,音乐人制作人,好作品无数。
第一次见面就聊得很愉快。
他没有跟我大谈音乐创作或者高深的我听不懂的东西。即使谈到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从最通俗的开始,条理清楚,一直观察我的反应,根据我的反馈,一点点往下聊。
也会对我的专业和工作感兴趣,认真地听我说,认真地发表看法,基本把说和听的比例控制在每人一半。整个过程很舒服,和谐有趣,笑声不断,相见恨晚。
懂得多的人,不需要随时准备碾压对方。
了解对方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给予彼此尊重,让谈话处于和谐氛围中,才是正确的聊天姿态。
10
用心聊天,是一门学问。
真正的用心,不是挖空心思多说话,更不是只想着表现自己。彼此尊重,循序渐进,才能让人“乍见欢喜”,又“久处不厌”。
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
知道得越多,越要懂得适时闭嘴。
逞一时口舌之快,释放了“天性”,也给自己的穿上了一件“好笑”的外衣。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要比口若悬河丰富得多。
在别人的主场上,唾沫乱飞的说自己的事情,并不会给人技高一筹的好印象。
适当的时候闭嘴,反而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11
还有一种人,说话时喜欢戳人疼处,揭人之短,尖酸刻簿。这种人就不仅仅是不会说话,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心理阴暗的人,也可以说是坏人,不懂厚道的人,内心敦厚善良的人,轻易不会用语言伤害别人,遇到这种人,远远避开择吉。
心理高情商是建立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表现自己也必须建立在礼貌的基础上。
话多不代表说话用心了,懂得聆听才是更高级的说话艺术。
毕竟——这个世界需要发声,但不需要聒噪。
我们说什么话,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一直说实话,那大家就会公认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人总说谎,时间久了,他就成了骗子,说真话也不会有人相信。好话说多了,就是好人,总是说恶语,就慢慢变成了坏人。说智慧的话,你就成了智者,说善良的话,你就是个善良的人。
那么,说温柔的话,你就会成为一个翩翩君子,合格的丈夫,受孩子敬爱的爸爸。
那么,说体贴的话,你就会成为一个 窈窕淑女,温柔的妻子,被孩子喜爱的妈妈。
语言是一门艺术,用得恰当,就是你的武器,用得不好,就会把你拉入深渊,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