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东吴相对论1-失控的世界2[强弱控制]

国学堂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对无为与失控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无为是正确的管理方法吗?《道德经》的管理哲学是怎样的?强控制弱控制究竟是什么意思?

04

强控制

说到这里,老吴想起那天跟KK聊天的时候一个细节,KK旁边有一个女生,跟他讲昨天晚上在干什么,在翻译美剧(当时刚上线),翻译美国的电视剧《越狱》。刚刚播出的剧情,两个小时之内网友就能看到了,他觉得很神奇,你一个人怎么能把一个电视剧给翻译出来。

她说她只翻译其中一分钟到两分钟的内容,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网友们,事先都有一个协同的大型任务发起,这个大型任务不需要建立一个电视翻译有限公司,不需要这种专门的机构,而是随机碰在一起的网友,在网络上碰到了一起,他们觉得应该把这个电视剧分享给大家,那么就一起来你翻译一分钟,我翻译一分钟;六十个人、四十五个人就把一集电视剧,很短的时间就把它翻译出来了。

所以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这些中国古代的成语,第一次看到也只是觉得是个词而已,现在放到如此的语境下,会看到新的一种意味

就是说老子在《道德经》里写的:“以奇用兵,以正治国,以无为取天下。”可以理解:以奇用兵就是对待敌人要创新,得兜着“弯路”走,让他想不到的路径以正治国就是一个小的封闭系统里面,古代的国是很小的,通州区就可以叫一个了,那样的一个体系里面,需要用控制,行政命令

而在更大的范围时,需要发挥自我的协调能力,要允许它们去自我地演化自我监督自我生长自我判断自我淘汰,作为管理者、控制者,就是无为的。《道德经》里面这句话对应的是这无为观念。

所以以奇用兵。这就要求兵贵神速,差一分钟就可能决定胜败,拿破仑就差了七分钟就一下子把整个世界就失去了。在这种应急的情况下,是一定要有为的,强控制。但是对于常规性的一个巨大变量的系统来说,不能够用这种应急的方式。

以前讲过一个例子:《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著名的一个管理学者,吸纳了很多东方的管理思想的美国学者。《第五项修炼》里头讲了一个故事,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一个故事,一个人不小心掉到一个瀑布底下的一个漩涡里头,冬天时候下面虽没有结冰但是非常的,落水者本能的反应,应急式的反应就是要游到岸上去;可是在瀑布底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不断地游的结果就是让自己保持在水的表面,而水的表面是被漩涡所控制的,所以这个落水者在那挣扎了十几分钟,筋疲力尽又冷,就被冻死了;在他死后不到一分钟,他的尸体就在岸边找到了。彼得·圣吉说: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分钟尽力想做到的事情,在他死后一分钟就做到了。

05

弱控制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意识漩涡,一个复杂的系统里,人为的力量,做应急的、单向度行为不管用的;必须要放弃挣扎,之后顺着往下沉的时候,漩涡里的水形成的旋流,就可以把其冲到岸边的。所以彼得·圣吉用这个例子来讲系统思维非系统思维的差别。也就是说,在系统思维下人要选择相对的弱控制的状态。

国学堂记:西方哲学讲到“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这似乎是在说,人应该加强对行为的主动性,这与“无为”是否矛盾?强控制真的错了吗?优秀的教育该如何进行?良好的企业管理又有哪些法则?  《失控》和《道德经》以及无为的关系。刚才讲彼得·圣吉写的《第五项修炼》里头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说你的任何一个行为,它可能是有一个延迟效应的,你必须要意识的到,它的变量的多样性,所以一个行为导致的后果,不是简单地预期的那样。

比如说过去用的水龙头是拧拧的那种,我们经常会倒满一杯水,要马上关水龙头的时候,那个水已经溢出来了,所以每次关龙头都要提早一点点洗澡的时候更是这样,满头都是泡泡的时候,要去调出热水,好不容易调的还不错温度,哇,又开始的要死,其实这就是有延迟效应的。

倒开水(接开水)时,要在杯子里的水还没有到最顶端的时候,就要开始往回关水龙头了,一直到最后一拧时,正好水杯满了。洗澡也是这样,经常会被烫着,或者被凉得一下子大叫起来,一会水太冰不够热,就是拼命的加热,再加大一点,一会儿哗哗烫得要死;马上就会来一个相反的反应,烫了就往回拧,赶紧尽量地把水往凉这边调,一调又冷了,又凉的要死。其中都有效果延迟的问题,效果延迟的背后,是多种变量的问题。

所以当用这种强控制的办法,在应对这种相对复杂的情境下,一般肯定会出问题的,就是一惊一乍的方式,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尴尬,甚至是灾难。想起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在一个巨大的社会复杂系统里面,自己做一件事情,觉得说今天做了个好事,怎么还没有人表扬自己;或者自己做了件坏事也没有受到什么批评。那是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复杂系统,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当前的经验来看,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当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做一个善人是多么重要,是多么自私的一个行为呀。在互联网上就非常明显了,前几天老吴被迫开了微博,微博是吴伯凡。这个被迫开了微博,有一个老上微博的人说,你不管怎么样,你先在微博那个上头,就尽可能多的发这些微博,谁看到,这个时候看到、不看到不重要,一个星期之内共发一百条,它就像植物自己生长,它会有以它的方式会引发一些效果的,所以不要看到说没有反应的时候,就不发了,开微博刚开始头三天的时候很少有人反应。觉得自己像对着空气说话

到了前一天的时候一下子不得了了,一天反馈回来的粉丝就四千多。它是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它效果延迟的问题。所以效果延迟提醒我们,不要去强控制眼前的这种场景,这也是《道德经》向我们反复强调的智慧--"无为"。

06

智能控制愚蠢控制

在《失控》的“致中文版的读者”里面,还有句话很有意思,他终于明白了一些很多有趣的理念:"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地构建事物去中心化系统的优势,人造与天生之间的连续性。正因为此这本书被翻译成中文时,感到万分高兴。其中讲了三个概念:第一,事情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

自上而下的方式是典型的中央控制式计算。从一点向多点辐射的这样一种传播方式。这样一种方式,它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这样是一个人工的把它推出去的,而不是说像植物种子一样,它自己会生长的。自下而上的方式就是有成长的内因的,它会以自己的逻辑,以一种隐秘的秩序,它在成长、在发展自上而下是按照统一的规划,按照统一的设计,已经设定好后,去让它去发展了。

看来做任何事情,都得要有群众基础。它自己在那成长老百姓的动力,它的能量是由它自己在那集聚的。凯文·凯利在这本书里,强调有两种控制,一种叫有智慧的控制,一种是愚蠢的控制。他把《道德经》的一段话,就把它的意思按他的方式译成了这么一首诗。

    智能控制,也就是有智慧的控制,体现为无控制,或者是自由。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智慧的控制。愚蠢的控制,体现为外来的辖制,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愚蠢。智能控制施加的是无形的影响,愚蠢的控制是炫耀武力的造势

其实就是说我们也可以看到比如说教育小孩子这个事情。如果对小孩子每个事情都非常强烈的控制他,一定要怎么做的时候,其实这个小孩长大之后,他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的。如果只是小的时候让他知道什么是美好的,让他产生一种对这个美东西的渴望

比如说从小都浸淫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里面,来往讨论的都是高雅的事情,长大了这个小孩自然而然的就知道说,这样的东西是应该美的。在良好的培育环境,像园丁一样的对他,而不是像牧羊犬样或猎人样对他,其实这样子对于教育是有用的。 对公司也是这样很多事情都可以如此看待。就像对待公司同事非得要求这样做,和他自己愿意这样做的;非得看见顾客来笑得露出五颗牙齿,这是规范,这叫

但是如果每一天真的是所有人都沐浴着一种喜乐祥和的,心里面有喜神的心境下,看见来人自然而然的就有那种笑容

    职业性的礼貌,职业性的微笑,别人是能够感觉到的;而且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情况下,职业化的它可能就消失了,或者在强制它的情况下,给大打折扣的。


关注“国学文化太美”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