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学碰撞:茶道中的书法之美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每年11月,柚子开始成熟的时节,日本茶人们就会举行被称为“茶人正月”的“口切茶事”。
春夏交替时节采摘的新茶被装入茶罐中密封,保存在气温和湿度都很低的山区茶藏屋中抵御夏天的暑热后,茶叶成熟。到了晚秋“口切茶事”前,才开启茶藏,将茶罐从山上运到茶家。
在“口切茶事”中,主人把茶罐的封纸拆开,便会为客人点上当年第一杯浓茶。因为“口切茶事”是怀着分享当年第一次喝新茶的喜悦之意来举行的,所以11月又被称为“茶人正月”。
在“口切茶事”中,担任主角的是茶罐。完整的茶罐必须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叶茶壶”、“木盖”、“装束”、“口覆”、“口绪”和“饰结”。
制茶师先将点浓茶用的碾茶放入“叶茶壶”里,在其周围填上被称为“填茶”的点薄茶用的碾茶,然后盖上木盖子,贴上三层和纸封住。“叶茶壶”被低温储藏半年后才能取出,送到茶人手中。
茶人在收到的“叶茶壶”上盖上被称为“口覆”的四方布。四方布布料一般选择使用金线织花的锦缎,在布的四角折出被称为“剑先”的装饰性褶皱。
主人开始点茶前,客人要先欣赏茶室内的装饰。包裹一新的“叶茶壶”此时会被用红或紫的编织绳织成的龟甲形网罩包覆,放在壁龛里供客人赏玩。这种兼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网状绳结,被称为“装束”。
仪式开始前,主人首先解开“装饰”绳结,用小刀切开茶壶的封口,取出点浓茶用的碾茶后,再以三条绳纽的“饰结”重新装饰茶壶。装饰后,茶壶放回原处,又是不同的景致。
在古代,这种复杂的绳装不仅可用来装饰茶壶,也有防止被人混入毒药,更好地封存茶叶的作用。重叠缠绕的绳结看起来很复杂,但知晓奥秘的人只要抽出正确的绳子,就可以轻易解开。不知道系结手法的人,如果只模仿形状系绳,再解开时,绳子就会缠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预警主人茶壶被外人动过。
另外,据说装饰绳的正面和左右都各有不同的系法,代表打结之人对于茶道中“真·行·草”概念的领悟。“真”是规范大气的基本型,讲究平正为妙。“草”位于“真”的对立面,变化多端,看重不拘一格。“行”则在二者中间,视情况不同而有所取舍。
日本茶道的“真・行・草”概念源自中国书法,“真·行·草”原本是指书法的真书(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书法传入日本后,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理念被日本人吸收,并运用于茶道、园林、建筑、绘画和装饰艺术等各种领域。
这就是日本茶道的世界,既吸收融合中华文化,又不断发展出新意。因客观条件所限,大气的部分日本虽无法复制,但“螺蛳壳里做道场”,就算一个绳结,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意义,向人们尽情展现了小而美的部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