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此刺球善通鼻窍, 疏散外来风寒而通鼻窍, 疏散内在风寒湿而利关节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其实这不仅仅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还适合于很多的方面,比如有一些鼎鼎有名的中草药虽然名气很大,但实际的运用中发现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优秀。

然而还有一些看似籍籍无名也随处可见的中草药却有它的独到之处,比如在山中就常见一中刺球,此物善于通鼻窍,被誉为“通鼻窍之要药”,既能疏散外来风寒而通鼻窍,又能疏散内在风寒湿而利关节。

点击加载图片

这种刺球就是中药苍耳子,它的分布地区之广可以说是各地均有,在中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前能追溯到的最早文献记载是《神农本草经》,书中名曰“枲耳实”,并提出苍耳子“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而痛”,较为准确的点明了起部分功用。

后来是孙思邈给它取名苍耳子,记载在《千金方》中。随着人们对苍耳子的认知逐渐深入,《本草正义》中认为“能散达巅顶,疏通脑户之风寒,为头风痛之要药”;慢慢又发现苍耳子通鼻窍之功十分强大,因此《要药分剂》中提到“鼻渊、鼻息不可缺也”。

此外,苍耳子还有一个很响亮的称号,正如《本草求真》所说“苦能燥湿,温能通络,为祛风化湿之圣”,这句话虽然在理,但是不结合前后文很容易理解偏差。

点击加载图片

因为苍耳子祛风化湿的功用重在作用于关节,正如《本草蒙筌》中提到“驱风湿周痹,四肢挛急者殊功”;《本草汇言》还提到“上中下一身风湿众患不可缺”。

由此可见苍耳子的“地位”是响当当的,而抛开典籍的美誉不说,就以实际中队苍耳子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数个小类来阐述。

一、苍耳子发散风寒。

苍耳子虽然有“辛温发散”的特点,《本草备要》也说它“善发汗”,但是本着不偏不倚的态度准确告诉大家,外感风寒很少用到苍耳子,因为它发汗之力不如麻黄、羌活之类。

点击加载图片

只有在外感风寒伴有鼻窍不通、头中痛的时候才与麻黄、桂枝、紫苏搭档,主要应用它通鼻窍的用途。因此苍耳子虽然具有散风寒的作用,但是实际意义不大,不过这个特点也不能忽略,在其它应用中也需要考虑周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二、苍耳子通鼻窍。

苍耳子通鼻窍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温和而疏达,以辛散温通为特点,既能通鼻窍,又能祛除肌表郁滞的风寒之邪,所以在很多方面得以应用。

1、鼻渊而鼻子不通气犹如堵塞、闻不到味道,鼻涕颜色发黄而黏稠,或者颜色白而黏稠量多,并且有一股腐臭的味道,同时前额头会感觉昏痛,这多属于外感风热,或者风寒郁久化热。

点击加载图片

从而肺受到热邪的作用,热走肺经,上炎至鼻子处;或者是平素就有此类亚健康,又外感风邪而引动。这两种可能性都出现了相同的表现,因此养生方法相同,都可用到苍耳子。

苍耳子祛风散寒、通鼻窍、止涕浊,并缓解前额以及鼻腔中的痛,一物多用,正因如此才被历代中医前辈称之为“要药”。

一般来说这一类人轻者可以单用苍耳子,稍重者就得合理的配伍,比如常用的方法是与辛夷、白芷、细辛的配伍方式,但是细辛有毒性,所以需要专业人士仔细的斟酌使用。

《济生方》中成叙说一个比较好的办法,那就是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一起打碎成末,用葱与茶煮水后冲着吃,后世多数用于鼻渊的方法均是以此加减而来。

点击加载图片

此外,鼻渊属于风热、肺热、胆热、湿热的比较多,而苍耳子温而不热,燥而不烈,因此均为适用。如果属于风热,可以与桑叶、薄荷、芦根配伍;属于胆热,可与龙胆草、夏枯草、栀子、柴胡配伍;属于肺热,可与升麻、鱼腥草、蒲公英配伍;属于湿热可与黄芩、车前子配伍。

2、鼻窍经常反复不通可能存在于两种根源的可能性,一是肺气不足、气滞血瘀则肺不能清肃,邪留鼻腔;二是脾的运化减弱,清浊升降不利,浊者反而上升。

这两种根源都有同样的表现就是鼻窍不通而反复出现,这时候可以用苍耳子、黄芪、白术、防风、五味子、辛夷、白芷、川芎、黄芩、冬瓜仁、石菖蒲的组合,因为上述两种原因往往夹杂,所以此方法两种因素兼顾。

点击加载图片

3、有部分人是对某些物过于敏感,接触便鼻窍不通,这是因为肺气虚弱、卫气不固,感受外来邪气便犯于肺,滞留鼻腔则鼻子不通气。

这时候使用苍耳子需要于提升正气之物同用,常用的方法有三个,一是于黄芪、白术、防风的组合;二是与黄芪、诃子、乌梅配伍;三是与黄芪、山萸肉、枸杞、熟地配伍。

三、苍耳子祛风湿。

苍耳子祛风湿的功用被历代学着所重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并没有本草类典籍中说的那样优秀,多是依靠其它中草药,而目前来说也用得较少,只有一个方法经常提及,那就是把苍耳子炒黄后去掉刺,贴在穴位上,每个穴位用四个即可,选穴是两侧的阳溪、曲池、昆仑、阳陵泉。

点击加载图片

不得不说的是,苍耳子是有小毒的,所以大量使用适得其反,一般来说大人可以使用6至12克,孩童则根据具体情况而酌情减少;再加上合理的配伍方式就没有“毒”的表现。

但是误食或者超量则容易精神不佳、没有力气、肚子中闷胀甚至是胃气上逆而吐,或者肚子中痛而泄泻、身热等。

苍耳子是被诸多学者重视的中药,它的名声不显却作用不小,并且在山林中经常见到,不是稀罕之物,苍耳子的别名很多,比如牛虱子、胡寝子、胡苍之、苍棵子等,在你的家乡有没有其他的别名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