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水深而流缓,人贵而语迟
梁实秋说: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有的人气势汹汹舌灿莲花,却等于什么都没说;有的人从容不迫轻言轻语,却掷地有声如沐春风。
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在这些言谈的细节上。
压低声音,贵人风范
我们身边常见到这样的情况:
火车上,有人肆意滑着短视频,声音外放,旁若无人;
餐厅里,有人高谈阔论摔酒瓶,吹起牛来一个赛一个起劲儿。
火车上,有人肆意滑着短视频,声音外放,旁若无人;
餐厅里,有人高谈阔论摔酒瓶,吹起牛来一个赛一个起劲儿。
网上有一句流行语,如果嗓音能解决问题,驴都能统治这个世界了。
自古贵人声音低。
说话的音量里,是能看见一个人的灵魂的,能让人感知你是凶恶还是善良,是狠毒还是温柔,是冷漠还是慈悲。
傅莹,中国的铁娘子外交官,无论面对多么尖酸刻薄、挑衅十足的提问,她总是轻声细语,面带微笑,缓缓说出的话力重千钧。柔中带刚,底气十足,没有一个人敢小觑这个优雅的铁娘子。
有道是: “实墨无声空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说话咄咄逼人的,往往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用音量掩盖自己的心虚。
真正有内涵的人,向来都不显山露水,也不擅长高声语,待人说话从来是温文尔雅的,因为自信,所以无需张扬。
好好说话的前提,是控制音量。轻声细语,也能四两拨千斤。
说话平缓,体现修养
《礼记》有言: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思想深邃的人,在开口之前往往会深思熟虑、字斟句酌,从而给人一种沉静内敛的好印象。
说话缓慢并不是犹豫不决,相反,越是“慢半拍”的言语,往往越有发人深省的哲理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是传统的包办婚姻。
这二人一个才貌双全,另一个却目不识丁,简直是“门不当,户不对”。
除此之外,江冬秀还是一个急性子,常常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说话也总是直来直去。
胡适则截然相反。
每当江冬秀发脾气时,胡适都默默地由她数落,一句也不争辩。
等到妻子气消之后,胡适才不慌不忙地开口劝导,耐心地给妻子讲道理,将事情慢慢分析给她听。
正是这“慢半拍”的言语,避免了许多争吵,使得这性格迥异的夫妻二人能够携手度过一生。
慢,是一种温和、平缓的力量。话到嘴边时,先等上一会儿。
如曾国藩所说:
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
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
走得太快,便容易跌倒在地;同样,说话太急,便可能招致祸端。
说话缓,不仅能减少言语中的谬误,更能使人变得谨慎、稳重,从而练就出成熟、大气的人格。
适时沉默,彰显格局
朱自清说: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世事浮沉中,谨言慎行,不动声色,适时沉默,才是大智慧。
不妄议
不妄议
《庄子》中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意思是说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不要按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对方,更别提随意评价议论别人了。
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说:
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对于别人的事,不了解,就不要随便议论,更不要妄自下结论,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你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没有扔石头的权力。
不说破
不说破
与人交往中,说话留余地,看破不说破,并非圆滑世故,而是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让彼此都舒服的处世智慧。
思想家章炳麟曾经遇到了经济上的麻烦,迫不得已拉下脸面请朋友帮忙。
于是,这位朋友一个人亲自跑到苏州,在一番无关痛痒的寒暄后,将一张钱票折好,偷偷压到茶碗底下,保全了章炳麟的面子。
既对朋友施以援手,又设身处地为朋友保全了面子,让对方没有接受施舍的窘迫感,也更好地巩固了这段友情。
看透,是智慧;不说透,是心胸。
言为心声,会说话的人不仅仅是因为情商高,更是因为心里装着别人。在说与不说之间透露出来的品行教养,体贴细心,可见一斑。
人人都有一张嘴,能说话,不代表会说话;说得多,不代表说得对;很多时候,口沫横飞,比不上适时的沉默。
说话很难,拿捏该说什么话还是不说话,更难。
人生在世,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善良,理性开口,适时沉默,把握做人的分寸。
转自“大象国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