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一中2018高考对联惹了谁?

邵东一中2018高考校门对联创作漫谈

杨 红

6月8日,高考尘埃落定。几天来,围绕邵东县各个考点对联,县内两家颇有影响的自媒体公众号先后推出两篇文章率意臧否,掀起了两拨楹联评说热潮。作为本校本次高考对联的原创者,我是当事人,为了让大家充分表达意见,我一直保持沉默,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如今,热潮已趋于回落,是我来说说话的时候了。

2018年邵东一中高考大门48字长联如下:

九龙震震,双凤来仪,桐江连邵水,千里滔滔,钟灵毓秀鲲鹏志;

三载悠悠,八方荟萃,君子聚昭阳,满堂济济,挥笔运筹家国心。

该联经刘意中兄和王恒卿先生分别在“邵东吆喝”和“绿汀文萃”上推文点评,在邵东文化教育艺术界,差不多家喻户晓了。对其评价我总结为八个字:谤满天下,誉亦随之。

对联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既有文学性,又有实用性。雅俗共赏是对联创作的最高境界。邵东一中是一所百年名校,人文积淀十分深厚。如何写好这幅对联,让它既能反映一中人文内涵与特色,又要能被一般群众接受,难度还是有的。为此,我想到应该从邵东这个大的地域历史背景和学校自身文化传统中去挖掘素材。

地理上,邵东一中地处衡邵盆地桐江之畔,属古昭阳侯国范围。桐江发源于双凤乡古奇洞,流到邵东原湾泥乡,人们习惯于称之为邵水。邵东一中以南15公里有座山,即为九龙岭。相较于邵东境内大云山、皇帝岭、猪婆山而言,九龙岭距离一中更近,且发源于九龙岭附近的槎江是桐江的最大支流。从水系看,九龙岭与邵东一中同属邵水——资江流域,其他三座大山应属蒸江——湘江流域。因此,双凤乡古奇洞、九龙岭、桐江、邵水共同构成邵东一中这所学校大的地理自然背景。

文化传统方面,邵东一中作为一所省示范性高中,将君子文化确定为校园主流文化,育人目标为“培养有君子风范的优秀公民”。君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偏重于道德指向,与之相对的是小人。君子与小人并不分别完全对应于好人与坏人,后者偏重于政治指向。政治上的坏人有可能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君子,而一个人一旦被众人认定为小人,则在观念上很难翻身。从这些可以发现,邵东一中育人目标的特点——君子风范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色。

再来对照分析上面的对联。对联中的上下联,讲究前后对举,又要做到文气贯通,如上联扣景,下联则扣人,以情统摄全篇。上联第一二句“九龙震震,双凤来仪”,字面上为龙飞凤舞之意。“震震”一词兼有声音宏大响亮、样子威严壮盛、动作迅猛等意思。对联用词讲究言之有据、“有所本”。唐朝诗人张说的《东都酺宴》中有“震震灵鼍起,翔翔凤舞来”的句子。(灵鼍即鼍龙)晋代左思《魏都赋》:“赫赫震震,开务有谧。”大家更熟悉的当属汉乐府《上邪》中的诗句“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选用“震震”一词,我主要从“雅”的方面考虑,确实费了一点心思。“双凤来仪”系化用“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一语。龙飞凤舞古称“大祥瑞”,双凤来仪也是吉祥征兆。因此,以上二句合在一起表达的是龙凤呈祥之意。这种写法叫“比兴”,“比”和“兴”也可分开单用。在古今诗歌中,使用比兴手法的有很多,且广为人知。古诗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现代诗歌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等。

同时,在汉民族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观念中,龙凤可喻指男女。男子以龙取名、女子以凤取名的情况很多,即可作为例证。当然,“九龙”与“双凤”又暗合了两个乡镇之名,这是巧合,也可当作刻意为之。邵水源于双凤已成定论,之前有人考证蒸水源头之一也在双凤古奇洞。至于九龙岭,我依稀记得上世纪90年代,市文联主席鲁之洛在该山采风后在邵阳日报上推文称九龙岭为“邵东屋脊”。邵东一中校歌开篇第一句即为“龙岭巍巍,邵水为墨”。由此可见,以上两乡镇具备一定的地域代表性,当然这个代表性还不具备权威性,特别是其他有高山、有名气、有实力的乡镇及其人士不一定会同意。各位可将本人的立论看作一家之言。

上联第三四句“桐江连邵水,千里滔滔”,写的是自然风物景致;第五句“钟灵毓秀鲲鹏志”表达的意思是:此处风光秀美,地灵人杰,必将孕育出有鲲鹏大志之人。

下联概写人、校、理念、过程、状态和高考。一二句“三载悠悠,八方荟萃”,有人认为“三载”与“悠悠”搭配欠妥当。殊不知,时间长短都是相对的。我们说,一辈子很长,但相对于历史长河也可以说一辈子很短,“弹指一挥间,一生就过去了。”三十年时间很长,也可以说三十年如白驹过隙。高中三年相对于三十年、三百年而言,确实很短,但相对于三天的高考而言,则又显得漫长。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纳兰词中“三载”是实指。本校门联中的“三载”可虚可实,实指亦无妨。“八方荟萃”不用多讲,即来参考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君子聚昭阳”一句,盖因本校倡导的“君子文化”和学校处在古昭阳侯国概略故址而来。此处君子既指一中学生,也可泛指来这参加考试的考生。且其中隐含一种告诫:来这里参加考试的考生应遵守考纪,做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君子,千万别沦为违规舞弊的小人。“满堂济济”是化用“济济一堂”而来,“济济”意为人多的样子,可与很多词语搭配,如:人才济济,济济一堂,一堂济济,彬彬济济,等等。此处“满堂”与“济济”搭配,亦无不可。此处用“满”不用“一”,除读起来圆润些,还因“满”字有饱满、富余的意味,内涵更丰富,另外还考虑了与上下联其他数字的协调性。

最后一句“挥笔运筹家国心”,属“小处开口大处着眼”笔法,紧扣考试而写,寄语考生从容应考,酬家国情怀。“修齐治平”是中国历代读书人终极人生目标。此处用“家国心”而不用“家国情”,我斟酌“心”比“情”稍微实一点。出句末尾“鲲鹏志”的特点只是大而豪迈,无论是老庄的出世还是儒家的入世都可叫做“大而豪迈的鲲鹏志”,对句“家国心”则实指入世情怀。北宋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家国心的出处之一。以此做结,以收黄钟大吕之震撼效果。

通观整副对联:上联我凭借想象,以比兴入笔,切入龙凤、鲲鹏、山水等或祥瑞、或开阔之景,景中寓情,情景相融,同时突出地域人文特点,整体稍显虚;下联扣考试一事,实写过程、状态,展现学生参加国家选拔性考试的气度与胸怀。全联虚实相对,平仄相间,声韵和谐,特别是上下联五句末尾之字,如“震”“仪”“水”“滔”“志”五字平仄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总之,本人自己评价该联尚无违和之感。

一副对联,如果摆在这里可以,摆在那里也行,那就是通用联。重大活动主打对联,一般还是贴着人和事来写、尽量合乎联律为最妙,但也不必苛求,因为贴对联毕竟只是点缀,用来提升气氛的,所以就算是在大场面使用了通用联,哪怕该对联有点小问题,也无伤大雅。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样的通用对联用途很广,上了年纪过生日的,一般都喜欢。再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滚滚达三江”这种对联,遣词欠工且明显合掌,但商家喜爱,用一用也无妨。精通联律者大可不必掀开身姿苗条的走秀者的大腿,告诉旁人,她这里有块伤疤。当然,如果是比赛或者是永久性保存的,那还得严格要求。

另外,懂联律的人不少,但不懂的人更多。让更多的人来写对联、用对联,本身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好事,切不可以联律来浇灭大家的热情,束缚人们的手脚;如果大家都噤声了,都害怕动手写了,那么楹联文化的普及、楹联文化县的建设将沦为一句空话。近几年高考,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学校在大门上悬挂对联,体现出相关领导的文化眼光。但就算是学校,很多语文老师也不太懂联律、诗词格律,且情况较普遍,这是一种结构性缺陷。二十年前,一般大学中文系开出的古代汉语课,老师会讲一点格律诗写作规律,但没有约束性的创作方面的作业要求,因而只有那些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去钻研。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文化不受待见,极端时期,甚至成为打砸消灭的对象。在全球化浪潮来临的今天,如果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十年二十年后,中国人恐怕不再是中国人了。“文化没有了,娘希匹就真的就亡国了”(据传为蒋XX语)。如今,听近三年中文系毕业的同事说,“从她们开始,必须要会作诗填词了。”近些年来,对联知识进入教材,很多老师边学边教,也是事实。

关于联律,我感觉现在好像制订得越来越繁琐。现代汉语语法系统是舶来品,它将实词分为6类,虚词分为7类。而古汉语只有实词虚词之说,因此20世纪以前,作对联一般讲究实对实、虚对虚即可。有很多名联用现在的标准看欠工整,原因就在这里。其实,很多大谈现代联律的人还是不自觉会受古代联律影响。如前面本人所撰对联中“千里”与“满堂”相对,属工对,“千”字是数词,“满”字是形容词,只是与数量有关而已,其实质是实词对实词罢了。关于平仄,古今变化很大,特别是“入派三声”,较为复杂。大家论及不多,我也不在此多说。

此次撰写高考校门对联,我特意要求相关机构在下联左下角打出“杨红撰写”四字,意在向各路方家讨教,便于接受批评。6月5日下午,对联贴出不久,即遇上一刘姓老者专程从西站来东风路看对联。之后,意中兄的文章出来了,王老恒卿先生的文章也出来了。

恒卿先生的批评很尖锐,也很实在,讲的都是行话。我对王老的“炮嘴”风格很是欣赏。而有些留言也特别有意思。留言点评最忌拼凑。我曾通读某联家专事点评的著作。里面多处使用“惜墨如金”一语来评说对联。我们知道,一副对联少则几字十几字,多则几十个字,超百字的长联一般不多,应该说一般联中之字“字字如金”。惜墨如金与泼墨如水相对应,意指详略得当,一般适合于点评散文和小说;用在联评中,除非是在超长联中,之前使用了铺陈手法,之后才可对概说、白描或点染处,用惜墨如金来评点。

自己写的对联,有如自己的儿子,儿子是自己的好,因此,自己评自己的对联具有主观局限性。这有点像王婆卖瓜。但如果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儿子站在一起,明明矮一头,且不如别人壮实,这个差距就得承认。可惜别人的儿子就是不肯出来。不过,能听到别人的批评还是要感谢各位的。这副对联,长是长了一点,但还不至于像王大娘的裹脚那样又长又臭吧!毕竟人的嗅觉不比其它动物,灵敏度还到不了那个程度。

本人有一个经验,如果三天不漱口,先用力呼出一口气,然后迅速用手掌在鼻子前扇几下风,立即能闻到自己口中的异味。大家不妨试一试。

看得出,意中兄与王老先生以及其他所有热心留言批评者都心系传统文化,作为文字发烧友都表示对传统文化式微的忧心,也表明他们对振兴传统文化特别是在邵东普及楹联文化持积极态度。责之切,爱之深。打是爱你,骂是疼你。这些,我是懂的。特别是邵东一中,作为享誉县内外的高中名校,作为全县首屈一指的教育文化单位,今后一定要以更高更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不辜负县委和全县人民的重托。

去年的对联风波,不因我起,但我背了黑锅。今年,是我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咎由自取,怨不了别人,一切自己承担。作为楹联爱好者,我愿意继续与各路神仙会一会,以求得更多的教益。

王老先生和意中兄公开发文,如不回应,是为不敬。今潦潦草草写下这些文字,权且当作与二位促膝笑谈,啰啰嗦嗦有不恭之处,还望付之一哂。这样,一来一往,犹如兰亭曲水,一觞一咏,取诸怀抱,畅叙幽情,亦可称之为邵东文坛之趣事。将来,后之视今,亦将有感于斯事。这,可算得上是你我为邵东文化事业作出的一点贡献吧。

王老恒卿先生出的专辑我拜读过,书中很多对联充满智慧与雅趣,且不乏精品力作。“王老是我的老师,我接受您的批评!”

大爷虐我千百遍,我待大爷如初恋!

【作者简介】杨红,邵东一中语文教师,邵东县首届语文名师工作室研修员,湖南教育新闻网特约评论员。邵东县楹联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