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贺知章《回乡偶书》:有娘就有家,有娘就是儿
5月10日,是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西方节日母亲节。也许这是国人最为认可的西方节日,目前我国尚未正式设立母亲节,但设立母亲节的工作一直在开展,普遍意见是将孟子的母亲生日,农历四月初二设立为母亲节。
无论是否正式设立节日,还是设立在哪一天,母亲母爱都是天下最美、最真、最纯的感情。娘在,就是自己一辈子的家,娘在,自己就永远是孩子。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女儿写的,她说在自己姥姥去世的那一天,自己的母亲忽然对她说:“孩子,从今天起,妈就没有妈妈了,妈妈就不是孩子了”。那一刻,看得我泪流满面。
今天来欣赏一首从小就学过的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事》。这首诗实际是一组诗,我们小时候学的是第一首。两首一起读来,更能表现贺知章老来归乡的情感波澜。
贺知章生于公元约659年,卒于公元744年,享年86岁。大约36岁时登科做官,仕途顺利,官至三品,85岁时,向唐玄宗请辞回乡,玄宗以御诗相赠,太子带领百官相送。这在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待遇。
这首《回乡偶书》是贺知章85岁时回到阔别50年的家乡时写的,我们从中,读不出一丝伤感来,有的只是对家乡的亲切和回味,尤其是在第一首,更是丝毫没有伤感,面对儿童的“笑问”,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淡然从容,这可能是一个“古来稀”老人的童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年少离家出行,老了才回乡,口音没有改变,头发却斑白稀少。儿童见了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你这个客人从哪里来?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家乡早已人、事俱迁,变化太大了,只有门前的湖水,还是当年那样的风吹波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