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吏到丞相,李斯凭啥在群臣中脱颖而出?这个诀窍至今屡试不爽

李斯可以说是秦始皇手下群臣中最特殊的一位。他把木桶理论发挥到了极致:对比秦始皇手下群臣,尉缭、韩非比他有才华,但没他没底线;吕不韦、昌平君比他有背景,但没他有才华;王绾有才华,可惜没他时时思想和君主保持一致;唯一能和他掰掰手腕的就是王翦了,可惜两人专业不对口。可以说李斯做人有短板做臣子还就真没有短板。

李斯 剧照

所以最后,韩非被阴死,尉缭不知所终,王翦退休,吕不韦更惨,从大权在握的相国到退休到自杀。而李斯,则是从一介小吏开始人生逆袭之路,从小吏到门客,从门客到长史,到廷尉,到丞相。那么,李斯到底凭着什么能一路扶摇直上,从群臣中脱颖而出?这一诀窍至今有用——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

君主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君主爱财宝,如魏惠王,认为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是宝物;有的君主好美人,有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之说。而秦始皇好什么?之前说过,秦始皇是少有的唯才是举的大格局千古一帝。他的爱好很简单:功业和人才。功业不说了,我在天下为公秦始皇一文中说得很清楚了,感兴趣的欢迎去看。人才也不是普通的人才。有两个小要求:一是思想和秦始皇保持一致性,二是才能超群。有各种跟李斯一样想要跃龙门的人,千方百计讨好君王。都在这几条要求下折戟沉沙。为什么只有李斯成功了,其他人不行?一句话:真下功夫啊

1、提升自己,包装自己

李斯过去是小吏,小吏是很难升上去的。怎么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啊。从古至今,知识就是底层改变命运的最可靠途径。李斯投奔到了战国大儒荀子的门下。在荀子门下,李斯收获非常大:他不但靠老师名望刷了个名师之徒的名号,还学到了老师的真传——帝王术;这还不算完,最后还结交了好朋友好同学韩非。名、实、朋友圈,都有了。混个好学历还真是管用的!

知识改变命运

这只是普通牛人的包装,而真正有才华的人怎么包装自己?著书立传啊。韩非年纪轻轻已经十几部经典传世。他写的《孤愤》、《五蠹》两篇被秦王政读后,感叹说“寡人得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就是牛人包装自己的方式。是不是觉得难度太高,学不来?那是因为你没有钞能力!有钱有势的人怎么包装自己?吕不韦,过去是商人,他当上丞相,也要继续包装自己,提升自己啊。吕不韦也同样想到了知识。他也写不出传世名著,可他有钞能力啊,直接组织门客写书,集百家之长,写出了《吕氏春秋》,号称千金不易一字。赚足了时人的眼球。

千金不易一字的吕氏春秋

可惜,吕不韦的媚眼抛给了瞎子看。他明知道秦国是依托法家富强起来的,历代君王均行法家,却写了部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的名作。他奢望以此作为秦朝后面执政指导方针。而秦始皇,大家都知道,是法家的狂热信徒。看到韩非子的书兴奋的睡不着。只能说,吕不韦和秦始皇,道不同不相为谋。

2、领导第一印象很重要

1、如何见到秦王政?

这不是个小问题。你都见不到领导,怎么让领导赏识你?这就是普通人最大的悲哀。才子是不担心这个的,君王会主动问。君不见李斯见了秦始皇,献宝似的把韩非献给大领导?官二代也不担心,他们有的是爹妈铺路。可李斯一个普通人怎么见领导?需要找个推荐人啊。秦国哪个人说话最管用?哪个人最爱收门客?吕不韦啊。李斯投到了吕不韦门下。很快,李斯得到了吕不韦的欣赏,我相信他肯定不是靠着法家入了吕不韦的眼。他的老师是个儒家大师。李斯不管儒家法家,领导喜欢哪个家就是哪个家。终于得到吕不韦重用,吕不韦举荐他为郎官,并把他推荐给秦王。这是命运的关键转折点啊。

2、初见秦始皇,一鸣惊人

看看李斯是怎么跟秦始皇准备演说辞的。历史上,范睢和张仪都是靠着见面一席话,直接折服当时秦王,封侯拜相,走向人生巅峰。这是第一印象啊。务必深刻,把握住秦始皇的喜好。

第一印象很重要

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彊,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看了这些话,大家觉得是不是好像很有道理,但又啥也没说?其实他说了很多:首先,每一任秦王都有自己的使命,秦孝公使秦国兴起,惠文王使秦国强大,昭襄王东征西讨,将秦国对六国优势达到了顶峰。而现在秦王的使命是啥?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彻底统一天下。

秦国威压六国

李斯敢于这么说,就是看中了两点:一、秦王年少但肯定想有所作为,建功立业,要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所以他点明了这个历史责任。这也是秦始皇一生所最看重的东西。二、这个统一六国论之前肯定没人跟秦王说过,提出来肯定让秦王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否则你拿着陈词滥调跟秦王白活肯定被赶出来。

为啥这话不是吕不韦说出来?他才是秦国的丞相,这是本届秦王当政的战略目标啊,是今后几十年的大战略啊。秦王没亲政之前这就是吕不韦的工作啊。可惜,吕不韦的战略目标和秦王也不一样。从他上台后秦国没有大动作,只是零敲碎打六国的表现,看得出他肯定是让秦国慢慢图谋六国,缓图之。但李斯指出了这个计划的致命缺点——如果不早日开启统一之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拒秦国,战略机遇期就过去了。

李斯这么说是有理有据的:当时秦国的实力,超过六国任何一国,但六国联合起来秦国还是要服软的。

计秦之地,居六国五之一;校秦之兵,当六国十之一。宋,何去非,《备论》

秦国土地和士兵与六国联合起来比都是不如的。所以,纵观秦国历史丞相,都是以破坏六国联合为大目标,例如张仪的连横之论、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而秦昭襄王和秦王政时期,由于秦国实力已经一家独大,对六国构成致命威胁,具备灭掉六国单独任意一国的实力。六国又不可避免的联合在一起抱团取暖。下面就是信陵君魏无忌的精彩表演:

秦庄襄王三年,公子(魏无忌)率五国之兵破秦军於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信陵君率五国攻函谷关

五国已经有联合的经验和惯性思维了。魏无忌联合五国后的胜利让六国尝到了甜头,只要再有像魏无忌这种大家都服气的人物登高一呼,五国就会惯性的联合起来。后面春申君也尝试了一把,同样联合五国,只是顿兵于坚城之下,未获成功而已。如果六国习惯了联合,甚至搞出个六盟之类的组织,那么秦国统一之路就夭折了。

所以,李斯的话非常有道理。这是首次朝堂上有人提出速战统一论,和吕不韦的缓图论的大相径庭,让人耳目一新。

李斯的首次表现取得了秦王的认可。“秦王乃拜斯为长史”,为啥没拜丞相?一来吕不韦势力还在,秦王年纪小不能亲政。二来李斯这个战略规划很宏大,听着热血沸腾,但是怎么实施,一句没提。谁知道你是不是个键盘侠啊。要先证明自己。

三、危机公关——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还没等李斯怎么开展工作,天有不测风云。吕不韦下野,加上之前郑国间谍案爆发,秦王听了宗室大臣的话,为了扫清吕不韦残余势力,下令驱逐所有外来人士(本文采用史记,秦本纪说法。没有采用史记李斯列传说法,因从逻辑上,秦本纪更说得通)。这就是黑天鹅。长史李斯作为吕不韦门客,立刻被扫地出门,加入了六国流浪汉大军。这时李斯的反抗让我刮目相看,这时一个底层小人物为保护自己利益所用尽的全部努力,他真的实践了自己拜别老师时说的那句话:故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讬於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奋斗者李斯

这是李斯一辈子的座右铭,也值得现代人借鉴。穷是一种病,你不能因此说世界错了,躲在角落里自诩无为。你要真有本事就去奋斗!这是一个奋斗者的宣言,直到现在仍然振聋发聩!

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李斯这个人我从不认为他是英雄,但这一刻,他真的是英雄。大家摘要欣赏他的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来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彊大之名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彊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卻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此文牢牢抓住秦国强大的根源是人才引进,让期望秦国更加强大的秦王立刻醒悟。这是投其所好,也是才华的最高体现。既解决问题,又文传千古。

李斯真正成为秦始皇的自己人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这一夺一复之间,李斯摆脱了吕不韦门客的标签,真正成为了秦始皇心目中自己人。而吕不韦,作为曾经的大佬,却已经黯然下野,后面还不安分,结交六国宾客,最终被秦王逼死。一上一下之间,命运的抉择和能力的体现,其实早就埋好伏笔。但真正实现时,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四、战略和战术的不同——花钱花出大战略

李斯得到秦王信任后,联合尉缭一起,提出了第一个大战略就是花钱。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

这为啥可以叫做大战略呢?他是远交近攻战略的继承和发扬。过去远交近攻,是建立在秦国是区域性强国的基础上,远处的国家暂时感受不到秦国的威胁。而现在秦国已经一家独大,所有国家都感受到秦国威胁,又开始联合。但也正是由于秦国强大,好多不坚定分子内心是非常害怕秦国的,给他们钱财,让他们为秦国说话。这招现在美国也在用,屡试不爽啊。分拆六国联盟,同时,刺杀坚定反秦分子,这招美国还是在用,伊朗那将军就是前车之鉴。所以说,历史都是相同的,读史可以明智啊。

花钱花出大战略

同样是花钱,秦国之前也会花钱买内奸,也取得了成绩,但为啥不如李斯这招留名青史呢?这就是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前面说魏无忌领五国之兵打到了函谷关,秦王急着花钱摆平事情,买通被魏无忌窃符救赵时杀掉的将军晋鄙的门客,诽谤魏无忌想称王,最终引起魏王猜忌,不得不退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接下的因果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於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於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将。

这个计谋也很好,效果也有,但只是一个战术应用。为啥这么说?一、这不是长期规划下的有计划行为,而是临时抱佛脚,找到了一个门客。有计划行为是在魏国内收买高级别的内奸,他们话语权更重,效果更好,如果这次是魏国高级别人士出马进谗言,可能会爆发内乱啊。二、秦国让魏国退兵解了函谷关之围就结束了,换句话说,这是一锤子买卖。

而为什么说李斯尉缭的是战略应用,你看他们的策略:提前规划好策反高级别内奸(诸侯名士),不同对象的反应和处理方法(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最重要的是,后面配合着秦国的军事行动(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

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前后两次花钱一比较,是不是感觉后者好高级?这就是战略和战术的差别。

战果就不多说了,赵国内奸郭开谗言赵王迁,搞掉了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赵国因此而灭。齐国内奸后胜,干到了一国丞相,坐看五国抗秦而无动于衷,最后奉劝主公拱手投降。直接搞掉了六国中的二国啊。所以李斯当了廷尉。

五、投其所好的最终,是李斯忘掉了自己的初心

建立大一统帝国后,李斯更是将投其所好发挥到了极致,他既能提出郡县制、书同文、修驰道、车同轨等留名青史的政策,又能在秦二世上台后,刻意迎合二世之意,严刑峻法,加速秦朝江山崩溃。

究其本质,李斯一直以为是他投秦王所好,却不知自己只是一个工具人,是秦王意志的执行者。秦王一直用他只是因为他太好用而已。这是投其所好的最高境界。何尝不是李斯本人的悲哀?

一辈子投君王所好的李斯,却忘了自己的初心。直到他被秦二世用废了后拉到刑场上时,李斯才幡然醒悟,对儿子说出了人生最后一句传世名言:“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说完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不忘初心

李斯个人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普通人逆袭翻身之路,值得大家学习思考。他投领导之所好的做法,直到现在被职场官场奉为圭臬。而结合现代人的奋斗心路历程,大家天天曲意逢迎向上爬是为了什么?初衷可能只是为了给爱的人满意的生活而已。但欲望总是无法彻底满足的。是时候想想自己的初心了。李斯,最终输了王翦一招。

我是漫卷黄沙,带大家深度解读历史。欢迎交流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