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日本5个隐秘的旅馆,朴素静谧

1.

京都府 | 京都

俵屋旅馆

有些事物或许是由于被呵护得以传承,才获得某种象征意义,比如'庭院’。不知是出自谁的创意,自然赋予庭院不断成长的动力,由此自由奔放地变化。而继承庭院者对此难以割舍,时而任其在自然中发展壮大;时而极尽知识智慧或技术,进行改进......,于是庭院获得难以撼动的地位,并愈发吸引人们的注意。俵屋就是这样一间旅馆。

俵屋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709年,从事棉麻纺织物生意的俵屋和助在京都购得土地,从商的同时开始经营旅社,为来京都的同乡藩士提供住所。但旅馆在“蛤御门之变”中被烧毁殆尽,后重建,再历经数次改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1965年建成新馆。如今的当家人是佐藤年女士。

新馆由吉村顺三设计。这位对日本空间无上热爱的建筑师,崇尚极简,简洁明晰诠释对材料与装饰的极致追求。所有客房分别面向庭院,由于地处京都的中心,因此浴室难言宽敞。即便如此,从浴室也可以尽情领略坪庭的葱郁。古雅的情思已完全化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旅馆的魅力体现在客房与庭院的关系中。荒草树木、青苔,和石头构成的自然;供脱鞋休息用的榻榻米厅室营造出的清净空间,二者如何亲密交融,对此,所有客房以自有特色给出回答。室内环绕在微弱的阴影中,在壁龛中配有应季的装饰、鲜花,或挂轴,供客人赏味。任何一处光亮都有如烛火般温暖。

©Hara Design Institute

2.

长崎县 | 小值贺岛
由旧民宅改造的民宿

五岛列岛自然风光明媚,拥有得天独厚的丰饶渔场和土壤及家畜,人们安静地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

其中的小值贺岛,是一座火山岛。周围30公里、错综交织成人型的岛屿有4个港口,曾作为贸易和捕鲸的枢纽而盛极一时。或许是曾有过一段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交流的历史,岛上的人们身上都洋溢着进取精神,并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在台风过境之处,人们对大自然的信仰也十分深厚。

图源:長崎県観光連盟

这里建有6家旅馆,都是在旧民宅基础上改造而成。正如“鲍集”“日月庵”“先小路”“亲家”“一期庵”“一会庵”等名称所示,它们各自风流,雅趣迥异。

©Hara Design Institute

3.

京都府 | 伊根

舟屋

在京都的日本海一侧,若狭湾的最西边,丹后半岛东北部的前端,有一隅南向的孤零零小海湾。如果把若狭湾比作一只向下的拳头,那么同处一隅的伊根湾则就像长在小拇指根部的一颗不起眼的黑痣。然而这个小小的海湾却那么寂静,又那么丰饶,依海为生的人们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骄傲。坐落于海湾入口处的绿岛,守护着海湾免受外海波涛骇浪的侵袭,同时在湾内生成适当的潮流。每天,渔船都会在天亮前朝着定置网出海。

将一层设为停船库的“舟屋”,面向大海比邻而建的独特街景,便在如此环境中应运而生。据说大约在250年前就已然构成了今天的舟屋规模,最古老的舟屋建于江户时代。现在这里已被选定为“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现存舟屋230间。”

舟屋的一层建为面向大海的斜面,这是为了将船拽升至屋内并停靠而做的精心设计。木制船只容易腐烂,通过这种方法,各家分管自己的渔船。二层是存放渔具的场所。舟屋背后是一条可以通览整个街道的窄路,隔着窄路就是母屋(正房),舟屋与母屋合为一套住居。人们主要住在母屋。舟屋面向大海以“并顶式”布置,母屋则与大海和窄路平行相邻而建呈“平入式”布局。

最先将舟屋改建成旅店的是键屋的键贤吾和太太美奈。在可以彻底放松的空间中,当天捕到的海鲜在高超的刀工下变身为美味菜品。而无论从哪里的舟屋望出去,都可以看到伊根的海,对岸鳞次栉比的住家,以及娴静悠然的景色。”

©Hara Design Institute

4.

大分县 | 由布院

龟之井别墅

由布院有“玉之汤”和“无量塔”这两家堪称构建着此地基石的老字号旅馆,和另一家建成时间虽晚,但审美品位极高的“龟之井别墅”。别墅开业于1921年,2021年正好迎来100周年。由极富眼光的风流雅士中谷巳次郎创立。据说当年他从石川县隐居至大分,当地的油屋熊八希望振兴大分的观光事业,于是委托中谷巳次郎开设山间别墅。

龟之井别墅洋溢着活力与骄傲,像是要唤醒蕴含在当地风土和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力。精致细密的设计对美的追求,却显得雄大宽广,充满美的元素。”

经历了2016大分地震,第四代传人决意改建别墅。原本宽敞粗犷的客房,经过周密的改建规划呈现出简洁精致;先前单纯的平面榻榻米空间中安设可升降的下置被炉和双脚可以垂下去的书院。整个居所设置紧凑,可切实满足工作和休息双方向需求。此外,客房中的浴缸也做了精心设计,客人可同时尽享室内外乐趣。

将一间客房改造为可坐6位客人的寿司前台,创意的着眼点令人叹服。搭配米松色,与旅馆的整体风格极其协调。越是本土中的东西才越符合国际价值观,由布院龟之井别墅深谙此念。

©Hara Design Institute

5.

广岛县 | 尾道

LOG

位於廣島縣尾道市千光寺山的半山腰,自昭和 38 年(1963年)起,「新道アパート(新道 高級住宅)」就已經矗立在這兒了,在城市與鄉間的交會處觀看著山下人們的匆忙,如今這個高級住宅化身旅館,繼續恬淡的悠遊時光。取名 LOG 來自「The Lantern Onomichi Garden(尾道燈籠花園)」的縮寫,夜晚發出柔和的燈光就像燈籠一樣照亮城市,就像是城市沙漠中的綠洲一般。

建筑带有大面积的开口,将四周景观纳入其中,只有6个客室。位于中央的建筑物被全部撤掉,在“コ”形设施的中心,是一大片空空的中庭。相反一侧是面向山体的如同悬崖一般的陡坡。据说此处是建筑师在致敬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也正是基于这一形象,面向中庭的扶手选择了轻盈而具有通透感的式样。也就是说,曾想将此处打造成如同莎士比亚剧场一般的空间。

客室是按照“茧”的形象选择的和纸。不带有横楞的日式拉门及小窗、油炕纸一样的纸贴在地板上。虽是以垂直和水平为主的和式空间,但也的确如置身茧中。出自京都黑谷和纸职人畑野渡之手的和纸,不会过于白,混有土地之色。此外,从建筑外观到餐厅、酒吧、洗衣房等的墙壁的色调,不觉间令人感到放松。在建筑物的各处都能体会到制作者的想法。

了解更多日本建筑设计

推荐下列的新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