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妙对幽默多

张之洞 (1837-1909年),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代表。 字孝达, 号香涛,晚号抱冰,同治进士。晚清奇才和重臣,从政、治文都卓有成功。少时聪颖好学,出口成章,显示了出众的才华,被誉为“神童”。他在对对联方面也颇有造诣,流传下来诸多名联趣事。现特撰写几例奉献给读者,以作饭后茶余之乐也,岂不妙哉!

驼背桃树倒开花

某天,师率众童出游。触景生情,师给出—上联: “驼背桃树倒开花,黄蜂仰采。”

句中的“驼”“倒”“仰”三个字,极具形态,写尽春色。一时难倒众生。

只见张之洞歪着脑袋盯着莲花池。片刻,俏皮地对道: “瘦脚莲蓬歪结子,白鹭斜观。”

联语妙思,意趣横生。众人称奇。

柳丝莺梭

一次,老师学生出了一个上联日:“柳丝莺梭,织就江南三春色。”

众生抓耳挠腮难答对,老师自己也没有想出下联。

张之洞思索片刻,遂对道: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重书。”

该联至今被楹联界众口称绝。

小猪拱小竹

课间休息时,老师在庭院观察到一场面,后又出一上联: “小猪拱小竹,小猪一动,小竹一动。”

张之洞看老师手执紫砂茶壶喝茶的情景,灵机一动信口对日:“胡嘴对壶嘴,胡嘴一撅,壶嘴一撅。”

现场情景,引得众师生哈哈大笑。

小孩子两腿木耳

张之洞参加童子试,年龄和个子都最小,坐着够不到案几,只得站着答卷,站久了腿发麻。主考官见状戏笑日: “小孩子两腿木耳。”

张之洞知道是考官取笑自己,抬头一看,发现主考官是个麻子脸,遂脱口道: “老大人一脸花椒。”

全场哗然。主考大人哭笑不得,但却又无可奈何。

藕入泥中

一日乡试,主考官出对,要张之洞出下联。联日: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张之洞略微思考,遂对道: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众人拍手称奇,连呼“真神童也!”

南皮县文童九岁

清道光年间,张之洞九岁时被举荐进京应试。帝见他年幼,遂说: “回家过三年再来吧!”

他知道圣意不可违,可又不甘心就此放弃这不可多得的机会,便绕着龙柱子转了三圈。

帝不知何意,惊奇地问: “为何不走哇?”

张之洞说: “我已过了三年了!”

道光帝这才看出他实在机敏过人,笑着说: “那好,我出个对子你对——南皮县文童九岁。”

张之洞应声答道: “北京城天子万年。”

道光帝见他对得十分工整、贴切,甚为高兴,特意赐给他一个顶子和一领蓝衫。

洛水灵龟献寿.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张之洞参加会试,中一甲第三名,即探花。

殿试时,慈禧太后出联(同治帝年幼,其母慈禧垂帘听政)试之: “洛水灵龟献寿,天数五,地数五,五五还归二十五,数数定元始天尊,一诚有感。”

张之洞才思敏捷,遂对道: “丹山彩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总成三十六,声声祝慈禧太后,万寿无疆。”

慈禧太后凤颜大悦,张之洞从此以后官运亨通。后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商务大臣、协力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谥号“文襄”。

半边山

清末,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某天,张总督同几个幕僚和举子郊游。见一山坡上路边有一碑刻一上联: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但没有下联,众觉蹊跷。

原来这是大文豪苏东坡与好友佛印禅师前来游赏,佛印和尚触景生情,遂吟出该上联,让苏东坡对下联。

苏东坡冥思苦想,竞无续对。后命家人树此碑刻该上联以求下联。

八百多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官宦奇才、游子学士到此,都因对不出下联而感叹不已,脸上无光。

此时,一举子对总督大人说: “之洞兄才高八斗,定能对出下联。”

张之洞沉思片刻后,说: “这下联,苏大学士早已对好,何须我辈再对!”众人听后,在碑的前后左右都没有找到下联。遂不解。

张之洞指着石碑道: “你们看,眼前分明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众人顿悟,齐声称赞: “能对上苏大学士对不上的绝句,还是张大人才华出众啊。”

天朝上看

晚清时,朝政腐败,国弱可欺。张之洞还有一次“对联外交”,更为国家增光添彩,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东洋鬼子的威风。

有一次,张之洞奉命设宴招待日本国驻华使节横露。

横露自认为是个“中国通”,颇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对子颇有研究,故自命不凡,夜郎自大。

席间,横露目无一切、阴阳怪气、骄横地说出了一句上联:“日本东来,光照大清一统。”

这句话无形中表现出了日本使节对大清王朝的蔑视,以及不屑一顾的蛮横恶态。

张之洞十分震惊和愤怒,但他却强压怒火,因为这是外交场合,又是在中国,还要表现出中华泱泱大国的外交姿态。既要反击,又要讲究艺术。只见他从容不迫地端起酒杯喝了口酒,镇定但又信心百倍地高声吟日:“天朝上看,气贯全球五洲。”

对句对仗工整,妙趣天成,气魄宏大,横眉冷对,从气势上镇住了横露的邪气。

横露听后,满心不悦,却又说不出话来,无法反驳,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和警告。伟哉,张之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