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釉有多少门道?(上)
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从无到有,宇宙由混沌到有形,建盏斑纹的形成也是如此。
建盏器型以人巧为要,而釉色则须天工。兔毫、油滴、曜变等斑纹需突破混沌与高温,经历剧变,才能形成旷古绝今的名品。
建盏的釉色如何欣赏?有何抽象与具象之美?下文分解。
上篇:建盏的抽象几何之美
兔毫·线之美
▼各色射线组成的图例,与兔毫不谋而合,而区别在于建盏兔毫纹是自然形成的。
▼宋代银兔毫盏残件,虽然上部分斑纹隐匿黑釉中,但是整体来看,由上至下斑纹由密至疏,还是罕见的银蓝毫,作为标本已足够珍贵,若为整器更是珍宝。虽然边界不是最为清晰,但银蓝毫本身很难烧得边界分明,此标本能烧到如此纤长的毫毛已属不易。
▼宋代兔毫三色标本,虽然残破很小,但是如此小的一片碎片中,银、褐各成气候,中有一道彩毫穿过,可见窑内的气氛变化多么剧烈。而宋代建窑百年烧制经历中,整只盏的纹理都一致、清晰的精品美品又是多么难得。
下图这只宋代银兔毫盏,银毫散发彩光,以无数根放射线的形式,从盏底向盏沿口沿散射,渐隐于盏口注水线处,兔毫的排布、形态、色泽、质感,都堪称上上之品。底部釉泪欲滴未滴,动静结合,完美诠释了线性律动之美。
▼美国弗利尔艺廊收藏南宋兔毫束口盏
油滴·点之韵
建盏釉色的诞生过程,就像混沌宇宙,从无到有。窑温和还原气氛合适时,铁与其它物质开始进入剧烈变化,斑纹便开始形成,此过程无法在窑外人工干预。除了兔毫之外,还会形成其它多种釉色。油滴便是其中一种。
油滴顾名思义,是无数个点滴小斑形成的纹理,与兔毫的区别在于,兔毫是线,油滴是点,也是日本人自己看物说话的说法,中国古籍中称之为鹧鸪斑(鹧鸪斑和兔毫才有一脉相承的样子,不过现在油滴大家都习惯用了,也不必再摒弃)。
油滴的滴,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圆可以椭圆,可以分布得密也可以疏,也可以有各种颜色,关键的分类依据是纹理以点状为主。
这些圆状小点相互依靠却不相融合,各自独立。
▲南宋建窑撇口银油滴盏 ,等级:重要文化财(1955年认定)
油滴斑纹形神皆在一念之间。由于卵状小点流动性强,烧制过程中受向下拉力所致,因而斑纹成下坠趋势,稍微用力便可能流为条状,则油滴形散,很容易“神形俱灭”,成品率低。
▼放大镜下裴春元的仿宋油滴盏
杂色·面之变
点线之外,自然还有面。很多朋友以为面=曜变,其实不然,曜变是点、线、面的结合,下节再叙。这里的面对应的是杂色釉,如柿红、茶叶末等,截取任何一个小残片皆可管中窥豹,是为面之变。
除线状的兔毫、点状的油滴等名贵釉色之外,建盏还有较为素和一体化的釉色。譬如柿红釉、乌金釉和茶叶末,可以是红、黑、绿等色面。
▼孙建兴柴烧柿红釉盏
乌金釉表面虽然是纯黑,其实细看能看出与它窑黑盏有本质不同。
建盏乌金釉黑的程度不仅纯正,还保持铁胎厚釉的建盏风格,且多数带有隐约的油滴或者兔毫。
其实乌金釉也是釉料上乘,气氛上佳的一个中间产物,若有机缘,可以很容易过渡到名贵釉色,可以说离油滴、兔毫、曜变都仅仅一线之隔。
建窑乌金釉不仅墨如黛玉,多数也玻化极佳,有如明镜,光可鉴人,有的纯黑如漆,有的墨深如海,广袤无垠。
▼乌金釉,又称黑釉盏,深邃的黑与良好的玻化,甚至能倒影出拍摄者的影子
茶叶末又被日本人诗意作“蓼冷汁”,茶叶末有多种颜色,以绿、褐为主,还有绿褐渐变者,在绿褐底色上常杂有冰裂纹与星星点点的粉末状结晶,故名茶叶末。
因素雅清淡,且全品难寻,也是收藏者颇为青睐的一款釉色。与乌金釉一样是气氛良好的产物。
茶叶末与其他釉色相比,釉面带有层层叠叠的开片,该开片结合了冰裂纹和鱼鳞状纹,细腻温柔还带点丝丝清冷。
▼右图为仿古手艺人吕竹兴手作的仿宋茶叶末盏,玻化完好,开片如冰
曜变·点线面综合之奇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国宝级建窑曜变盏,内盏壁局部
不同于上述斑纹,曜变集“点、线、面”等几何之美之大成,它不仅有圈状的斑核,斑核之间也有些许毫纹藕断丝连,还有数个斑纹随机形成一组,构成无序的小面。
其色彩更是变化多端,在不同角度的阳光下可呈现七彩。奇诡瑰丽,蔚为大观,如宇宙星河,令人陷入无限遐想。
▼藤田美术馆藏国宝建窑曜变盏外盏壁,三只曜变盏外盏壁的斑纹比内盏壁低调不少,亦证明同一只盏内外气氛细微差别,釉面便已不同。可见曜变盏生成的条件之苛刻,时机稍一错过,内盏壁都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建盏除抽象之美外,还兼有具象之美,因篇幅所限,本文分为上下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