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45):古砣痕迹说(2)——切料推磨雕

原创一夫之2018-12-17 09:09:40

砣机发明以后,制玉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古玉的文明时代才真正兴起。目前已知(有考古发掘实物证明)较早开始使用砣具的为红山文化。

砣具在制玉的多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切割、打孔、打洼推磨、刻线等,无一不见砣作的工痕。

古砣具切割(参见《古玉学步(109):古玉纹饰制作工具——古砣具(1)》)玉料是线切割、片切割以外的一种切割形式(图1):

图1

砣具切割出土的实证也很多(图2):

图2-1

图2-2

古砣具打孔(参见《古玉学步(61):红山镂空砣切磨桯孔薄刃似旋涡》)在红山文化的勾云佩上多见(图3):

图3-1

图3-2

跪式双人陀机砣机发明后,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在打洼、推磨工艺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间大约从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一直延续到商代,近3000年;期间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艺特征,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瓦沟纹”和龙山文化起一直延续到商代的推磨“真阳纹”(参见《古玉学步(129):打洼起棱出真阳如琢如磨见真章》)。

在近3000年的发展过程中,打洼、推磨工艺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大约早期的打洼推磨起弦纹,以红山文化为代表(图4):

图4-1

图4-2

良渚文化玉器中,打洼被精心运用在神像的重圈大眼上,无论是神像还是琮节面的大眼,重圈内均打洼,周缘起棱明显。打洼形成的凹洼增加了展示面积,增加了光的折射,夸大了晕眩感。这一工艺效果与红山文化勾云形器同曲同工(图5)。

图5:良渚文化反山M12:98大琮节面兽面大眼的减地打洼

大约中期的推磨起棱——弦纹,红山文化晚期出现(图6):

图6-1

图6-2

大约晚期的推磨出真阳,以东夷龙山文化为代表(图7),最初通过推磨方法产生的阳线是真阳线,具有非常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图7-1

图7-2

图7-3

推磨产生真阳线的工艺从文化期晚期一直延续到商代,后来才被双阴起阳的相对阳线所取代(图8)。

前面所说的“早、中、晚期”是相对于推磨、起棱(弦)、出真阳线三种工艺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而言,而不是说三种工艺历史阶段的截然划分,实际上三种工艺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同时并存的,大多为两两并存的状态。

图8

商代以后,砣具在雕刻方面的工艺体现,从推磨起阳过渡到“阴刻线”为主体的时代,砣具阴刻线的痕迹特征,下篇待续。

(0)

相关推荐

  • 从工痕欣赏馆藏「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典型的器物之一,因其形状如马的蹄子,因此而得名.扁圆筒状,一端作平口,一端为斜口,平口两侧各有一小孔,斜口外敞,制作此器先采用管钻法,再用绳线类带动解玉砂绕玉芯切割一周相当 ...

  • 历代玉器的时代特征:(3)红山文化玉器「四」

    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光泽与玉的硬度及解玉砂的精细有关. 一般来说,玉料的硬度越高,光泽越强,解玉砂的抛光越细,光泽就越强. 出土的红山玉器虽在地下埋藏几千年,但出土后表面一般仍有一层柔和的古玉特有的光泽 ...

  • 辛学飞:研析红山文化玉玦制作的步骤及使用的工具

    二.试分析红山文化玉玦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几种工具 (一)桯钻和管钻 红山人在制作玉玦的整个过程中,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主要就是图1.的桯钻和图2.的管钻这两种.桯钻应该是实心的,而管钻应该是一种空心的. ...

  • 知砡行(2) 丁哲《史前玉器的阴刻工艺及阴刻特征》 之红山文化玉器学习笔记(一)

    阴刻,是古代治玉最主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阴刻,即以各类工具通过刻划.磋磨.推磨.砣磨等方式,在玉器上制作凹槽.凹线的一种工艺,其本质就是工具与玉材之间的摩擦.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工具.加工 ...

  • 图文解读红山玉器的“砣痕”

    [红山文化玉器'砣痕'] '红山文化'玉器雕琢追求神韵.体表光洁.边缘过渡自然.碾磨技法精堪. [馆藏品] 红山文化玉器的'工艺'采用圆雕.浮雕.透雕.钻孔.线刻.徒手刻划等技法制成. [馆藏品] ' ...

  • 红山文化与夏朝玉器(是否存在砣具)专业课

    古玉圈内,一直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有余)与夏朝(距今4000年有余)玉器因纹饰简单(甚至没有纹饰),圈内一直有极大数一部分学者存疑是否有砣具存在,很多人甚至肯定的说,砣车的发 ...

  • 古玉学步(95):天赐遍处料与砂 莫因一说成固化

    古玉文化形成的条件有二:玉料和解玉砂.国人崇玉,历史悠久,在论古玉时,往往进入一个误区:天下只有和田玉.这是缺乏对华夏古玉文化起源的全面了解而走向偏颇了,如此固化,往往会与真正古玉失之交臂. 古玉资源 ...

  • 古玉学步(102):细识老料做新工

    仿古玉老料上做新工,仿工巧做,鉴赏也可以细识. 古人制玉为了节省工耗常常"因形选料"或者"因料定形",现代仿古也会这样做,只是出发点与古人不一样:不是为了省工, ...

  • 古玉学步(146):古砣痕迹说(3)——刀刀见锋

    原创一夫之2018-12-18 08:23:13 商代以后,阴刻线取代真阳线成为砣具作工的主流刻线,即使隐起阳线其实也是由真阴线构成的(假阳线). 阴刻线有长.短与粗.细之分,从砣具的有效行程来看,相 ...

  • 古玉学步(144):古砣痕迹说(1)——砣具的历程

    原创一夫之2018-12-15 10:02:32 古玉文化与砣具的发明和不断改进是紧密相连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砣具所产生的工艺痕迹也不尽相同.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制玉工艺,应该都是传承于新石器时代早. ...

  • 古玉学步(89):新仿迥异古砣刀 痕迹解读电工雕

    仿古玉的死穴是:一支电动笔所留下的作工痕迹无法替代一台砣机具留下的作工痕迹.如今高仿已经走到电动打稿手工打磨(消除电动工具痕迹)的阶段,稍不留神就会认假为真,但毕竟仿就是仿,明察秋毫依然能够识破仿工的 ...

  • 古玉学步(146):古砣痕迹说(3)

    商代以后,阴刻线取代真阳线成为砣具作工的主流刻线,即使隐起阳线其实也是由真阴线构成的(假阳线). 阴刻线有长.短与粗.细之分,从砣具的有效行程来看,相对细而短的阴刻线,一般都是一蹴而就:一砣刻成.一刀 ...

  • 古玉学步(99):接砣精准显刚劲 些微偏砣微调整

    一夫之 古砣工的刚劲与机仿工的绵软是因工具所决定的天然差别,无法改变(参见<古玉学步(85):痕迹软弱与刚劲皆因工具古与新>). 古砣由于人力的原因,每一砣(刀)留下的轨迹长度都是有限的, ...

  • 古玉学步(107):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

    一夫之 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带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高古玉的鉴赏者来说,把握这个砣刀技法的特征,对高古玉辨真识仿大有裨益. 高古玉的砣具阴刻线,在刀法的基础上形成技艺. (一)高古玉砣具阴刻线的刀法 ...

  • 古玉学步(87):砣具起源信哪家,采信实物说真话

    一夫之 常常有藏友质疑:先弄懂新石器时代还出现砣具了吗. 学界关于砣具初现之年代众说纷呈,大体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春秋.汉代之说.那么,究竟采信哪一种说法呢?本条以为:以出土实物为准,采信新石器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