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学习方法:预习,开启学霸模式(上)
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开始,提前预习了,听课时就能更好地适应不同老师的讲课习惯,可以减少听不懂、走神等造成的学习障碍。养成预习的习惯,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上的自信。
预习的好处
学习是一个过程,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建立适合孩子学习特点的学习流程,把各个环节做好,学习就会高效。如果忽略过程只看结果,只关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错了多少题,考试多少分,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应该用流程视角,从整个学习流程的角度,一步一步找原因,指导孩子高效学习。学习的一般流程: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把每一步做好,整个学习过程才能够进入良性循环。
做好预习这个学习流程的第一个环节,能够改变孩子后面的学习状态。
1.提高学习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在在课本知识的预习过程中,孩子需要自己动脑去理解、判断、检验,这个过程是孩子在自己的意识支配下进行的,一方面要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入发生一些调整和重组。这是主动式学习,与课堂被动式学习不同,更适应孩子的学习风格。
主动式学习,可以使孩子的思维敏捷,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学习中更有成就感。
2.提升自信
很多孩子课堂上缺乏自信,害怕自己听不懂却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答不上来会尴尬,也害怕自己提的问题不恰当,不敢积极提问和发言。
如果提前预习过了,知道要讲什么,心里有数,上课就会有底气,不害怕。在预习中的疑问,也能尝试着提问和发言。
3.巩固已有知识
预习时需要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区理解新知识,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旧知识学习中不到位的地方,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4.上课注意力更集中
孩子通过预习,对新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自己没看懂的内容有所了解,听课的时候带着这些疑问,能让孩子听课的目的更明确。在老师讲解自己没看懂的内容时,更加能够集中注意力。
预习要适度
对某一知识的认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知觉水平的理解,能辨认和识别认知对象,知道它“是什么”;
第二个层次,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理解,包括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内涵,知道它“是怎样”;
第三个层次,属于间接理解,是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为什么”。
预习不是提前学习,预习是学习流程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听课的效果更好所做的准备工作,所以达到第一个层次即可(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自主进行第二层次的学习)。如果预习花费大量的时间,超过了一定的度,会给后面的环节带来不好的影响,从整个流程的角度来讲,并不是最高效的。
心理学中有个期待效应,是指人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预测。孩子适度预习,会增加对课堂讲解的期待,觉得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听得懂,提高身心唤醒水平。
但是如果是提前学习,并且认为自己都已经学会了,这样反倒是过犹不及,孩子上课很可能就不听讲了。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有个“三年级现象”,就是很多孩子在学前班已经提前学习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所以上小学之后不用注意听讲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到三年级之后遇到新的知识,却因为不会认真听讲,所以学习效果很差,成绩也快速下降。
预习的时候,对于课本的内容,能看懂的尽量看懂,不是一定要背会、掌握住。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做做课后习题。遇到旧知识不扎实而影响理解的情况,一定要及时补救。
如何预习?
预习要注意方法和效率,要在阅读中理解,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1.读
预读教科书新课,了解将要讲到的新知识,必要时也可参考课外资料。
快速浏览全篇,对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如果孩子想继续深入了解,可以仔细阅读,弄清课文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所在。
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懂新课,而已经学过但是忘记了的知识,可能会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阻碍。知识环环相扣,掌握了旧知识,才能理解新知识,学会了新知识,会更加深入理解旧知识,新旧知识不断内化,就可以建构扎实的知识体系。
所以孩子预习的时候,在理解新知识的同时,对遇到的不懂的旧知识千万不要一带而过,要充分重视,及时回顾和复习。这样预习才有效果,才能培养孩子在学习上负责的精神。
2.记
不必强求记住新知识,只需要记住预习了什么,做好预习笔记或标记。孩子有所准备,上课时就知道老师将要讲什么,这样在课堂上能够跟上节奏,更好地和老师产生共鸣。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课程,预习的时候可用符号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即可,这样效率高。概念、定理和重点可以划线,不理解的内容用问号标记,有独特的理解可以在旁边简单做一下标注。
对于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在预习的时候,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做预习笔记。笔记内容除了重点、难点、个人的初步理解之外,还要挖掘一下这部分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之间有哪些联系。预习笔记可以写在一张纸上,夹在课本中对应的位置。
如果老师安排了预习内容,给孩子们提供了预习提纲,那么按照要求做好就可以了。
预习之后,可以让孩子回忆一遍预习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一些。
通过这样的预习,孩子在课堂上听讲的时候,更容易捕捉到预习时的思维痕迹,记忆不清楚的地方就可以看看笔记。对于预习时没看懂或者有疑问的内容,在听讲时要确认一下是否懂了,如果还是不懂,要大胆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