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董事长应该建立的几个基本认知
作者:张新民
注册制放开,新一代上市的企业家大多在2008年之后创业,大多没有亲历完整的经济周期和牛熊周期,也没有和资本市场有过亲密接触,上市的新鲜劲让大家面对资本市场虽然跃跃欲试,多少也显得无所适从。
亲眼所见,有多少英雄豪杰,要么误判了形势,被认知贻误了时机;要么用错了杠杆,被资本反噬了人生;要么沉迷于并购,被贪婪毁掉了初心;要么与市场对抗,被黑暗吞噬在黎明之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特写此文,送给有缘人。
一、关于大势:顺势而为,不要与趋势对抗
A股港股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经济增速平台下台阶以及注册制的持续推进,中小票估值还将持续下降,没有特点的小上市公司将逐渐演变成仙股,比估值低更可怕的是没有流动性。只有公司业绩的成长速度超过估值下降速度的公司才有机会持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只有找到产业和资本市场生态位的公司才有机会吸引到主流投资者的关注,否则,即使是上市公司平台也没有融资功能。建立对这个趋势的基本认知,对于企业的融资并购、股权激励、员工持股、控股权出让都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比如,在这个大趋势下,企业家更应当慎用杠杆。慎在高位做员工持股计划,尤其是控股股东去兜底做带杠杆的员工持股计划;慎在体外由控股股东兜底高杠杆并购资产,以求未来可以装入上市公司实现证券化。
二、关于周期:主动应对,有所作为
在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之中,周期都是必然存在的。周期即人性,周期的波动是人性带来的,周期的剧烈波动每次也都体现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悲观的时候多一份坚持,多去观测乐观的苗头;狂热的时候多一份淡定,多去观察悲观的因素。
K线走在经营之前,不要狂热,守住内心,做实企业价值同时抓住时间窗口储备子弹,照顾长期投资者情绪的情况下做好股权吞吐;K线走在经营之后,不要悲观,抓住这个时机做回购、做增持、做激励,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企业的核心人才。
三、关于监管:合规经营,把握窗口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资本市场的监管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监管:既有市场化的坚定前行,也有有形之手的隐性调控;规则之外,还有水下的窗口指导;法治在加强,但仍有长官意志。监管在市场化的大方向上前行,总是不可避免被舆情裹挟,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初心下,发展中也会有曲折,不可避免在特定的过渡期,局部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又放”的周期性循环。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监管政策的短暂周期性循环或许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这就意味着在合规的大前提下,企业家把握资本经营(IPO、融资、并购)时间窗口的重要性,不仅要把握好市场周期和市场窗口,也要对监管周期和监管窗口有足够的敏感性。这就增加了企业资本经营的难度,因为市场周期和监管周期往往不会重叠但是会互相影响,市场曲线永远走在监管曲线之前。
面对监管的不确定性,企业要提前谋划,政策窗口一旦开启而且企业有需要,要及时行动。同时,在任何时候,企业都要留下发展和成长足够的冗余度,不要和监管博弈。
四、关于并购:无协同整合,不收购兼并
没有战略协同的兼并收购是舍本逐末。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过去7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轻资产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影视、传媒、软件等)有很多的并购案例,并购之后资本市场反馈很狂热,但是对赌到期后,被并购企业的核心团队往往套现离场,留下个空壳由上市公司来默默承担。因为这些标的公司的真正价值不是组织能力,而是掌握核心能力和资源的创业团队。这种类型的企业,上市公司最好占小股,让被收购公司的创业者利益最大化。
套利并购已逝,产业并购为王。千万不要为了市值而收购,因为K线走在基本面前面为了做实基本面而不断用高PE来收购低PE,往往是个毒药。市场也理性了很多,没有有效协同且上市公司能够有效整合的收购,市场往往不会给予溢价,上市公司往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而如果市场给予了某项收购太多的溢价和狂热,企业家觉得收购、兼并太容易赚钱后,就失去了在主业上深挖和创造的竞争能力,最终在市值上只会从终点重新回到起点,市值的过山车过后,留下的是无穷的悔恨和错过的年华。
五.关于市值管理:价值创造为道、预期管理为术
没有价值创造的市值管理是无本之木。市值管理不是炒股票,不是搞一波股价,市值管理应该是“创造价值-传播价值-实现价值-创造价值”的循环往复、相互驱动、螺旋上升。企业成长得到资本市场的正向反馈,正向反馈提供给企业成长需要的资本和人才血液,从而实现良性循环,这也是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市值管理当中最重要手段的是预期管理。公司要紧紧把握预期管理这个牛鼻子做好投资者交流与沟通。基本原则:短期不能低于预期,最好略超一点;长期要建立一个逻辑上不能被证伪的预期。
资本市场与产业市场,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市值已经变成了现代公司的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实现形态,愿每个上市公司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