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了,暑病来了
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南方)。另有解释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北方)。
中医属于天人合一的一门医学,不像西医单纯强调病位,比如胆囊炎,阑尾炎割掉。而中医治疗往往参合节气,尤其外感新病,必须结合时令!
在中医角度认为,一年当中大寒、立春、雨水、惊垫,这四个节气六十天,叫做初之气,主厥阴风木。此时的外感病,称风温、春温。亦有应温反寒,而病寒疫。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为二之气,主少阴君火。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为三之气,主少阳相火,叫做暑病。积温成热,积热成火。到这个季节,外感多在暑症范围。
通过以上可以了解,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不仅单纯研究人体疾病,还能通过时空转换认识疾病。你想人在大环境下岂能不受影响?
暑病是什么?吴鞠通解释:温者热之渐,热者温之极也。温盛为热,木生火也。热极湿动,火生土也。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暑成矣。
其实普通人都知道,中暑,因为天热外出劳作,突然晕倒,在夏季这种情况一般是中暑,轻者移到阴凉,凉爽通风地方既可以缓解,严重可以危及生命,因此不可以忽视中暑治疗。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人;
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比如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户外活动等)的人群,即使年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中暑;
饮酒或者服用影响机体散热、减少出汗等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等)的人群。
中暑常见症状怕冷,有汗,口干口渴,面红,心烦,舌红脉滑数等。
严重甚至昏迷,说胡话,伴有手足拘挛抽搐,抽风。
预防暑病大家都知道了
第一无非就是避开热盛时候。中午温度30多度就不要外出工作,晨起傍晚不甚太热时候工作。
第二准备一些降温汤水或者水果。
常用就是绿豆水,西瓜,雪糕,冷饮这些。这里推荐天然绿豆水,西瓜这些。不建议雪糕冷饮,因为这些毕竟太寒,如果稍有不慎,吃多了又会腹泻腹痛,这是寒邪直中太阴脾胃;而绿豆水西瓜一般不会出现如此副作用。
下边介绍常用暑病药方。
如果身体健康人群,到了高温环境中暑了,就像前边提到,高热39度40度,口干口渴喜凉冷饮,大渴引饮,喝很多水也不解渴,还伴有气短乏力,这种也不要慌,可以选用白虎加人参汤,应用及时,可以一剂治愈。
我常用白虎汤加人参剂量:
人参10克(一般改西洋参6-10克克或者太子参15-30克),石膏30克-120克,知母10-20克,大米30-60克,炙甘草6-10克。可以根据病情轻重体格强壮与否适当选用合适剂量。孩子可以减半,婴儿三分之一量即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运用。
老人中暑,平素气短乏力,可以选用生脉饮。《温病条辨》汗多脉散大,喘喝欲脱者,生脉散主之。
湿热体质可以选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我公众号写不少了这个方医案大家可以搜索看一下。
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
黄芪、苍术、升麻各6g,人参、炒神曲、橘皮、白术各3g,麦冬、当归身、炙甘草各2g,青皮1.5g,黄柏2g。
以前古代剂量较小,现在可以扩大一些,比如可以翻倍。黄芪苍术升麻可以改12克,人参神曲橘皮白术改6克等等以此类推。
功用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主治
平素气虚,又受暑湿,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者。
如果吹空调,吃冷饮,瓜果过多,吃变质食物,导致发热,怕冷无汗,呕吐腹泻,舌淡白苔白腻,尿不黄,汗不多,急性胃肠炎表现的,这种可以喝藿香正气液。现在正气类中成药比较多,比如胶囊,滴丸,然而我觉得还是水剂奏效比较快些。
藿香正气水,改自藿香正气散,里边比如苏叶藿香白芷都能芳香发汗去湿作用再加酒助药力效果更快。还有厚朴大腹皮半夏陈皮茯苓行气和胃止呕。一定不要乱用藿香正气。以为中暑就可以喝这是不对的,严重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