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捕捉生活的瞬间
我不懂摄影,但是看到街头动人的瞬间,就赶快用手机拍下来,细细玩味。写作也是一样,需要你随时留意,随时做好准备:捕捉每一个灵光一现,留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在这一点上,写作和摄影是同理的。
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把自己在或散步,或参加活动,或工作中有所感而写的所谓“诗”汇集一下,作为对本阶段的小结。
回味是一种享受,的确如此!你能在重新梳理的过程中,重温那让你怦然心动的那一刻,你也会再尝一遍一个字一个词语的搜肠刮肚的艰难。
2016年的这个时候:杏子初熟,麦香初绽。我下班回来6:30要去打球的时候,在小城御苑新城东门口看到了这样一幅让我心动的场面:一位身穿黑衣褂的老人,半坐半蹲那样斜着靠在绿色的路边护栏。
老人年纪约莫70多岁,头发花白,脚上穿着现在很难见得到的草绿色军用鞋。脚前面放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看上去是半满的样子。老人身后恰好拐弯处,是一辆空荡荡的三轮车:半旧不新的,颜色斑驳。
盛夏的下午6:30,日光依然灼热。老人就那样像一尊雕像,嘴里叼着时下罕见的烟锅,目光迎着日光空洞洞的望着……
老人的眼睛里可能什么也没有看,但他的心里一定想到了很多很多很远很远:也许是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家庭的不和,也许是种种的不如意不称心。
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人用针刺了一下,愣怔在了原地。我赶忙用手机拍下来,照片取名为“思索”,并配上了一首诗(诗见个人公众号)。
两个礼拜前的一个下午,从一中忙完工作返回单位,要路过巷道里的一排菜摊。一位老人,斜坐在三轮车边沿上,旁边放着几捆鲜嫩青翠的绿菜。
其时也不到下班的时间,来往行人不多,老人和自己的摊子,就那样孤零零地杵在那里。老人目光茫然地看着向东北的方向。
这个画面是在我走过老人菜摊旁边才被击中心灵的。待我回头要去拍照时,老人已经变换了姿势,在那里拾掇车内的东西。——一幅《卖菜》的好照片被我错过了。
你看,机会,抓住了就是机遇,错过了就是遗憾。我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仍旧感到非常遗憾。人生,很多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一个镜头,比如一个灵感,需要我们随时做好准备。
把本阶段的“诗”汇总一下吧,算作对自己4月25日至今这段日子的记忆:
己亥“五一”晋中行
迷在平遥深巷处,恋着晋祠暮色间。
一日横行八百里,细雨护我入潼关。
(注:八百里,实指从太原经王家大院过三门峡穿潼关至西安,近八百公里。)
己亥立夏日逢雨
立夏连日透心雨,春衫难抵入骨寒。
儿童顽劣懒上学,赖在薄衾褥里边。
五月七日早行诗
帘外依旧纷纷雨,案头半杯新蒸茶。
若不为着生计事,行人何故早出发。
五月十一日雨后新晴
春意已深夏未匀,榴花半开梨园门。
梦里依稀三春雨,枝间不染半点尘。
新茶入口润肺腑,旧诗读来知古今。
志壮英雄少年胆,病欺残年老岁身。
己亥初夏回家所见
心底尚余桃花香,枝头已是桃李红。
却羡掮锄耕作翁,日日笑看桃李风。
己亥杂诗(其一)
春前春后晴雨,村南村北桃李。
坡上坡下人家,闲时忙时耕织。
己亥初夏杂诗(其二)
春意渐退才初夏,隔篱笙歌入我家。
深居陋室读日月,简出残卷味桑麻。
不如郭驼种树乐,却学刘跛喜看花。
平生不问江湖事,浅荫深处半杯茶。
己亥杂诗(其三)
小满才过暑气长,布谷声里农家忙。
南坡杏子正熟好,垅上田麦恰恰黄。
己亥杂诗(其四)
垅上麦香透窗纱,杏黄桃红绕田家。
儿童不解农事急,傍着柳荫吃西瓜。
己亥夏日过故西安院子
曾经大院映亭阁,好鸟对树相鸣和。
即今门前枇杷树,寂寞更比梅雨多。
时间是最无情的,如果你不动;时间又是最有情的,只要你行动。草木要开花,时间就会圆了她的心愿;桃李要成熟,岁月就成就她。——岁月从来不曾刻薄谁,但也不会厚待谁。
(作者简介:陈启, 教师,乒乓球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写作,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