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红:家有5岁小帅哥。最好的教育,原来是这个样子!

家有帅哥一枚
文/姚小红
儿子是2015年正月初五生的,今年整整四岁了。看着他从襁褓中一点点变大,听着他依依呀呀学语,盯着他颤颤巍巍走路,直到现在成为一名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够和他一起度过他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儿子的勇气和胆量
吃完晚饭,我和儿子一起去散步。走在百旗山脚下时,我们决定去爬山。
刚开始,我们手拉着手一起爬。走到半山腰时,路只有两脚并拢那么窄。我紧紧地拉着儿子,生怕有个闪失。“哎呀!”突然,儿子发出一声尖叫,他一不小心右脚踩空了,我赶紧以最快的速度把他拉到我身旁。
我们曾跨过两个成年人拳头那么粗的管子,其中一根管子直接横在我们前面,儿子只好趴下身子爬过来。
路上,我一直给他打气:快了快了,我们快到山顶了。终于,爬到山顶,参观了几座寺庙,我们未做停留,顺着大路向回走。
一路上走走停停。儿子拿着一个小木棍,一停下来,他就会戳戳地上的石子和泥土。走到一个拐角处,突然发现山崖上有映山红。一株,两株,三四株,红艳艳的。归林的鸟儿一声两声的叫着,却看不见踪影。继续往前走,发现紫色的小花、白色的小花,星星点点的铺满山路两旁。
我们上山时走的是小路,崎岖不平,宽窄不一;下山时,走的是水泥铺成的大路,可以容下一辆车子通行。这次爬山的经历,证明儿子有无限的潜力——只要对他有足够的耐心,信任他鼓励他,他就没登不上的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给儿子网购了一盒恐龙玩具,玩具拿回家后他爱不释手,见人就问,这个恐龙叫什么?那个恐龙叫什么?有一位叔叔开玩笑说:“帅帅,这是七里泷?”他立马反驳:“不是不是,他是恐龙。”
我意识到要让他真正的了解恐龙,就必须买相关的书籍。于是在网上买了八本相关的书,有图有名字还有恐龙的生活习性。渐渐的,儿子对恐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回到家就要拿出恐龙玩具,和书上一一对应。不能对应上的,叫不上名字的,我们一起在电脑上查询。
恐龙成了儿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玩伴。我笑着对他说,儿子你长大了去恐龙博物馆工作吧。他异常兴奋:“好啊好啊!我可以去挖恐龙蛋了。”还告诉我,老师每次点名他都称自己是“霸王龙”。
受儿子的影响,我也时不时关注下恐龙的前世和今生。谁能想到,海里的无敌霸王沧龙竟然是不起眼的小蜥蜴演变过来的,它可以咬断蛇颈龙的脖子,让它瞬间丧命。更让我吃惊的是,不可一世的霸王龙最后竟然演变成了鸡。
物种的演变真的难以想象,充满了太多的变数。我决定从此以后跟着儿子一起学习、研究恐龙。
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我们是一个大家族,爷爷、奶奶、老公和我,还有女儿儿子,一起生活。
爷爷每天会早早起床,先喂鸡喂鸭喂鹅,然后到厨房给大家烧早饭、开水。近期,山上的竹笋长出来了,爷爷骑着电瓶车去拔笋。一个小时后,半袋花笋就被爷爷拔回来了。
我们围坐在一起剥笋,顺便叫儿子剥,只见他拿了一个很细的竹笋,不知道如何用力的他,把笋剥断了,爷爷说没关系的。儿子高兴地继续剥笋,剥了好几根。晚饭时他吃着笋,一个劲的说:“笋真好吃。”
儿子最喜欢去爷爷的菜地了,人没到声先到,:“爷爷,爷爷,我看到你了。”
一到菜地上,儿子的好奇心变得很强烈。他会问,爷爷,这是什么菜呀,那是什么菜呀?爷爷会耐心地回答:“这个是红萝卜,那个是大蒜,还有那个是四季豆。”
儿子马上应到:“我爱吃红萝卜,我爱吃四季豆,我不爱吃大蒜。”听着爷孙俩一问一答,心里满满的幸福。
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去年幼儿园举行运动会,我因工作忙脱不开身,老公去学校陪儿子参加。老公身材魁梧,体型有点胖。我对老公说,我们不求什么名次,参与就好。
我低估了老公的实力,他和儿子一起拿了两个大奖——《小脚踩大脚》第一名,《滚轮胎》第二名。老公在儿子的心目中,因此变得异常高大和伟岸。儿子拿回了奖状,回到家不停地对我们说:“我爸爸太厉害了,太厉害了,下次参加运动会,还让爸爸陪我去。”
老公有空的时候,会陪儿子看书。看着两个人为了一个恐龙名称争得面红耳赤,我不由得笑了:这就是父子啊!
昨天和同事姚妹妹,还有孩子们去花海玩。走在金黄的油菜花前,儿子感慨:“太好看了,明天我还要来看油菜花。”他和同事的女儿,你追我我追你,没过多久,俩个人儿已经形影不离了,彼此分享着饼干和玩具。同事回家时,他们俩人约好,下次到同事家里玩。
家有帅哥
儿子的名字是奶奶起的,大名蒋帅行,小名帅帅。帅,有元帅,统帅,还有帅气的意思,行是样样精通,行行行(hanghangxing)。奶奶希望他有将帅之才,又有潘安的容貌,将来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名字虽然简单明了,但寓意深刻。我希望他能快快乐乐地成长,希望他将来真的能成为一位恐龙博士。
2019年4月8日于杨村桥
更多【我们家的“抗疫”故事】
梁波:大疫小民。一个湖北普通家庭的抗疫故事
家族群里,一封来自隔离区的信:致宅在家里的亲人们

疫情当前,你我都是考生。老兵爷爷和他的10岁孙儿选择这样做

足不出户怎么过?来看看这位小学三年级同学“最”特殊的假期

李君航:这个春节,我迷惘着无措着,也经历着见证着

栗梅:足不出户、储粮有限,我们能做啥?(太实用了,必须转)

王均波:居“家”隔离的这些天……

梁波:2020年春节,来自鄂东北小山村的一袋青菜让人眼眶热

崔佰喜:过年。回家过年的理由只有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无奈谁懂

孔昭凤:终于有了一个无需“错峰”的团圆年,我们以爱的名义监管彼此

七年级同学吴锦怡,从福建回湖北过年,这些日子她经历什么?

郑国柳:疫情中,我陪96岁的奶奶共恍惚

武汉加油!
湖北加油!
中国加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