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兵:战场上的风云变幻
孩童时期,没有电视,更无网络,除了嬉戏打闹,耳濡目染地从父辈们那里学会了中国象棋,没事的时候,几个毛头小子蹲成一圈,也会像模像样地“当头炮,把马跳”杀上一盘。
大学时代,仍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作为一名“理科男”,顺理成章地地学会了被列宁誉为“大脑的体操”的国际象棋。
工作以后,节奏很快,难得有闲暇去摆上一盘。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突然对两种象棋的不同规则,以及折射出来迵乎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了一些感悟:棋盘上厮杀的棋子,不就是人生跌宕的我们吗?
马:代表的是古代军队中的骑兵,是重要的突击力量。在英语中用的是“knight”这个词,是骑士之意。在中世纪西方文化中,骑士除了是骑兵武士,还有很多浪漫的文化特性。也因此,在早期的国际象棋大师中有很多偏爱用马的棋手。
马的步法怪异,且能跨越障碍,这是它最大的两个特点。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棋子是后,但即使是后也不能跨越障碍进攻,而马却可以。
中国象棋中也有“卧槽马”与八面威风之马。但是且慢,中国人另外给马设置了“别马腿”的规则。如果被对手别住了马腿,任你是千里马也罢,想再动一步,也难。
我知道自己不是千里翃,但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别住腿的现象也常见。
王,国际象棋的王,相当于中国象棋的帅,是军队的最高首领,也是团队领导。棋局的胜负,取决于擒获对方的王。也因此,王或帅就成了最重要的棋子。
两种象棋中领导人的差异是巨大的。中国象棋,帅始终受重重保护(有两象两士专职保护),始终居于九宫格内,几乎没有进攻对手的能力和要求。但在国际象棋中,进入残局阶段后,王就从保护圈中出来,“披坚执锐”地冲锋陷阵,可以满棋盘地游走,进攻对方任何一个棋子,其威力接近于一只车。很多实战对局中,最终是靠王的战斗而赢得胜利的。
这一点上,国际象棋真实反映了欧洲历史上王的作用。在特洛伊战争及十字军东征中,军队中都有很多国王亲自上阵。但是在中国,大概在西楚霸王之后,就吸取了教训,很少有亲自上阵杀敌的主帅了。
后,两种象棋中,差异最大的莫过于“后”了。后即是王后,女性。国际象棋中专设了一个后,而且还是威力最大的棋子,力量接近于两只车之和。
她可以纵横捭阖,无论横走、直走、斜走均可,一次走几格都可。她常常能在中盘的混战中横冲直撞,左吃右捉,也能在其他棋子的配合下直攻敌军城堡,擒获敌王,赢得最后的胜利。
中国人不喜欢女人这样,自然不会在棋盘上设置这么一个角色。
历史上,欧洲的王国中,王后、女王发挥重大历史作用的比比皆是,如茜茜公主(后为奥匈帝国皇后)、维多利亚女王、叶卡捷琳娜女沙皇等等。而中国近乎没有,如果有,负面评价多多。
本质上,折射出两种文化对待女性的不同态度。
兵,是战争中的基本力量,也是社会生活中的普罗大众。军队或者社会对“兵”的要求是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争取胜利。
表现在棋盘上,两种象棋具有很惊人的相似规则:兵,只能向前移动,不能后退一步。
中国象棋中,有“过河的卒子半只车”之说。也就是越过界河突入敌军阵营的兵除了能前进之外,还可以横走,威力陡增。这大概是对作战勇敢的兵的奖励吧。但是,这个兵也仍然不能退后。即使一只兵突破至底线,深入到敌人的大本营,他也仍然是只兵。
在国际象棋中,随着小兵的每一步推进,它的价值就会增加。如果兵能推进到底线,那么,等待它的会是一项“殊荣”——升变!
什么是升变?就是这只兵可以升格变成后、车、马、象中的任何一个。直白的说,直捣敌营成功的小兵可以瞬间提拔为大将军,甚至是威力巨大的王后,一步登天。拿破仑说,不想成为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此之谓吧。
无论哪种象棋,落子无悔,都是基本规则。
龙应台说,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