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军:读诗词品中秋/邵东县作家协会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读诗词 品中秋

唐亚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从中既可捕捉到古代诗人们的细腻情感和人生智慧,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体会到当时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兴衰与荣辱。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将一张椅子搬到了阳台上,就着皎洁明月品读古诗词,从那一首首流传千古的描述中秋佳节的优美诗词中,尽情感受古代中秋佳节的美好韵味,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读来朗朗上口,此诗意境幽静秀丽,构思极为巧妙。尤其是最后两句诗,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我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和你相见在梦乡。”诗句情意缠绵,寄托了浓浓的相思之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借中秋佳节抒发相思之情的,为数不少。比如诗仙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诗句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表达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让人感慨万端。

当然,古代中秋节可不光是赏月咏怀,寄托相思之情,吃月饼、观潮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也让我们大开眼界。这些在古代诗词中都有非常生动的描述。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饼形食品,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就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吧。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阖家幸福。中秋食月饼的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福建的习俗颇为有趣。诗人施景琛的《中秋词》:“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谢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写的是在福建,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节要送给外孙子、外孙女名外甥有双鲤形状的月饼。这和现代晚辈送上辈过节礼的习俗恰恰相反。此外,明代诗人彭蕴章在《幽州士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杆驻丹颜。”诗句生动描写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被心灵手巧的制饼师印制在月饼之上,月饼与月亮的传说相结合,诉说了历史悠久的月亮文化,伴随着美味的月饼一代代传承后世。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赫赫有名的大文豪苏东坡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一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一大中秋盛事。据说由于钱塘江口地形类似漏斗,每当月圆时分,海潮涌至,受到渐进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有观潮记载:“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薄矣。”由此可见,杭州人过中秋“看潮”是大事,也是盛事。

中秋有刻骨的思念,有无尽的诗意,有美好的祝福,从古至今是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美好节日,但愿神州大地月圆人圆家团圆,万里江山幸福日子天天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