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妈妈,不是你的仆人!”解放父母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独立!
“啊呸,妈妈你想烫死我吗?!”隔壁桌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吐出妈妈喂的粥,生气地大声吼叫。
“姑姑,我鞋带开了,你没看到吗?”女孩的姑姑马上俯身去帮她系鞋带。
吃完饭后,小女孩张开双臂,在妈妈的伺候下穿上了外套……
这一幕是上周末,Professor和朋友在餐厅吃饭时看到的。
那个小姑娘理直气壮得指挥着自己的长辈,活像一个小祖宗,家长忙前忙后,围着小女孩团团转。
显然,在家人的溺爱之下,那个小姑娘已经丧失了独立自理能力,基本的生活技能匮乏,且暴躁易怒,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
弗洛姆曾经说:
“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巨婴”这一称谓,不仅是社会对子辈的负面评价,更是对其父母教育失败的控诉。
孩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父母渐渐放手的过程。
而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与能力,正是父母敢于放手的资本与底气。
壹
“对不起,我是你妈妈,不是你的仆人”
自从为人父母之后,你是否无时不刻地被孩子的需求所围困?
“妈妈,我拉好啦,你快来给我擦屁股!”
“爸爸,我想吃橘子,你赶紧来给我剥橘子!”
“妈妈,我渴了,给我倒杯水吧!”
……
在孩子面前,很多父母扮演着超人的角色,无论自己在做怎样重要的事情,孩子都会随时抛来各种要求。
这样的状态久了,父母也不禁产生错觉:
孩子是皇帝,不断下达着五花八门的指令,而父母成为了24小时待命的仆人,除了执行命令,还要绞尽脑汁应付无理要求与撒泼打滚,实在是身心俱疲。
同事邵姐经常讲述自己的育儿心得,有一次与儿子的对话令她警醒了起来:
那是一个周末,本来说好去游乐场,但是邵姐需要先做完一系列家务,儿子缠着妈妈,非要她帮自己穿上新买的超人外套:
“你现在就要给我穿好,我命令你!立刻!马上!”
看着儿子气势汹汹地站在自己面前,一边跺脚一边吼叫,邵姐心里咯噔一下。
何时开始,孩子成了家里肆无忌惮的发号施令者,并且气焰嚣张地提出各种要求与命令?
“你现在是请求妈妈的帮助,要用礼貌请求的语气,并且学会耐心等待,我是你的妈妈,并不是你的仆人!“
随后,邵姐耐心地教育儿子,让他意识到了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且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可以肆无忌惮的使唤别人。
穿衣服事虽小,但要让孩子意识到,努力学习去自己解决,永远依赖父母,就永远没有成长的机会。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各种生活技能,引导孩子逐步独立自主,这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宝藏。
贰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用孩子
前段时间,#幼儿园的比赛太有意思了#的热搜中,有这样一个视频令网友纷纷大呼可爱:
视频中,小男孩叠衣服、穿鞋子、整理玩具与图书、背书包拿起小红旗,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比赛。
小男孩熟练行为的背后,足以体现家长的远见与开阔。
有人说过:“孩子6岁之前,父母多费心,以后就会很省心。”由此可见,教育初级阶段对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非常萌的视频:美国一名2岁小萝莉奶声奶气地教大家做意大利煎蛋。
拿不稳碗,敲不碎鸡蛋,牛奶倒了一手……种种“失误”统统没关系,小姑娘不慌不忙地一边搞笑地解说一边应对。
妈妈手持相机默默引导,给了女儿充足的发挥空间与参与感,小女孩活泼机灵,大呼“做饭快乐”,尝到自己第一次做的煎蛋时,脸上满是笑意。
与我的赞赏大相径庭的是家人的态度:
姐姐皱了皱眉说:“这么小的孩子学做家务太危险了。”
姐夫直言:“我家妞妞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现在不是做这个的时候……”
“现在不是学做家务的时候”、“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这些话会不会太熟悉了?
中国式的家长太舍不得用孩子,但讽刺的是,我们无意识地放弃了一个能够真正正确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技能——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技能。
哈佛大学曾经针对456名少年进行过一项长达75年的追踪调查,得出惊人结论: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用孩子。因为孩子在学习家务的过程中,可以刺激脑与手的协调发展,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与耐力。
叁
如何教孩子独立自理?都藏在这3个小细节
心理学家塞德兹曾说:
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在雏形阶段,教会他什么是独立自理,各位家长可以从以下方式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
(1)树立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孩童时期是最容易从支配父母中获得便利的阶段,因而他们的支配欲望更为强烈。父母的不断妥协只会为日后埋下祸患,等到意识到“我把孩子宠坏了”的时候,已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
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树立自我服务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让其获得自豪感与成就感,在鼓励中,孩子的自理意识不断增强,可以从心底认知“这是我应该自己完成”的事情。
(2)设置合理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
美国家庭教育中流行着这样一份小孩家务清单,从9个月到13岁层层递进,在适合的年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岁时,有意识地自己扔尿布;
2——3岁,知道垃圾要扔到垃圾桶,玩过的玩具要自己整理;
3——4岁,尝试自己刷牙,浇花;
4——6岁,学会摆餐具,擦桌子,洗碗;
6——12岁,独立收拾房间,做简单的饭菜,有足够的家务安全常识;
13岁以上,像一个小男子汉一样学习换灯泡,擦玻璃,修理草坪……
我们不妨像清单上一样,尝试给孩子设定每个阶段的生活习惯小目标,从最简单的目标开始层层递进,孩子在此过程中会获得成就感与愉悦感,更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生活技能。
(3)及时多样的奖励形式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奖励孩子以点燃积极性呢?
明星妈妈胡可曾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小妙招:
安吉和小鱼儿因为争抢玩具发生争吵,面对妈妈的责问,哥哥安吉撒了谎。
胡可耐心引导,并提出奖励办法:“诚实的孩子才会获得妈妈给出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红花。”
最终安吉主动承认错误,胡可在安吉的脸蛋上给了爱意满满的一个吻,并印成一朵小红花。
物质奖励大多是消耗品,父母给予孩子的拥抱、鼓励与亲吻这类精神上的奖励,实际上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永恒的印记。
Professor点评:“
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不如趁现在,传授给他们自力更生的底气与能力,这是最好的成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