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man专题】(连载1)Walkman“1号机”与它所缔造的时代

40年前的7月1日,索尼发布了便携式立体声录音机TPS-L2。它并非一款被事先看好的产品,彼时索尼的录音机研发部门正面临专业录音机市场萎缩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通过将商用产品中配套的喇叭组件、麦克风和录音功能去除,再将放音磁头立体声化,就诞生了这样一款消费级的随身听产品。

※ 题图为目前陈列于东京银座索尼公园《#009 WALKMAN IN THE PARK》回顾展中的TPS-L2。

TPS-L2及由它引领的Walkman浪潮,改变了人们的音乐聆赏习惯:把“只有在家才能听音乐”,变革为“无时无刻不在的随身音乐”。
坦率说,索尼并非随身听的始作俑者,但Walkman、CD Walkman(又称Discman)、MD和闪存式随身听等一系列产品的陆续推出,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间,推动甚至主导了随身听的历史演进。它与飞利浦、松下、三洋、夏普、爱华、JVC、建伍※等诸多对手激烈的竞合之路,是条以工程师为主导,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道路。
※ 爱华于2002年为索尼收购,2008年结束运营。2017年日本电子代工厂十和田音响(Towada Audio)买下品牌使用权,委托中国制造商生产,推出4K电视机、蓝牙音响和随身听等产品,消息源于AV Watch。三洋于2009年成为松下子公司,2012年停止Sanyo品牌运营,并于2014年宣布退市。夏普于2016年成为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子公司,系日本第一家被外资收购的大型电子制造商。JVC与建伍于2008年合并。
与CRT显像管电视机、家用录像机等产品一样,以日本消费电子厂商领衔的工程师们,积极推动材料和精密机械制造等多领域的创新,同样也为后世留下颇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消费层面,包括Walkman随身听等产品的涌现,极大改变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它所带来的科技感和便利性,毫不夸张得说,让当时的我们惊为天人。收获到的这份喜悦,亦成为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永远驻留心间。那是索尼和它的伙伴们缔造的“工程师文化”,留给这个时代的共同遗产。
Walkman 40周年纪念影片(源自YouTube索尼专页)
1950年代,或者说更早,人们开始了对磁带录音技术的探究。相对过往的其他载体,磁带具有可反复抹除/录制的优点;在今天看来极为庞大的机身,却是那时“小型化”的代表;只需简单按下操作按键就能实现播放、录音的操控模式,也堪称便利。
和许多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一样,早期录音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台、政府机构等商用场合,因此它们大多还必须是All in One的,即既可以录音,还能随时通过内置喇叭重播(返听)。
日本制造的第一台录音机,就出自索尼之手,那是1950年发布的G型录音机。G是英文Government(政府)的首字母,摆明了是针对政府部门的录音需求而开发。1年后,面向家庭的H型(Home)录音机才面世,后者重约13kg。
G型录音机
真正消费级的家用录音机,是1961年发布的TC-777。它不仅配备3磁头/3电机,还集成了8W输出功率的晶体管放大器,售价也达到了惊人(以当时而言)的8.5万日元。
TC-777消费级家用录音机
我们今天所谓的随身听,其实还有一个名头,那就是“盒式磁带录音机”。1968年发布的TC-50,就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并且首度应用到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的“盒式磁带录音机”。于是乎,它也被视作随身听的雏形。
TC-50盒式磁带录音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