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在我读过的所有书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这本书
在国内众多的心理学大咖里,武志红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武志红毕业于北大心理学系,他自幼博览群书,敏而好学。近十年来,由于写过大量有关原生家庭的文章和书籍,他已成为中国心理学界的领军人物。成名后,他在多个公开场合都说过:“我读的所有书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和你》。迄今为止,我还没读过哪本书,对关系的论述能达到像《我和你》的深度。”
《我和你》为什么会让武志红推崇备至?这本书是西方近代哲学名著,作者是马丁·布伯。布伯是20世纪著名的犹太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书中,布伯对人和世界的关系做了系统的梳理。他认为,人和世界的关系分两种,一种是“我和它”,一种是“我和你”。其中“我和你”这种观点,是当代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因此武志红才会推崇这本书。
那么,什么是“我和它”,什么又是“我和你”呢?“我和它”,是指带着明确目的去与人交往。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没有把对方看做是和自己一样的人,而是将其视为可利用的工具。“我和你”,是指不带功利目的、以真我和他人交往的社会关系。在“我和你”关系中,我们会和对方的灵魂相遇,彼此都会产生心心相印的感觉。因此,“我和你”的关系也被称作相遇哲学。
布伯认为,大多数人和他人交往时,都是“我和它”的关系。而“我和你”的关系,往往发生在人与人交往的一瞬间。但正是这一瞬间的灵魂碰撞,才赋予了我们彼此生命以新的意义。有关相遇哲学,张爱玲的一段话也说出了同样的意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这段话,说的正是两个灵魂在偶遇那一瞬间的美妙体验。布伯补充说,只要付出真心,一切关系都能达到相遇的境界,比如,我们既可以和爱人心有灵犀,也可以和宠物无比默契。
01马丁·布伯有多厉害
马丁·布伯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犹太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1878年,布伯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时代,他大多数时间住在祖父家中。他的祖父是犹太著名学者,受祖父影响,布伯从小就学会了希伯来语、法语、波兰语等。
14岁那年,布伯回到父母身边生活。这一时期,他开始大量阅读康德、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等哲学家的著作。这些哲学名著对他后来的哲学研究工作起了重要指引作用。1896年至1900年,他先后在维也纳大学、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和苏黎世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艺术。
犹太民族被称为世界上最顽固民族,无论犹太人在哪个国家生活,他们都始终保留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从来不受其他民族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犹太人在国际上十分不受待见,许多犹太人都遭到迫害。布伯是犹太人,他曾积极参与犹太复国运动。1916年,他创办了月刊《犹太人》。这份杂志发行了八年,是德国犹太人重要的发声渠道。希特勒上台后,布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反纳粹的斗争中,很快便成为犹太人的精神领袖。55岁那年,布伯移居巴勒斯坦,任希伯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同时还是以色列科学和人文学院的首届主席。87岁时,他在耶路撒冷病逝。
由于宗教和历史原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一向水火不容。晚年时,布伯向犹太同胞大声疾呼,请他们不要将阿拉伯人视为仇敌,要和阿拉伯人和平相处。布伯希望看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放下成见,团结和睦场景。1965年布伯去世,在时局紧张的情况下,阿拉伯学生联盟竟顶着压力,派出代表团前来吊唁,向这位伟大的犹太思想家致哀。可见,在阿拉伯人心中,布伯这位犹太人也极有威望。
布伯一生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宗教哲学、《圣经》翻译、对哈西德派(波兰犹太人组织)的研究、参与犹太复国运动。从表面看,这些工作来互不相关,但其实它们都是以相遇哲学为基础的。
《我和你》是布伯的代表作,书中的相遇哲学理论对后世的社会心理学、哲学和宗教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一百年过去,这一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在教育、情感和心理治疗等领域。当代心理疗法中,很多心理学大师都是布伯的铁杆粉丝,比如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诺、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完形疗法创始人皮尔斯等。从本质上说,他们的疗法都是在实践布伯的相遇哲学理论。所以,武志红推崇布伯也就不奇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布伯和中国文化还有很深的渊源。年轻时,他酷爱中国文化,曾编译《庄子文选》。他对老子“无为无不为”的思想,也有着非常深刻地认识。他认为,老庄思想是中国智慧的精髓。他甚至还写过一篇关于老庄哲学的文章,叫《道的学说》。
老庄思想强调人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法则,这些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布伯。多年后,布伯的许多观点都和老庄哲学不谋而合。
02《我和你》讲了些什么
1923年,布伯发表了《我和你》。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由于表述抽象,它的内容相当晦涩。
书中,布伯主张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和世界上各种人和事发生关系的方式,真正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在布伯看来,人和世界的关系分为“我和它”及“我和你”两种。“我和它”是一种利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我”是世界的中心,周围一切的人和事都围绕“我”展开,对方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已。
与“我和它”的关系不同,“我和你”是一种真正的关系。按咱们中国人的说法,这种关系就叫“交心”。在“我和你”的关系中,一切都变得真实可信,两个人之间会坦诚相待,谁也不会利用谁。
简单来说,“我和你”和“我和它”这两种关系模式,可以概括两个关键词:相遇、对话。凡是灵魂无法相遇,彼此无法产生共鸣的,就是“我和它”的关系;凡是灵魂可以相遇,彼此能产生强烈共鸣的,就是“我和你”的关系。
书中有一句名言: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在相遇中,人与人相互走近,彼此真正地认识对方。这就是相遇哲学的精髓。相遇哲学是布伯独创的说法,它使人们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假象,引导人们向世界敞开怀抱,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事。
相遇哲学主张,人和人之间不应有纷争,万事万物都应和谐自在,这样,世界才会呈现出它本真的模样。布伯的这些说法,和老子的清静无为的思想不谋而合。不得不说,布伯的关系哲学思想极具现代意义。近百年来,这一思想对世界人文社科领域,尤其是哲学、文学、心理学等领域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03相遇哲学为什么能疗愈人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现代人的身心疾病越来越多,焦虑、抑郁、失眠更是成为现代人最常见的身心问题。据统计,全球约有7亿人患有失眠、抑郁等心理疾病,每年因心理疾病自杀的人数达到200万。在我国,心理疾病患者总人数已超过3亿人。
早在1923年,布伯就发现,从工业大革命到现在,人类社会一直处于“我和它”的关系当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竞争多于合作,成天尔虞我诈,互相利用,最后导致很多人都患上身心疾病,苦不堪言。布伯提醒我们: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已经将使人们的心灵越来越异化,最终受害的将会是人类自己。
现代人越来越孤独,究其原因是,现代人的交流模式出了大问题。交流分三种:自言自语式的交流、功利性的交流、真正的交流。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发展加速,人心变得功利且浮躁,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社交应酬,很难产生深层次的交流,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些名言,说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生活里,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两人聊着聊着,就没话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说话者太以自我为中心。而真正的交流,是以以听众为中心,说话时要顾忌对方的感受。
心理学家胡慎之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生活里有些夫妻交流时,大都在谈如何解决问题,却很少分享彼此的感受。缺少心灵深层次的交流,让很多夫妻渐行渐远,甚至离婚。说到底,交流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情感的问题。只有用心交流,才能消除彼此的隔阂,走进对方心里。无论是泰戈尔的话、鲁迅的话,还是胡慎之的话,说的都是灵魂交流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没了心与心的灵魂交流,一切都将变成交换和利用关系。
本书中,布伯深入地分析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人们一味地依赖科技,不断脱离自然,导致人和人隔阂越来越深,责任感逐渐丧失,整个人类世界变得日渐乏味。混乱的价值观,放任的生活方式,道德感的缺失,成为现代人的三大病症。
布伯认为,人活在世间,必须要真实地面对自己和他人,去接触真实的世界。这是一种相遇,也是真正的活着。人与人之间充满真情,才是世界存在的意义。而这一切,都源于灵魂的相遇。心理学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假设,那就是:看见,就是爱。所谓的看见,不是肉眼的看见,而是灵魂的相遇。人与人只有灵魂相遇,才能算真正的认识,而生活中的认识,更多的是指知道这个人。布伯的相遇哲学,奠定了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可以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04走出假象,拥抱真实的世界
关于相遇哲学,电影《楚门的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范本。电影里,楚门从出生到成年,一直生活在桃源镇。而桃源镇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一切景物都是道具,所有人都是演员。原来,楚门从一出生就被挑中出演一档真人秀节目。每一天,他都被5000个摄影机24小时监视着,而他对此却一无所知。真人秀的导演认为,他为楚门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一切都是如此完美。但当楚门无意间发现,自己原来生活在骗局中时,他愤怒了。电影结尾,楚门勇敢地走出摄影棚,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现实生活中。
《楚门的世界》很好地阐释了布伯的思想。本书中,布伯说:“人没有世俗生活过不下去,但仅仅靠世俗生活过活,那便失去了为人的意义。” 楚门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当他意识到一切都是假象时,他选择勇敢地去面对真相,回到现实生活中,做真正的自己。布伯的相遇哲学,主张人要融入真实的世界,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有人看完《我和你》后,在网上留言说:“看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好老师在对话。书中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香气,读完令人身心舒畅。”的确,《我和你》是一本净化心灵的好书,学会用相遇哲学的思想看待万事万物时,人与人之间将充满温情,世界将会更美好。
世间一切美好,皆源于灵魂相遇。两个灵魂相遇后,爱便产生了。但爱并不止是爱某个具体的对象,它还有更广博的内涵。爱是一种流动的能量,只能呈现在关系之中,在关系之中不断地修炼和升华。换句话说,当我们和他人心灵碰撞那一刻,我们才能真正超越自我,回归真实本身。等我们领悟到“我和你”的真谛时,我们会发现,人类是如此真实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