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神秘的青海毒蛇
高原蝮
高原蝮
高原蝮
微毒的花条蛇
阿拉善蝮
蝮蛇的管状毒牙
捕捉精彩瞬间的史静耸
寻觅青海蝮蛇
■
本报记者 尚继宁
提起蛇,很多人都不寒而栗,人们似乎对这样的冷血动物有着天生的恐惧感。作为蛇类研究的专家,他不远千里多次奔波于东北平原与青海高原,为了寻踪神秘的青海毒蛇,他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赴草原,爬高山,曾四次被毒蛇咬伤,他的执着源于对动物的热爱,他对蛇类的探索填补了青海蛇类研究的空白。本期《青海视野》聆听专家为您讲述青海毒蛇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1 青海有两种主要毒蛇
七月底的一天,天气闷热难耐,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热情款待了一位年轻帅气、知识渊博、有独特思维的史静耸,他是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硕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读博士生,醉心于研究蛇类多年,主要研究中国蝮蛇的分类、分布与演化。
史静耸说,青海地区分布的毒蛇一共有两种。高原蝮和阿拉善蝮(旧称中介蝮)为管牙类剧毒蛇,而花条蛇为后沟牙微毒蛇。
青海地区的两种蝮蛇不仅外部形态有明显的差别,分布的区域和生活环境也截然不同。
阿拉善蝮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在青海省内,主要分布于青海西部,如德令哈、都兰等,主要栖息在干燥的荒漠戈壁环境中。阿拉善蝮体型较为细长,头部呈三角形,表皮粗糙,无光泽。体表为沙黄色,体两侧有黄褐色的规则的块状斑。行动较为缓慢,受到惊扰后往往盘成一盘,尾尖不断震动,“沙沙”作响,主要捕食蜥蜴和小型鼠类。
高原蝮则分布于青海南部,多见于海拔3000~4500米的玉树一带,栖息的环境与阿拉善蝮有明显不同,在高山草甸、石堆、灌丛处较为常见。高原蝮头部略呈圆形,表皮光滑,体表为青绿色或灰绿色,体背面有鲜红色或红褐色的花斑,看上去十分醒目。高原蝮不仅吃鼠类,也会捕食昆虫。
2 千里寻蝮蛇
高原蝮分布于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不同地区的高原蝮外表的形态也不尽相同。国内有关高原蝮的研究资料不多,而青海地区高原蝮的图片资料就更加稀少。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高原蝮这种神秘而美丽的毒蛇,史静耸今年7月初从东北平原来到三江源通天河畔。“初到青海,感觉一切都很陌生,可是一路上藏族同胞的友善和热情让我感到无比温暖。与此同时,我也切身领教了高原反应的厉害,头和眼睛感到明显的胀痛。到了目的的,休息了3天才有所好转。” 小史活泼而健谈。
“这里的环境和内陆不太一样,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美丽,一路上都是低矮的花草,将草原装点得色彩斑斓,奔腾的河流在山谷间蜿蜒环绕,宛如游龙——移步换景,时而婉约,时而壮阔。我顺着草原和山谷去寻找蝮蛇可能的藏身之地。终于,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垭口一片灌丛下的石头堆中,看到一条晒太阳的蛇,露出半截身子在石缝外,我喜出望外,却又不得不无比谨慎。最后,我小心翼翼地用树枝将它赶到旁边相对空旷的草地上,拍下了它盘成一盘、咄咄逼人的姿态。”有着诗人情怀的小史这样描述。
此后,他又在河边的石头滩,半山腰的灌木丛相继发现了几条高原蝮。这一带的高原蝮与他以前在四川和西藏见过的不太一样。体型较小,但颜色更为艳丽。至于是否有基因层面的差别就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了。
高山上气候多变,前一分钟晴空万里,后一分钟可能就黑云压城。一天下午,原本只是多云的天空突然打起了雷下起大雨,这时距离住处还有一小时的路程,幸亏一位年长的藏族同胞骑着摩托车将他和同伴及时送回,才没有被淋成“落汤鸡”。
3 四次被毒蛇咬伤
史静耸介绍,中国的毒蛇种类很多,毒性也各不相同。有些蛇类的毒素是血循毒,会作用于受害者的肌肉组织和血液,阻碍凝血功能,或腐蚀肌肉组织导致肿胀、剧痛和坏死,严重者可导致截肢,比如蝰蛇和竹叶青等;有些蛇类的毒液中主要含有神经毒,被这类蛇咬伤后,局部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能引起受害者的注意,但潜伏几小时即会发作,毒素随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后,直接损害中枢神经,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心跳停止,结果往往是危及生命的。金环蛇和银环蛇就是典型的神经型毒蛇。
蝮蛇的毒素属于混合毒,既有神经毒的成分,也有血液毒的成分。只不过不同种类的蝮蛇其蛇毒成分也不尽相同,毒性强弱也因种类而异。“我曾经先后4次被毒蛇咬伤,其中,高原蝮的毒性似乎较弱,半个月前,被成年高原蝮咬伤后手臂仅有明显的红肿和轻微胀痛感,3天之后就逐渐缓解,但被西伯利亚蝮咬伤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史静耸说,一年前他遇到一条怀孕的雌蛇,雌蛇在怀孕后期进食较少,所以毒液一直储存在毒腺中,他在转移这条蛇的过程中,不慎被它咬到左手食指,几分钟后整只手就被剧烈的灼烧感所充斥,同时肿胀开始迅速蔓延,从手腕扩散到大臂,连带腋下的淋巴结也无比疼痛,手背也厚了接近一倍,左手一动也不能动,同时出现了喉头水肿、呼吸吞咽困难、括约肌痉挛、恶心反胃、视力模糊等全身症状,直到第二天才开始缓解,但伤口周围又出现了很多血泡。之后的几天,伤口中不断渗出浑浊的血水。大概过了10天左右的时间,肿胀才开始消退,左手食指的皮肤也完全坏死干硬,指甲也完全脱落,直到一个月后才长出新的皮肉和指甲。到现在左手食指的触觉仍然不是十分灵敏,可能是末梢神经被蛇毒破坏所导致的。至今回忆起这些经历他还一身冷汗。
4 如何预防被毒蛇咬伤
然而,我国北方的城市中,有储备抗蛇毒血清的医院较少。因为毒蛇咬伤属于偶发病例,而抗蛇毒血清造价昂贵,储存期短,所以多数医院都要临时从南方调配。且青海省面积较大,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无法及时送医,所以,对于毒蛇咬伤,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首先,进入牧区草场或者沙漠地区旅行或作业,尽量穿长衣、长裤、长靴,不可穿凉鞋;挖草药、虫草翻草皮尽量用工具,不要徒手。住户附近的垃圾堆、鼠洞要及时清除,避免滋生鼠类进而引来毒蛇的聚集。
蛇绝大多数怕人。如果在野外看到蛇类,一般绕路躲开就可以了,如果不方便绕路,可用长树枝等物品将其挑到远处,或者敲击地面让其自行爬走。
5 被蝮蛇咬伤后的急救
一般来说,蝮蛇的咬伤轻易不会致命(蛇毒或抗体过敏体质除外),被蝮蛇咬伤后,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蛇毒对机体的伤害。
被毒蛇咬伤后第一时间要将伤人的蛇拍照,以便在治疗的过程中鉴定蛇的具体种类,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
如果周围有水源,可迅速转移到水源附近,用冷水冲洗伤口,延缓蛇毒的扩散。
同时,如有带状物,如鞋带、橡皮筋等,可绑扎伤口近心端15公分左右的部位,减少毒液回流,但不宜过紧,且每隔15分钟要松开一次,保证血液循环。如果肿胀严重则不能采取这种方法。
被毒蛇咬伤后不能剧烈运动,更不能喝酒,以免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蛇毒的扩散。
如果身边带有季德胜蛇药片,可以按照说明书服用。一般来说内服的同时将药片在酒水或清水中溶解并外敷伤口。
网上经常会介绍一些高温灼烧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蛇毒主要的成分为蛋白质,在高温的作用下会被破坏。但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蛇毒进入人体后,会与组织和细胞结合,几分钟内就会随着血液和淋巴液扩散至身体各处,若处理不够及时,非但不能有效破坏蛇毒,反而会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更容易造成肌肤坏死等严重后果。所以,这种方法并不值得广泛提倡。如有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药剂,也可涂抹伤口,起到破坏蛇毒蛋白质的作用。
针对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尽快赶往正规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并加以凝血因子等辅助治疗,切不可轻信民间偏方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一般来说18小时内是注射血清的最佳时期,越早越好。
6 青海的蛇种群数量较大
小史说,青海地区的蛇类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除了上述毒蛇以外,还有黄脊游蛇、白条锦蛇等无毒蛇。主要分布于青海西部。
蛇类主要捕食鼠类,对于鼠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蛇类也是一些猛禽和食肉兽类的猎物。所以说,蛇是食物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所以,应该尽量保护野外的蛇类资源。
青海省蛇和人的关系相对和谐。以玉树地区为例,当地百姓因为相关的宗教信仰,一般不去加以伤害蛇类。也正是因此,蛇类在青海地区虽然种类较少,但是种群数量较大,遇见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然而,在一些牧区,毒蛇也会咬伤人畜,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在保护蛇类的同时也要避免受到毒蛇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