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 | “非绿码”的抗疫心理宝典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

2021年5月底,广州市新冠疫情出现反弹,为及时了解疫况,不少市民每天晨起就开始刷微信、看朋友圈、看新闻、浏览微博,将时间过度耗费在了手机上,结果越看越焦虑,越搜越恐慌;更有甚者,每天好几次打开小程序,担心自己的绿码变黄或变红。

“本来一切正常,每天看完各类公众号的消息推送后,睡前开始焦虑,甚至失眠;白天上班看到来往行人,更是恐惧,深怕无症状感染者就潜伏在身旁,长期的紧张不安导致身体也开始出现不适”,市民李阿姨如是说。

政府号召减少出门,避免不必要的聚集,不少人长期宅在家,情绪得不到正常疏泄。与心同行,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将真情为您奉上疫情期间的“抗疫心理宝典”。

第一,制定一个计划。在每晚睡前,我们可以安排好下一天要做的事情,包括工作、学习等方面;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将每天浏览新闻的过程限制在一段较为固定的时间,减少焦虑性刷屏行为。

第二,钻研一件事请。回归纸质阅读、写写日记、绘画、唱歌、烹饪、种植、整理清洁等,都可以成为我们钻研的事,并且享受这一过程,在居家期间,锻炼出“十八般武艺”技能。

第三,找到一种支持。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家人的相互陪伴是帮助我们顺利度过这一艰难时光的重要支持;和朋友、同事、同学的适时沟通,也有助于我们情绪的及时疏导。

第四,进行一项锻炼。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分泌多巴胺,从而提升愉悦感。正念疗法、呼吸训练、瑜伽、太极、八段锦、五禽戏、跳绳等可以在室内进行的运动,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强健体魄、舒缓情绪、改善睡眠。

第五,思考一些体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正确科普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与情绪共处,思考信息的合理性,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相信疫情只是暂时的,社会终将恢复正常秩序。

最重要的是:对危机持正确的认识。检视疫情问题对自己的威胁有多大,并找到应对措施。严格做好防范措施,佩戴口罩、及时洗手;白天可通过燃烧艾叶、苍术等,净化空气。若发现身体不适,如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配合医生的诊疗与观察。

李 艳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李胤源

执行编辑:庄映格

审核校对:何明坤

责任编辑:宋莉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