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镜头里,有光的粒子和神的隐喻
微晕的光影、纯净的构图、充满空气感的画面,就算拍摄日常风景,摄影师川内伦子也总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一张照片都像游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
她既擅长记录生活中的细微事物,又奔走于世界各地追寻着世间万物之间的通感。欣赏过她的作品之后,你不会感觉审美疲劳,反而有一丝意犹未尽。
她的画面永远都是淡淡的,但背后又似平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带着一种特有的忧郁和韧性,看似轻描淡写,却又耐人寻味,仿佛一种「安静的冲击」。作为如今国际上备受瞩目的日本摄影师之ー,川内伦子最大的魅力或许是她能用自己特有的敏锐感性,表现出一种跨越生与死的极致围。
大学毕业之后,为了掌握专业的摄影技术,川内先后于大阪的广告公司和东京的摄影工作室就职。在东京的工作室里,她学着前辈购买了禄徕的双反相机。这种相机的特征是取景框位于相机的顶部,川内很喜欢这种不易被拍摄对象发现的直角的取景方式;其 66 厘米的正方形画幅和肉眼视野范围完全不同,给作品带来了抽象性。最重要的,对于视力本来就不太好的她来说,禄徕成片的那种柔和画面倒更像她所看到的那个「世界」。所以最初与禄徕的相遇是川内找到自己的风格的契机,后来日系正方形画幅的摄影风潮可以说是从她而来。
「我将我的工作比喻成狩猎与料理,我非常喜欢剪切瞬间,遵从本能按下快门,这在某个层面是可以满足人的狩猎本能的。而后面冲印与编辑成册的过程则更像利用食材进行料理。」
2001 年,迎来 30 岁的川内伦子举便推出了摄影三部曲。三本摄影集,三个不同的世界观:来自日常风景的定格,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小睡》(うたたね);奔走日本各地,追寻烟花轨迹的《花火》;受同名纪录片影响,以个人视角拍摄下名患有自闭症的女孩的《花子》。2002 年,川内伦子凭借《小睡》和《花火》获得第 27 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同年她又获得日本摄影协会新人奖,走入日本新锐一线摄影师的行列。
「创作与发表的过程是为了确认'我属于这里’。将本应只属于自己的情感展现给他人虽然害羞,但也有分享的喜悦。」2004 年,川内以摄影系列「AILA「在国际上打出了名气。「AILA」是土耳其语里「大家庭」的意思。这个系列的出发点是她想要拍摄人与动物生产的瞬间。
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生命在诞生和死亡,川内单纯地想要见证这些決定性的时刻。后来这些照片集结成册时,她发现单单只是这样是不够的,又在最后加入了自己房间的照片,将遥远的国度和自己联系了起来。
翌年,川内又出版了 Cui Cui。Cui Cui 在法语中是指「麻雀的鸣叫声」,麻雀作为世界各地最常见的鸟类之ー,正代表了「日常」。这本摄影集她花了 13 年时间拍摄,陆陆续续记录下自己与家庭的一些时刻,非常日常但却饱含戏剧性。
2011年摄影集 um/nance(《启发》)在五个国家同时发售。um/nance正是她用其擅长的6×6美学,呈现了对生活场景无时不刻的细微凝视。和最初的《小睡》相比,虽然有相似的主题和编排,但随着自身心境的改变,作品主题由身边的「小确幸」上升到对生与死的感悟。
以某一天梦见了草原景色为契机,川内又花了 5 年时间陆陆续续地前往熊本县的阿苏去拍摄不同季节的景色和野外烧山的场面。虽然她去时也带了 66 的禄徕,但最后抱着对阿苏辽阔的自然和被大火烧山场景震撼的心情,她选用了 4×5 大画幅的 35 厘米胶片相机。在阿苏这片陌生土地上拍摄的照片大部分都收录在了 2013 年的摄影集《天地》中。
「在我的内心,有一种矛盾的感情,即「我想看的是照片之外的东西。通过照片这种媒介,将这种感情抽象地表现出来,让这样的矛盾互相对立、竞争,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2017 年 6 月,时隔四年之久,川内伦子发售了最新摄影集 Hao(《光晕》)。划破英国靛蓝天空的无数渡鸟,中国河北省绚丽了 300 年的「铁花火雨」,出云大社祭祀熊熊燃起的「神火」,一直以来钟情于日常风景的她,这次尝试了保持一定的距离记录下不同场景的「粒子」,象征人与自然的潜在关系。这其中有一种对生命的祈祷,既是对于暗的敬畏,又是对于光的向往。
从早年拿下木村伊兵卫摄影奖以来,川内伦子可以说是从来没有随市场而起舞,纵使是在广告摄影或是电影剧照拍摄中,她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虽然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她好像反而越来越低调,作品也越来越内敛和自省。
她的摄影集,早期多以人物为被摄对象,后来主题渐渐延伸到整个世界。如果将人的始于生终于死看作「横轴」,那么从宇宙视角审视人类就可以看作「纵轴」。开心的时刻、失恋的时刻、直面死亡的时刻,随着人生经验的积累,我们越来越能意识到「纵轴」的存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就如同沙漏里注定落下的每一颗沙砾,有时虽然痛苦,但容纳它也是我们们的宿命。
看川内的作品,似能将我们从时间与记忆的缚中解放出来。生与死、快乐与悲伤,一切都是常态,随着她的画面更纯粹地深刻地留在脑海里。
INTERVIEW×川内伦子
「我觉得摄影是最适合我的表达方式,你可以说它是一种具象与抽象的混合,在记录现实世界的同时又能兼顾自己的想象力与诗意的表现。」
知日:最初开始摄影的契机是什么呢?
川内:我大学的专业其实是平面设计,那个时候每周有一堂摄影课。一开始,比起「拍照」,在暗房里的「冲印」更吸引我。我喜欢在黑暗中看着画面慢慢浮现,喜欢药水的味道,喜欢暗房里的时光。可以说那个时候我是为了「冲印」才去拍照。后来才渐渐地对拍摄本身也产生了兴趣,完全迷上了摄影。
知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想要成为一名摄影师的?为什么选择了「摄影」这种表现方法呢?
川内:我从来没有明确地在某个时间点立志成为摄影师。刚开始摄影时,我是遵循内心一种自然的冲动而去按下快门,但是作品总是令我不满意。后来渐渐地觉得摄影其实是一种和自己对话的感觉,「为什么现在要拍这个呢?」「为什么会被这个东西吸引呢?」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追问,一直坚持拍下来就持续到了现在。我觉得摄影是最适合我的表达方式,你可以说它是一种具象与抽象的混合,在记录现实世界的同时又能兼顾自己的想象力与诗意的表现。
知日:目前你拥有几台相机?可以告诉我们你爱用哪台吗?
川内:我现在有十台左右相机。其中经常使用的是禄徕和佳能5D Mark III。
知日:你每次开始摄影的时候有明确的主题吗?
川内:每次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给自己确立明确的主题。我认为在拍摄中,自身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清晰的那个过程反而是最重要的,最初从懵懂的地方开始,最后在作品中找到答案。
知日:你已经举办了多次重要展览并出版了多本摄影集,其中最难忘的作品或经验是什么?
川内:还是第一本摄影集啊。《小睡》的封面拍下的是我自己的手。某天在自己的房间里,我发现舀起西米的手在一种柔和的光线里面特别美,便按下了快门。而这种距离感和世界观正是整本摄影集的象征。
知日:你在 2017 年发行的摄影集 Halo 全部采用了数码相机拍摄。你认为胶片相机是否仍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呢?
川内:这次在黑暗中拍摄的作品很多。光线微弱的情况下胶片相机无法拍摄出数码相机这般清晰的作品,所以可以说是多亏了数码技术的进步吧。但我认为胶片相仍然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知日:最后,请向知日的读者传达一下 Halo 所蕴含的信息。
川内:我每次给摄影集取名的时候,会尽量选择拥有多层含义的词汇。「Halo」有两个意思,一是基督教画像上经常出现的圣像背后的光环或光晕,二是可以代指一部分的银河系球状星团。这次作品的各种「粒子」可以说是种暗喻,世间万物从远处都可以看作光的粒子。我们也不过是银河系里小小行星上存在的小小生命罢了,在太阳光下,如履薄冰。拍摄这本摄影集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醒我们即使对于那些肉眼所不可见的存在,依然需要保持一种敬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