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各地督抚抗旨不遵拒绝北上勤王,慈禧:该赏! 2024-06-25 12:26:47 今年又是一个庚子年,俗话说“庚子年必有难”,今年的疫情,似乎已经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应验了。再往前的1960年,1900年以 及1840年,中国也都遭遇过大难。其中1900年的那次,就是著名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那次事件让腐朽的满清政府仅剩的颜面彻底丧失,入侵的外国军队轻松打进北京城,还攻入了皇宫,不过慈禧老太后跑得更快,早就带着一帮人马一路往西逃到了西安。清政府打不过八国联军,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要知道,早在甲午战争时,单是一个小小的日本,就已经把大清按在地上摩擦了,何况这一次一共有八国,而且日本还不是其中最强的一个。虽然结果可以预料,但八国联军胜得如此轻松,以及以慈禧为首的满清政府败得如此狼狈,却也是超出意料的。不过这个问题也很值得深究,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清败得如此干脆,肯定也事出有因。 洋人就快打到北京了,地方督抚却搞起了“东南互保” 为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如此不堪一击?原因是主力未出。事实上,整个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和洋人作战的主要是义和团,真正的政府兵是很少的,所以当义和团被打得差不多的时候,洋人遇到的阻碍也就基本消失了。那么清政府平时养的兵又去哪了呢?京畿的那些,除部分被洋人消灭之外,剩下的都因慈禧逃走而作鸟兽散了,至于分布于地方的兵力,则由于另一个原因而没有进京勤王,那就是著名的“东南互保”事件。早在义和团刚刚兴起的时候,以英国为首的殖民列强,就已经出于恐惧而对东南一带的势力进行安抚和拉拢,他们通过收买邮政大臣盛宣怀来牵线搭桥,成功拉拢到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地方要员,并在慈禧向各国宣战之前密谋定下了所谓的“东南互保”条例。条例提到一旦双方交战,东南各督抚将作壁上观,放弃进京勤王,以保持境内安定。甚至还提到,万一京城失守并且太后、天子遭遇不测,则由诸人之中威望最高的李鸿章出任临时总统以收拾局面。正是因为东南互保的密谋,导致慈禧对己方的实力有了严重误判,从而加速了她的失败。 东南互保是严重的抗旨不遵,慈禧却并没有追究 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之后,调兵的诏书也就迅速下达到了东南各督抚的手中。然而面对慈禧的宣召,各督抚却不屑一顾,李鸿章更是直接公开申明: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意思就是说诏书是下面的人假借天子的名义发的,而非出自光绪(慈禧)本意。这自然是当众撒谎,如果往前推个几十年,李鸿章还能用通信不便圆一圆自己的说法,可当时是1900年,北京和广东之间已经能通电报了,如果不能确认,直接电报过去确认一下不就行了?所以李鸿章就是铁了心要抗命,同样的,刘坤一、张之洞等大员也是如此。然而奇怪的是,虽然这些地方大员都曾公开抗命,战争结束后,回到北京重掌大权的慈禧却没有对其进行处罚,甚至反而有所嘉奖。比如两江总督刘坤一事后就被晋升太子太保之衔,湖广总督张之洞则晋太子少保之衔,至于李鸿章,更是与奕劻一道代表清政府在结束战争的辛丑条约上签了字,足见地位之高。在封建王朝,抗旨不遵是死罪,然而这些搞了东南互保的大员们,居然能够个个幸免,难道是慈禧脑子糊涂了?还是另有原因? 不对东南互保的官员秋后算账,是慈禧的明智之举 慈禧回到北京后,没有对那些公开抗旨的官员们秋后算账,而是进行嘉奖,这个看似奇怪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很合理的。首先,辛丑条约的签订,就证明了这场战争大清败得一塌糊涂,慈禧的威望更是跌到了谷底。战争之前,东南各督抚们就已经敢背着她私定密谋了,何况现在?所以慈禧根本就不敢拿这些地方大员开刀,非但不敢,反而还要极力讨好和拉拢。其次,慈禧也狡猾地把东南互保的成果揽到了自己的头上。战争结束后,她曾两次表态对东南互保的支持,并声明这一切都出自她的授意,还夸赞“庚子之变,顾全大局,保障东南,厥功甚伟”。既然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再去处置刘坤一、张之洞等大员,那就等于是在打慈禧自己的脸了。最后,东南互保的背后,是有洋人支持的,而慈禧刚刚就被洋人打得吓破了胆,在那 种情况下,就算给她吃上一百颗定心丸,她老人家肯定也不敢跟洋人对着干了。所以不对东南互保的官员秋后算账,也和慈禧对洋人的恐惧心理有一定的联系。总之,参与东南互保的地方大员们,虽然都犯了抗旨不遵的重罪,慈禧却不愿或者不敢对他们有半点处罚,非但不罚,还得罗列出一些功劳名目来奖赏。不过这些人本身也大都七老八十了,接下来的几年间,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相继去世,到那时候,就算慈禧想要秋后算账,也只能跑到阴间去算了。 赞 (0) 相关推荐 八国联军撤退后,慈禧是怎么对待那些不进京勤王的东南各督抚的? 慈禧太后必然心里一百八十个不爽,但慈禧厉害就在这了,她能够不留痕迹的处理好这件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之后,慈禧对不进京勤王的东南各督抚的态度,出人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没有责备针对,反倒是该提拔的提 ... 假的光绪在湖北一带招摇撞骗,张之洞是如何一眼识破的。 假的光绪在湖北一带招摇撞骗,张之洞是如何一眼识破的. 张之洞对中央很熟悉,光绪也不可能没见过,有人说,张之洞在京的时候,光绪还小,光绪长大了,张之洞就外调了,针对这种说法,纵横表示,地方官员也要进京述 ... 为何说“东南互保”后,大清已名存实亡? 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从这一天起清朝正式灭亡.风雨飘摇的大清宛如一栋房屋,尽管外表苦撑到了最后,但内部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就已经腐朽坍塌.1900年6月21日,借口义和团伤害侨民,八 ... 康熙临死前,留下一道密旨:必杀此人!雍正登基后却抗旨不遵 在人们印象中,雍正皇帝是位刻薄寡恩之主,他即位后,大肆迫害手足同胞,康熙在驾崩前就告诉过雍正,胤礽一定要除掉,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不然他容易生出不臣之心. 雍正即位后并没有处死胤礽,当时的胤礽已经被关押 ... 康熙皇帝曾留下遗诏,要求务必诛杀此人,雍正皇帝为何抗旨不遵? 康熙传位遗诏现存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中,遗诏上书:"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等等赞美之词一堆,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思,我死后,皇四子胤禛是我的接班人,对于要诛杀谁,只字未提. ... 李靖是一代军神,皇帝下令处死他,李白亲戚抗旨不遵救了他一命! 李白是唐朝大诗人,李靖是唐朝军事家,一个是诗仙,一个是军神,一个文一个武,两人出生时间整整相差了130年(李靖571年出生,,李白701年出生)!怎么看,这两人都搭不上关系,但诡异的是,命运却把他俩联 ... 慈禧下令分尸洪秀全,曾国藩为何抗旨不遵,其中到底有何隐情? 曾国藩,与其说是晚清中兴名臣,倒不如说是她慈禧太后最忠实的一条走狗,对慈禧太后那是唯命是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曾国藩这样一个唯命是从的人,慈禧下令分尸洪秀全,曾国藩这 ... 他被誉为大宋第一战神,比岳飞还牛,三次抗旨不遵,皇帝却不计较 有一句话叫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个朝代都会有祸国殃民的奸臣,同时也会有救国救民英雄.只不过自古以来祸国殃民的奸臣多,能够保家卫国,一心救世济民的英雄却少,更可 ... 甲午战争失败后,唐景崧抗旨抗日,拒绝执行《马关条约》被撤职 文/王国栋 他是台湾末代巡抚,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愿意将台湾拱手让给日本人.于是他率领台湾军民奋力抗击日军,使日军伤亡达3万余人.最后在满清政府拒绝支援台湾的情况下,他携带台湾库银返 ... 大臣抗旨冒死救下皇子,却隐瞒不说,皇子登基多年仍不知恩人是谁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时,他手下的望气士告诉他长安狱中出现了天子气,武帝大惊,他怀疑有人要谋朝篡位,于是他便命使者将狱中关押的人全部除掉.当时汉武帝的皇曾孙,年仅五岁的汉宣帝也被关在监狱中,随时等候 ... “抗令不遵”原则的起源 ▲各州都有违抗联邦法令的自然权利.--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 "抗令不遵原则"的起源 文丨 托马斯·迪洛伦佐 经典社会学作品<有组织犯罪 ... 天津教案,曾国藩力挽狂澜,让八国联军侵华推迟了30年 天津教案,曾国藩力挽狂澜,让八国联军侵华推迟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