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斧子当钥匙

记得很多年前,在潘必新老师的课堂上听到他引用莱辛“莫把斧子当钥匙”的说法,印象很深刻。这是一个非常形象朴实的比喻,准确有力地阐明了美学本质意义。他还撰文《为的是不把斧子当钥匙》,阐述了音乐与文学的区别。而这个说法也常常成为我的座右铭,在我的学习和思考中时刻发出警醒。

拙文《美育,首先要对美感负责》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基本认知之下对音乐教育行为、目标的议论,提醒老师们在音乐教育观念中要把握好教育目标,莫把斧子当钥匙。不想有朋友在其他场合和相关论题的讨论中,常常将我的原意曲解。本来是基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教育功能认知,相对单纯的美感强调,却带出诸如“创造力的神秘性”“音乐与创造力的关系”等宏大的论域,实在不是文章的本意。于此,有必要作一些补充说明,强调一个最基本的音乐美学常识。

首先,我文章中没有针对“音乐不能培养创造力”的意思,尤其是音乐创作力。只是,美育本身指的是“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我认为音乐的美主要体现为声音美,主要功能是听觉的审美功能,是由其艺术属性所决定的。音乐如果没有实现其审美功能,那音乐的本质意义就丧失了,音乐教育当然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并从感性到理性对音乐的美感有认知。如果没有做到这个,就谈论其他功能是本末倒置。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其实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就目前的音乐教育所达成的教育目标而言,只能审慎作为努力的理想方向,几乎见不到音乐教育直接培养创造力的科学报告。国家义务音乐教育标准写明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便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严谨表述。至于加德纳所提出的“音乐韵律智能”,可以作为音乐美的独特性理解。具有丰富的“音乐韵律智能”素质的音乐,即是具有创造力的音乐家创作出来的,经过专家考证,可以提高受教育者审美认知的经典。也就是说,音乐教育首先要揭示、体会、享受、表现这些“音乐韵律”,使之作用于儿童的身心,以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其次,我的论述中没有故意回避和神秘化创造力。Creativity(创造性),自从美国上世纪中心理学家吉尔福德(J.P. Guilford)试图定义这个概念,几十年来一直在不同的研究中做出不同的解释,莫衷一是。可喜的是,吉尔福德不再将创造性只归因于天才,而是作为人的一种普遍能力。不过,这又容易泛化对创造力的理解。笔者当然也说不清什么才是创造力,不过并没有故意将其神秘化。跟人类文明的推动力、科学前沿成果、对未来的价值期许等相关,很难通过某一途径轻易获得——这是我习惯上对创造力的理解,不免偏狭。事实是,在我们现在的语境中,创造力常挂在嘴边,似乎唾手可得。如果在讨论创造力的时候,默认其为音乐的创作能力,指音乐活动中的创编能力、演绎能力和合作能力,那这些创造力便是可以培养的。每一次对音乐的演唱(奏)和体验都是一次创新,生活的日新月异,也可以说是创造力在推动。这个意义上的创造力,当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而且可以有明确的预期。譬如带孩子去工艺坊DIY一个瓷罐,每天将院子里的花盆摆出新的图案,将熟悉的歌曲加上一个和谐的二声部,就可以收获创造力的成就感。当然,这种创造力也值得重视。但这些创新能力的叠加,能不能成就更高阶的创造力,提升国家文化的竞争力,就要谨慎研究了。

再次,即使是上述所指的创造力,也不是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因为这种对音乐的创编演绎本应是音乐艺术活动中的最基本要求,而不是真正意义的音乐创作。否则,我们就没有办法区别贝多芬和一般歌曲作者的创造力及其价值。更无法区别一般论文作者和诺贝尔奖巨匠们对文明的真正意义。我们鼓励所有人勇于创新,但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大小是有区别的。

即使回到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过于笼统地讨论创造力。专业音乐创作需要相当高的技术门槛和艺术智慧,就是经过长期的音乐学院专业训练,也未必能成就一位有创造力的作曲家。基础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排除个别音乐天才,但还需其他的专业培养方案),而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兴趣,核心目标是对音乐美感的感受。如果无法从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中感知与体认,那音乐学习的价值是可疑的。音乐创作和审美强调想象力,但是想象力不等于创造力。想象力有时也不那么美丽,匪夷所思、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其实也是想象力。有了创造力的人喜欢上了音乐,还是由于喜欢音乐就有了创造力,不能做简单的联想。当然,培养人的创造力是否是音乐教育的优势,是否只有音乐教育可以达成,是可以作为课题深入研究的。而简单地因为音乐审美中具备某些心理活动特点,如诱发想象、锻炼想象力,便相应地视其为创造力,未免过于理想化。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钥匙是音乐美,而且音乐美有着独立意义,不以达成其他目的为目的。斧子可以有很多,钥匙只有一把。斧子劈柴,钥匙负责开门。如何选择,对于智慧的人类,似乎不应成为一个问题。

文 | 麦琼

(0)

相关推荐

  • Mido:“画得像”和会艺术是两码事

    伴随着美育中考 .博物馆教育受到政策鼓励,以及以央美为代表的艺术⾼高考改革动向,美术教育正在迎接新的挑战.结合了美国艺术教育体系,并进行了内容本土化构建的BIIB大概念.探究式艺术课程,将助力美育行业 ...

  • 陈旭光 | 互联网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影视艺术的美育问题

    互联网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影视艺术的美育问题 / 陈旭光 内容摘要: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最早提出"美育"的范畴并加以系统阐释.中国古代也有着非常丰富的美育思想.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标志着 ...

  • 让音乐带给孩子快乐

    在<狮王进行曲>不同的旋律声中,由老师扮演的狮王.狮后.小狮子.士兵.小鸟.小兔一一出场了.看,音乐声中的一声大吼,身披彩装的"狮子王"大摇大摆地出场,嘴里还念念有词: ...

  • 蔡国庆分享育儿经:艺术上的“富养”太重要了!

    前不久,著名歌唱家蔡国庆在参加一档节目的时候分享了自己的育儿观,其中一条"富养式"育儿,引起了很多嘉宾的好奇. 对于这一条,蔡国庆则是直言说,这里说的富养则是艺术上的"富 ...

  • 美育 | 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tips快收藏,让宝宝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欢迎来到清淼的温暖世界 Jul  4th  2021 // 最近刚刚播完的<小舍得>大家有没有追呀?剧中的南俪.田雨岚这两位妈妈为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可真是操碎了心!其实电视剧源于生活,这两 ...

  • 孩子的审美,是这样玩出来的

    在网上看到英国乔治小王子的课表,除了比较常规的数学.语言.地理.历史.科学.法语课.宗教.计算机课之外,还有大量艺术美育类课程:戏剧课.艺术课.绘画课和芭蕾课. 5岁的孩子要学的课程就有十几门,不少网 ...

  • 欧洲经典要塞:圣埃尔莫堡,打开马耳他的钥匙

    (上图)圣埃尔莫堡今貌,从空中俯视圣埃尔莫堡,可明显看出其有两层结构. 现代游客们如果乘坐轮渡前往马耳他岛,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巍峨雄伟的圣埃尔莫堡.它伫立在希伯拉斯半岛顶端,是所有船只进入港区的门户, ...

  • 钥匙断在锁芯里,教你一招巧妙取出,不用花钱换锁芯,省钱又实用

    钥匙断在锁芯里,教你一招巧妙取出,不用花钱换锁芯,省钱又实用

  • 温暖的旅程——莫谨宏

    温暖的旅程 801班 28 莫谨宏 一次普普通通的旅程,却温暖了我的心,使我这颗冰凉的心,再度燃烧了起来. 在一次暑假期间,我不小心把钱包给丢了,被一个陌生人捡到了,可是他把我的钱包占为己有,我只好丢 ...

  • 莫迪整个身子重重摔倒在地上!究竟是谁绊倒的

    莫迪整个身子重重摔倒在地上!究竟是谁绊倒的

  • 开启易经大门的钥匙之一——实体和实体空间

    我们已经证明了易经的那一组图案是上一轮或上几轮文明的结晶,然而这一组图案,我们只是在它能够流传那样久远的时间中感受到了它的强大和宝贵价值,在人们的互相传说中感受到了它的神秘与无奈.我们坚信上一轮文明或 ...

  • 大肠是掌握全身健康的钥匙,用双歧杆菌预防大肠退化

    虽说大家都说双歧杆菌对肠道好,但它到底好在哪里呢?就只有利于通便?让我们带着这些有关双歧杆菌的疑问,听听专家怎么说. 本期专家 清水金忠所长,农学博士.毕业于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研究科.主要研究与双 ...

  • 经典:年少莫读纳兰词,人生最苦是相思

    作者:江国 主播:莹秋 配图:[已授权]微博@龄漫作品 转自:水木文摘(ID:mweishijie) 编辑:慈怀诗会(ID: cihuaishihui) 吉他琵琶演奏<卷珠帘> △点击音频 ...

  • 莫迪的心思就不在抗疫上!不建医院,斥资千亿给自己盖“新家”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印度疫情持续失控.床位.氧气.药品等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印度总理莫迪仍在推进一项超过1300亿印度卢比的议会大厦翻修项目,该项目还包含包括给莫迪修新的府邸.莫迪此举 ...

  • 莫予作品13

    莫予作品13 <致谢友人> 我不是故意 以胜利者的姿态接近你 不是为了炫耀被爱的骄荣 因为我根本不知道 甚至是出乎意料 你那么深沉地暗恋过他 直到我出现,直到他为爱捧出魂灵 单纯只是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