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城(十一):西坛街
三海街
三海位于朝歌城淇滑公路南侧。辖前海、中海、后海3个街区。交通便利,西邻107国道,淇滑公路从社区穿过,社区内共有6条主干道,全部为水泥硬化。
三海古称北海子,当地人习惯上称其为海里。相传有前海(又名头道海)、中海(又名二道海)、后海(又名三道海)三个海甸,故名三海。又因姓氏聚居的原因,分别称申家海、赵家海、杜家海。相传三海生长有各种奇花异草,鸟语花香,建有亭台楼阁,是殷纣王游玩的后花园。明嘉靖《淇县志》记载:“北海子,城北二里许,纣育禽兽之所。”清顺治《淇县志》记载:“北海子,在县西北二里许,昔殷纣游玩之所。”清末《淇县舆地图说》记载:“中海,一名后小庄,城北偏西一里强……前海,又名蜂窝,城北偏西一里……后海,城北偏西一里强。”
传说中的纣王城有三道城垣,第三道城为宫城,位于今淇县三海村和西坛村一带,遗址已不存。帝辛王宫(即第三道城)呈长方形,东西宽600米,南北长1000米,总占地60万平方米,地下夯层明显。分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宫殿区,有商末建筑痕迹,左为宗庙遗址,右为社稷坛遗址;北部为囿苑区,有北海子遗址。
20多年前,三海的三个海甸与县域内的四季潭、观音潭、黑龙潭和鬼魂潭四潭并存,合称三海四潭。中国古代称帝王为真龙天子,龙离不开水,水资源充足的朝歌过去被帝王视为风水宝地,并在此营建都城。三个海甸的面积共有20亩,居民们说,从前这三片海中还有鱼,自从上世纪80年代当地开发建设铁西工业区后,上游灵山的水源被工业区截断,三海干涸。几年后,三海逐渐被填平,现在“海面”上也都盖成了房子。由于殷纣王是殷商时代的“真龙天子”,三海街区的人将他与龙联系在一起,社区边有个地方古时称九龙口,后来有人在九龙口为殷纣王立有九龙碑。
历史文化遗存
卫国故城遗址,故城呈长方形,南北长2250米,东西宽1650米,城墙宽70米。城内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地面现存城墙有四段,其中三里桥东西两侧(北城墙)一段:东西长830米,宽3~55米,高2~4.5米,横跨三海、西坛、上下关等街区。1986年11月21日,卫国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卫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庆寺,位于三海街区后海东北隅,建于元朝至大元年(1308),清朝顺治年间重建。寺内有一尊两米高铜铸佛像,左右有十八罗汉。民国时期寺庙被拆,木料用于建造炮楼。寺庙西南另有一座一脊三座庙,即一梁之下分三部,为旧时城内特色建筑之一。寺庙坐北朝南,西面为关帝庙,南为土地庙,东为菩萨庙,一梁坏则三庙倾,现已无存。相传,上世纪前期寺内还珍藏着世代相传的殷纣王的一把龙椅,椅圈上雕有两条盘龙。据说这把龙椅普通人坐不得,一旦坐上即会摔倒。抗战时期这把龙椅遗失。
古桑园遗址在今三海街区北二道城外至赵沟村南。相传为帝辛种桑养蚕之地,商代有数百亩,至西周卫国时,减少为百余亩。《诗经·桑中》所咏即此。至民国初期,仍有桑园64亩。据曾管理过桑园的老人回忆,过去桑树株行距均约丈余,每棵桑树需两人合抱,树冠很大,人站在地上可摘桑葚。日军侵占后,将桑树伐光,变为农田。现三海、北关居民仍称为“桑园地”。(撰文:韩冬 摄影:王之珩、纪翔、杜培良 绘画:杨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