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来传说、习俗与养生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民间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所以又称这天为“长至”。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冬至习俗传说

传说一:吃饺子

张仲景 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传说二:吃混沌

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

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传说三:吃混沌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传说四: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传说五:吃赤豆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养生

冬至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冬季干燥,加之暖气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建议尽量增加室内湿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

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冬至常用的滋补食物有牛肉、羊肉、海参、各种鱼类等;常用滋补中药材有灵芝、当归、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三七等;常用的药食同源补品有红枣、葛根、枸杞、芡实、百合等,此外,中医馆冬令推出的膏方,亦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咳嗽、发热等患者,在疾病未解时不要随意进补,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应盲目进补。

(0)

相关推荐

  • 冬至晚上为什么不能出去 冬至期间的宜忌讲究

    冬至晚上不能出门吗?冬至晚上为什么不能出去?在冬至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讲究和禁忌,冬至晚上禁忌出门就是其中一个禁忌,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冬至晚上为什么不能出去 鬼节之说 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 ...

  • 今日冬至,愿您温暖:冬至有关习俗、养生、美食和诗词美文;2020年春节是“几九”?春节期间冷不冷?答案来了!

    相约荷香芬芳,浸润美文馨香 今日冬至,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

  • 冬至,你必须知道的习俗、养生知识!

    2020年冬至时间 阳历时刻:2020年12月21日 18:02:12 阴历日期:冬月(小) 初七 星期一 开始时刻:2020年12月21日 18:02 结束时刻:2021年1月5日 11:23 冬至 ...

  • 双语 | 重阳节的由来、习俗及传说

    The 'Chong Yang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lunarmonth, and it is as such ...

  • 谷雨习俗与养生

            谷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寒潮天气随之而逝,天地更是换新色,雨生百谷,正是移苗埯瓜的好时节.固有:谷雨毋须添 ...

  • 今年4月20日,是谷雨节,你了解其特点、由来、习俗及相关谚语吗

    #春日茶话会# 谷雨,"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到了谷雨时节,这时候如果下雨,则预示五谷丰登,百果飘香,是一片生机勃勃,丰收景象.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谷雨节气的特点.由来.习 ...

  • 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

    寒食节在每年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后的105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到两天,又有"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之称.因寒 ...

  • 上巳节的由来与习俗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上巳(sì)节 ...

  • 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

    文 网络 编辑  蕙质兰心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 ...

  • 上巳节的由来与习俗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上巳(s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