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散文】蓝星 ‖ 仰天啸 亮节高风千古传——写在父亲蓝卓卿百岁诞辰之际(下)
仰天啸,亮节高风千古传
蓝 星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粱
……
1976年10月26日,当一代文豪郭沫若写下这首《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时,不知神州大地有多少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同感与共鸣!
“四人帮”的覆灭,宣告了一个政治集团、一条政治路线的死亡,也宣告了在中国肆虐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完结。饱尝动乱和贫困之苦的中国人民,似乎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之光。
1977年7月16日,邓小平再次出现在中国政坛上。
1978年1月,胡耀邦到任中组部部长后,拉开百万大平反的序幕。
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启了!平反摘掉强加于头上的各种“政治帽子”后,父亲也快退休了。但他似乎没有被挫折降服,这恐怕是儒学中“恬愉静退,独善守己,谤来不戚,誉至不喜,睹贵不欲,居贱不耻”(语出东晋医药学家、道教先贤葛洪所著《抱朴子》)自济济人的结果。
重返工作岗位后,父亲被任命为青白江大同学区教导主任,主持全面工作。面对学生思想、教学秩序混乱,一个初中班班平均分只有9分,小学班二三十分及格仅百分之十几的严峻局面,他不怨天尤人,振作精神,依旧坚持他那几十年一贯的严谨作风,勤奋工作,雷厉风行,大力倡导坚持推广他那刚毅坚强、办事干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用言传身教、以德治学、以严治学、以勤治学的经验管理学校。
他力克对学生拔苗助长的风气,从培训教师抓起,从教学基础、学校良好的学习风气抓起。全学区的各个班级,他基本都去听过课,批阅过全学区任课教师的教案,并及时提出自己的教改意见。特别是对一些新教师和民办教师,他更是倾其全力,从要求教师注意为人师表的庄重到关爱学生的细致;从修改教案到课堂上示范演讲,他都是一心一意传帮带。许多当年接触过他的青年教师都说:“蓝主任严格认真的教书精神,使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对提高业务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仍然受益”。
教风正了,教学秩序好了,教学质量也随之大幅度上升了。在父亲任教导主任的几年时间中,学区不但彻底丢掉了落后的帽子,还连续五年获得全区教学工作一等奖,毕业班教学获得五连冠的荣誉。对此,青白江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卢德荣曾高度评价父亲说:“蓝老对提高大同学区的教学水平,提高大同学区升学率,提高大同校的知名度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父亲离世时,陈善明与卢德荣共送一副挽联呈父灵前:
一个人踏遍山河错落的人间,看过万家灯火,走过人情冷暖,才知世间真情可贵。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命中所有的遇见,不辜负每一寸光阴。
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作为青白江区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为普及全区初等教育奔走。当时他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还经常骑自行车奔赴青白江边远地区的福洪乡,帮助山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他以示范教学为主,全力培训教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改变了福洪乡的教育面貌,受到了区人民政府嘉奖,被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1986年,在一次区政协会上,上级传达了党中央关于盛世修志的精神,要求各级政府和有条件的行业,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完成地方和行业志的整理和编写。回家后,父亲十分激动,主动请缨编写大同学区的教育志。在他积极努力下,《景峰乡教育志》编委由当时的乡党委书记、乡长以及学校主要领导组建而成,父亲自任主编。
在编写过程中,父亲到金堂县图书馆、青白江区档案局等地查阅了大量相关历史资料,走访了近百位相关人员,历经10个多月时间,编写出涵盖从创业到发展,并列教育、教学、体卫以及组织机构、教职工经费等7个章节计10多万字、图文并茂的《景峰乡教育志》。作为一个乡的教育志,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以乡为单位编写出教育行业志都不多有。值得一提的是,大同小学的历史从原来1933年开始办学的记载,经过父亲翻阅大量资料,走访许多当年健在的当事人,大量的史料确认大同小学的历史应当从前清光绪32年(1906年)开始。经过各方面认证,最后被上级确认。
漫漫人生路,唯有用一颗不惊不扰的心,淡看人生得失,远离红尘恩怨,去欣赏山间明月,人间清风,把日子过得一尘不染。
至今犹记:在家庭内部,父亲既是慈父又是严师,同时又是模范丈夫,同母亲60多年的夫妻,一直相濡以沫,互敬互让。在家里,父亲充当了几十年的炊事员,直到我们都要成家立业了,回家时他仍是主厨,为我们子女树立了良好榜样。为了子女的团结,他经常讲:“在家里不能争输赢,只能言情”。晚年他为全家立训:“家和万事兴”。
至今犹记:我们5个子女在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愿意主动向父亲倾诉,就像歌词中“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而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并为我们排忧解难。
至今犹记:父亲对我们子女的品德要求,是那样的严格认真。大约6岁时,有一次我随同父母到大姑家过客,表哥把他的玩具车送给了我。晚上回家父亲发现了玩具车向我问明情况,连夜带我将玩具车送还到大姑家,并当着我的面向大姑赔礼道歉。再回家后已是深夜,可父亲还是对我进行了最严厉的教育,他那振聋发聩的声音至今萦绕耳边:“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至今犹记:我们子女都将参加工作时,父亲要求我们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务必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用心做事,以德待人,方能融会贯通,事半功倍”。
至今犹记:我的儿子蓝天石是在父亲的故事里长大的。从小,父亲在饭桌上一边悠闲地小酌美酒,一边笑眯眯地给他讲述历史和自己的故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慢慢地,儿子学会了如何面对命运,如何直面人生的困境。曾几何时,一颗不轻易言败的幼苗在儿子心中生长,当他渐渐将“无为而争终无益,大道无形”和“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愚;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辩证统一的理解后,他才终于体会到,如果不是爷爷的教导,他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理解!而今的他,也可谓事业有成,当上了江苏中能硅业集团总裁、江苏中能硅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至今犹记:完全退下来的父亲,并没有让自己的余生清闲,而是将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中国古老的中医药和民间中草药偏方。这期间,他通读和熟背了《中医概论》《中药学》,博览中医名著《黄帝内经》《神农本草》《金匮要略》以及《伤寒论》等,收集了许多民间中草药偏方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并同中医理念进行对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收集的偏方更具科学,完善一个偏方后,首先自己试喝试用。他用十年多时间,整理出2万多字的《中医与偏方精华结合》和《理法方药》的笔记,并用蝇头小楷抄写成书。
至今犹记:从那以后,我们全家老小的一些伤风感冒小病,父亲都能亲自配制药方,基本达到药到病除。在其影响下,全家人人保健意识强,注意身体健康。父亲的中草药偏方还在大同治愈了许多乡亲的疑难杂症。当年大同乡的一位名叫苏家林的老人患浮肿病,多方治疗无效,以致成了食不进、夜不眠的危症,经父亲精心治疗,四剂处方药到病愈。当年大同的青年教师洪其英的丈夫顾工程师也是在父亲用中草药偏方指导下逐步恢复了健康。还有本人的内弟张朝国,当年在医院诊断有声带息肉,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已安排了手术时间,他利用术前休息到大同看望父亲,父亲问明其病情后,亲自为他配制中草药偏方,服用两剂之后,息肉全无,嗓音恢复。
同时,父亲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时时感染着我们。大姐蓝盛学就用父亲的中草药偏方治愈了邻居的恶疮,用父亲传下来的中草药偏方救助身边熟人的疑难病症。
父亲生前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开诚布公,要与人为善方能无愧人生。
父亲在我们姊妹中的事例还有很多。
而今,父亲虽然已经离开我们15年了,但他那种以德待人的精神却永远传承给了我们。今年,正值他百岁诞辰,我分外想念他,有时候,他会不经意地走进我的梦中,梦中的感觉模糊而幸福。有时候,我会在睡前虔诚地祈祷,期待在梦里与他相逢,可往往难如愿,醒来后,心里有难言的失落和惆怅。
父亲,我多希望能有一条贯通天上人间的河流,我愿以水的姿态奔向您,捡拾您散落在梦境中的白发!
今夜,伫立父亲遗像前,冥冥之中,我似乎又看到了他坚强而忙碌的身影。于是,思念成诗,怀念成丝,遂连夜写下了上述的文字,搁笔之际,有感得词《沁园春·悼父》一首以缅怀——
上孝双亲,下抚子女,中睦四邻必应求。威望树,存亮节高风,千古传讴。
(全文完)
【方志四川·散文】蓝星 ‖ 仰天啸 亮节高风千古传——写在父亲蓝卓卿百岁诞辰之际(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