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无
前面,我们讨论了客观存在和认识的关系,今天,我们再来讨论有和无。在人们看来,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天然应该是这样的,客观存在就是有,客观不存在就是无,但作为一对认识论范畴,有与无在这里增加了认识的因素,“有”和“无”就与客观存在的有无有了一定的偏差,就成为了需要探讨的问题,对它的理解影响到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一对需要澄清的认识论概念。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客观存在的有无与认识论的有与无的区别。这里存在四种情况,第一种,客观存在有,我们也正确的认了客观存在;第二种客观不存在,我们也正确认识了;第三种,客观存在有,但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认为是无;第四种,客观不存在,但我们通过思维产生的认识,认为有。这样,第一种和第四种我们认为是有,第二种和第三种我们认为是无,这种认识是与客观存在有差距的,也就形成了有和无的认知误区。我们再深刻的分析一下,现在已经建立的科学知识归类为第一种情况,宗教归类为第四种情况,第三种情况是科研的重点方向,第二种情况脱离了物质世界,与现实世界无关,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现状。从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认识从易到难的顺序是第一种,第三种,第四种,最后是第二种,也就是说,现有科学知识的学习是最容易的,但他是有缺陷的认识,需要改进和发展,是我们需要讨论的;而正确的认识无是最难的,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触及到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讨论,第四种是人造的存在,他和我们人类制造的车是一样的,是人造的有,自然界中是没有这种东西的,是通过人对世界的认识后,由人创造出来的,它取决于人的思维,并且可以不断升级,也不在本次讨论的范围内,第三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也就是说我们只讨论客观存在中有,但目前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有这种东西,说到底还是认识论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客观存在的认识。
现今我所知道的对有无的最早论述是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者同出异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这些是关于有无的最早论述,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大自然产生了宇宙的万物,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开始这些客观存在并没有名称,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根据人类对事物的理解,人给各种事物定了名称,没有认识的事物就没有名称,但有名称和没名称的事物是同样存在的,那就是我们没有认识的事物就无名称,是“无”,“无”就是“未认知”,依据这种定义,我再定义“已认知”的事物就有名称,为“有”。这种定义是否科学呢?那我们就来论证一下。
有了以上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对“有”“无”这对认识论范畴的定义进行验证,比如说以前我们认为原子是最小粒子,比原子小的物质就认为是不存在的,是“无”,同样在电磁波被认识以前也认为它是“无”,只有认识了以后才认为他是“有”,才给他起了名字,我们的认识就是这样的,我们认为的“有”和“无”,他与客观存在的有无是有区别的。但在我们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有无是可以被认知,但不能用于指导我们的行为,而认识论范畴的“有”“无”才是影响我们认知和行为的力量,只有认识论范畴的有无与客观存在的有无相一致时,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现代科学的探索就是将第三种的无化为有的过程,是认识论范畴“有”和“无”边界的探索。探索无化为有的过程,目的是正确认识事物产生的机理;认识将有化无的过程,目的是正确认识事物消亡的原理,这就是狭义的有和无。更广义的讲自然界和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无中生有”和“由有到无”的过程,这需要专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