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反复头晕、上腹痛 很可能得了这种罕见病

患者,女性,56岁,主诉反复发作性头晕1年,加重1周。患者,男性,42岁,主诉上腹痛反复发作半年,加重2天。两名患者症状大相径庭,最后诊断结果却出奇一致。

【病例1介绍】

患者,女性,56岁,主诉:反复发作性头晕1年,加重一周。病来患者反复出现头晕症状,多于空腹时出现,伴心慌、出冷汗,进食后可缓解。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局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3.2mmol/L。CT增强平扫显示胰头钩突部形态略不规整,动脉期见明显强化结节,局部突出于胰腺实质外,静脉期强化明显回落,基本同周围胰腺强化(图1)。

图1 CT增强扫描:胰头钩突部胰岛细胞瘤。CT平扫显示胰头钩突部形态略不规整,动脉期见明显强化结节,局部突出于胰腺实质外,静脉期强化明显回落,基本同周围胰腺强化

【病例2介绍】

患者,男性,42岁,主诉:上腹痛反复发作半年,加重2天。病来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饮食、睡眠正常。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局部包块,脾大,墨菲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6次/分。CT增强平扫显示胰头钩突部形态略不规整,动脉期见明显强化结节,局部突出于胰腺实质外,静脉期强化明显回落,基本同周围胰腺强化。脾脏明显增大、增厚(图2)。

图2 CT增强扫描:胰头钩突部胰岛细胞瘤,脾大。CT平扫显示胰头钩突部形态略不规整,动脉期见明显强化结节,局部突出于胰腺实质外,静脉期强化明显回落,基本同周围胰腺强化。脾脏明显增大、增厚

【诊断】

胰岛细胞瘤(图3、图4)

图3 病理回报为胰岛细胞瘤

图4 病理回报为胰岛细胞瘤

一、概述

胰岛细胞瘤(islet cell tumor)又称胰岛细胞腺瘤(islet cell adenoma),属于较少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分功能性与无功能性两类。功能性胰岛细瘤,分为β胰岛细胞瘤和非β胰岛细胞瘤。β胰岛细胞瘤包括有胰岛素瘤,非β胰岛细胞瘤包括促胃液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舒血管肠肽瘤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瘤等。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罕见。

【流行病学特征】

胰岛细胞瘤年发病率为1/100万人,占胰腺肿瘤的1%~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30~60岁,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各占85%和15%。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胰岛素瘤(insulinoma)最常见,占60%~70%,肿瘤好发部位为胰体、尾部,通常较小,大多小于2.0cm。其次为促胃液素瘤(gastrinoma),占20%,常常多发,可发生于胰外,以十二指肠和胃壁多见。

【病理】

病理上肉眼观肿瘤多为单个,约1~5cm或更大,可重达500g,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包膜完整或不完整,色浅灰红或暗红,质软、均质,可继发纤维组织增生、钙化、淀粉或黏液样变性和囊性变;镜下瘤细胞排列形式多样,有的呈岛片状排列(似巨大的胰岛)或团块状,有的呈脑回状、梁状、索带状、腺泡和腺管状或呈菊形团样结构,还可呈实性、弥漫、不规则排列及各种结构混合或单独排列。其间为毛细血管,可见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分隔瘤组织,可有黏液、淀粉样变性、钙化等继发改变。瘤细胞形似胰岛细胞,呈小圆形、短梭形或多角形,形态较一致,细胞核呈圆或椭圆形、短梭形,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少见,偶见巨核细胞。

【临床表现】

各种功能性腺瘤出现各种相应的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相应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常见胰腺功能性腺瘤的临床资料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由于缺乏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因体检发现或肿瘤体积增大压迫或侵犯周围脏器产生症状而就诊。胰头部肿瘤可压迫胆管引起黄疸,推压胰管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亦可因压迫门静脉而引起门静脉高压、脾大。压迫胃肠道引起不完全梗阻。

【治疗与预后】

胰岛细胞瘤可恶变,其中胰岛素瘤恶变率约为10%~15%,在胰岛素细胞瘤中发病率最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岛细胞瘤的最为理想的方法,即使发生恶变,其恶性程度也远较胰腺癌低,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率低。因此只要有手术条件均应手术治疗。

二、影像学表现

临床症状典型的胰岛细胞瘤,可以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由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常常较小,所以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定性诊断,而且定位诊断对于临床手术切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超声

超声为主要的筛查手段。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声像图特点,肿瘤常<20m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整齐、光滑、有包膜,胰腺体、尾部多见,肿瘤内部为实质均匀的低回声。由于胰岛细胞瘤较小,加上肠腔气体干扰,或患者肥胖,超声容易漏诊。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声像图特点,肿瘤大,多在50~100mm,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边界清晰,整齐。肿瘤内部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时,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内部的不均质混合回声。

(二)典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

动态增强CT及MRI是评价胰岛细胞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目前普遍认为螺旋CT双期扫描是最敏感的方法,其检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敏感性为71%~82%。

1.CT

CT平扫时本病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病变往往位于胰腺的边缘,局部可突出于胰腺实质外,病变密度均匀,很少有钙化。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在螺旋CT双期扫描中有其典型的征象,对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典型的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的多血供肿块,静脉期强化减弱,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即呈现典型的“快进快出”征象,这与肿瘤多血供的病理特征一致。

2.MR

MRI平扫T1WI上多数病灶为低信号,T2WI上肿瘤信号多为高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肿瘤与正常胰腺的对比更为清晰。MRI增强动脉早期、晚期病灶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减弱,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征象。

目前许多学者主张用T1WI加脂肪抑制技术显示胰腺,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轮廓和大小。T1WI加脂肪抑制序列肿瘤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早期肿瘤强化明显,高于胰腺实质。MR的T1WI加脂肪抑制及动态增强GRE序列扫描对于发现小的胰岛细胞瘤特异性更可靠。

(三)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病灶常常较大,其内可合并出血、坏死,并可出现钙化。

1.CT

平扫为低密度或混合性低密度。20%肿瘤内可有钙化。多数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血供丰富,增强CT扫描从动脉期到门静脉期呈持续强化。若肿瘤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则呈不均匀强化或只有肿瘤周边实质部分呈环状强化。

2.MRI

T1WI表现稍低信号,T2WI上是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可见囊性及坏死区。增强扫描时动脉、门脉期呈现不均匀明显强化。恶变时可见周围组织和血管受侵改变。

(四)DSA

因胰岛细胞瘤为富血管性肿瘤,可有明显的肿瘤染色而得以显示。动脉期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血管增生,显示为动脉远端的圆形血管网。毛细血管期主要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肿瘤染色征象。

三、鉴别诊断

1.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

(1)胰腺癌为少血供肿瘤,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而胰岛细胞瘤多为富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

(2)胰腺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可有远隔转移或周围淋巴结肿大。胰岛细胞瘤多为良性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无上述转移征象;

(3)胰腺癌多合并胰胆管受累、扩张。

2.胰腺囊腺瘤

主要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鉴别。

(1)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肿瘤内可见片状不规则钙化影,囊壁光滑,增强扫描囊壁仅有轻度强化;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多为富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后明显不均匀强化;

(2)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囊腔内可见出血,钙化多为结节状。

3.胰腺结核

(1)胰腺结核多发生在胰头,多有结核病史;

(2)胰腺结核增强扫描后呈现乏血供征象;而胰岛细胞瘤为富血供肿瘤。

4.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1)强化明显但三期增强扫描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密度为其特点,而胰岛细胞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高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

(2)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位于胰头,少数可有胆管或胰管扩张。

【参考文献】

1.Yang W,Chen M H,Yan K,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functional islet cell tumor and pancreatic carcinoma with sonography.Eur J Radiol,2007,62(3):342-351

2.Bellows C,Haque S,Jaffe B.Pancreatic polypeptide islet cell tumor: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Gastrointest Surg,1998,2(6):526-532

3.Labate A M,Klimstra DL,Zakowski MF.Comparative cytologic features of pancreatic acinar cell carcinoma and islet cell tumor.Diagn Cytopathol,1997,16(2):112-116

4.林珊,李坤成,许卫.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6):620-622

5.成丽娜,段小慧,钟小梅,等.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7(2):51-54

6.郭启勇.实用放射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