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最冷最危险的时候!这三件事千万注意,别等心梗、脑梗才后悔…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这天《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说。意思是说这一天黑夜最长,阴气最重,是最接近"死亡"的一天,最好什么事也不干。

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到来,是“数九寒天”开始,从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有三件事要要特别注意了!

冬至养生,关键在三个字

冬至养生要藏阳气,重点在“躲”!躲暴饮暴食、躲寒凉、躲是非等。

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寒凉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剧烈运动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情绪激动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容易心梗、脑梗,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01
早睡晚起,防治阳气过损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一定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2
晒背,补阳

冬至补阳,太阳是天下第一大补品!要晒后背阳气。

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3
搓腰,补阳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

4
泡脚,补阳

睡前用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

方便时可用中药泡脚,这里有个药方,可以在水中放几片当归、红花、川断及金银花等,可以活血补肾,还可以防止冬天皮肤干燥、皲裂。

5
艾灸,补

冬至艾灸任脉: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时候,在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肚脐(神阙穴)最能激发身体阳气!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功效:调整阴阳平衡,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益寿延年。

冬至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时,最适合改善饮食结构,通过吃来到达暖身、补身的目的。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山东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蔺新英告诉大家,不妨在饮食上做出以下4个改变。

1
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应该多吃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此外,红肉中还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红素铁,研究表明,饮食中增加铁的摄入,抗寒能力会增强。

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加的是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同时,每天吃肉量最好控制在2两以下。

2
吃饭前喝碗热粥或热汤

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此外,冬季气候干燥,更应补充水分,而喝粥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很多水。

除了热粥,饭前喝碗少油少盐的热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3
零食首选坚果

坚果多半在秋天成熟,因此也算是秋冬季节的应季食品。坚果中含有丰富的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还有一定量的蛋白质,都能帮助人们抵抗寒冷。坚果的营养素密度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天食物种类相对较少的缺陷。

天冷的时候,不妨把饼干、点心等零食换成坚果。需要提醒的是,坚果最好选原味的,且每天吃的量别超过一小把。

4
多吃黑色食物

中医提倡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能够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还可保护视力。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对于预防秋冬季节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冬至进补,来年打虎,冬至养生关键就在三个字:躲、补、淡,按照古人的智慧来做,保您养好一天,健康一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