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南:非遗柳编手工艺 编织小康新生活

2021年3月30日整理

阜南县积极探索“非遗+扶贫”模式,以国家级柳编传统工艺为重点,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助力精准扶贫。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积极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申报,设立了阜南县万家和柳编、天亿黄岗柳编2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700多名贫困户就业。

阜阳市阜南县位于淮河岸边,是国家级贫困县。独特的淮河文化孕育了这里的文明。淮河两岸蓄洪区十分适合杞柳生长。黄岗柳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于阜南县黄岗镇及其周边地区,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亦有“编筐打篓,养家糊口”的说法。阜南县现有13万人从事柳编加工,通过发展柳编产业已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如今,全县有四五十家柳编企业,带动20多万人就业。

阜南县万家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展厅内,柳编工艺品琳琅满目。从简单的竹篮,到根据“国宝”龙虎尊造型制成的工艺品;从过去姑娘出嫁必备的针线簸箩,到现在可爱时尚的宠物房,可以说一应俱全,产品以出口为主。

该公司负责人徐治合介绍,“公司吸纳了二三百个贫困户就业,有的自己家里有柳条,我们直接给订单就可以了。不会的,我们来免费培训。现在疫情还没结束,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大家已经复工。”

阜南县天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设在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展厅内,展陈着各种作品。该公司总经理高甲甲表示,公司通过对竹编工艺品进行升级,提升产品价值。比如普通竹箱,在市场上一般卖几十元。但对它进行烤漆,并配上地毯布、刀叉、汤匙、开瓶器、红酒杯等,组成一个野餐盒,可卖到2000多元。此外,公司还将产品延伸至木质工艺品加工制作,如给普通的木质五角星拴上一根麻绳,制作成挂件,农户每制作这样一个挂件可挣0.3元,一天可挣四五十元。目前,公司设立了30个扶贫车间,农户每天可获得几十元至上百元收入。通过这两种形式,公司已带动170多人就业。

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李雷说,目前阜南县正依托湿地资源,着力打造“百里濛洼”旅游廊道。届时,阜南柳编工艺品将被更多游客知晓,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8

#阜南鲍安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