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关于存在

我们今天开课,题目是《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我在第一天开课的时候,我就讲我们这课程,归根结底是讲思想史与文明史的关系。

到今天这个题目,我们对这个系统做最后总结。我得说明一下。讲课不是著述,讲课时一句跟着一句,没有片刻时间停留的允许,因此严谨性根本做不到,口误甚至硬伤都在所难免。再加上我现在垂垂老矣,智力严重衰退,以至于我这个原来语速很快的人,说话都变得极慢,原因是我无法在快语速中整理语言,也就是智力衰退逼迫着我讲课的方式变得语速越来越迟缓,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激情也会渐渐消失,可谓老迈昏聩,所以课程就尤其沉闷了。请大家和各位听众谅解。

相对而言,前十一天课程都可以视为是表观现象描述。其中所谓的原因,其实至多不过是诱因,甚至因果关系根本不成立。因为在直观现象层面上,多因素影响关系,以及休谟所说的时空序谓之迷失,就导致任何因果关系的讨论其实都不成立。

因此大家要注意前面的课程,没有全面严谨探讨问题的那个内在的规定或者内在的逻辑,那个东西是比较差的。所以严格说来,此前的课程基本上不具有学术价值,它仅仅属于最后这节课的知识铺垫和逻辑导引。

也就是说本节课才是真经,才是真传。也就是说它才是真正有证明根据的结论。尽管它仍然是粗略概论、框架之谈,真正更细致的证明过程大家还得去读书。我们根据什么来讲文明演进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讲一个趋势,你绝不能靠贸猜这个方式来进行。

我们的根据就是一个严谨的逻辑证明哲学体系。这节课同时回应与整个课程主题相关的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揭示贯通全系列讲座的思想主轴,也就是你听懂这节课,你就知道我前面讲的所有课程,为什么会有某种跟其他学者讲课不同的倾向性。

第二,探讨人类文明运行及趋势的基础理论。它的学术本态是哲学逻辑论证,因此它既难讲又难听。因为我们人类的用智方式,或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中的基本感知运行方式,是在具象上运行的。

而人类要想整顿大信息量,它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具象中的大量的信息抛撒掉,只把所有具象中共同的最基本的属性抽取出来,然后加以逻辑整顿、思想整顿。由于它把具象中的大量信息抛弃掉,用极简化的纯逻辑方式整理问题,从而它能够实际整顿更大信息量覆盖面上的问题。

但由于这种感知方式跟我们通常的用智方式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在接受度上就很低,讨论起来就很困难,听起来也会非常枯燥。所以这节课如果大家听得很困倦,要打瞌睡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我讲这节课的时候,我仍然奔着尽量拉到具象层面上来给大家讲课,当然这样严谨性就会丧失。

我的研究目的,就是最初我写《物演通论》的时候,我是没有任何目的性的,也没有任何功利,也就是不打算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它纯粹是出于兴趣,我只是为了谈论传统哲学的遗留问题。

我从来没有想探讨人类文明这个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这本书写完以后,最后导出对人类文明趋势的一个新解释,纯粹是这项无目的研究的一个副产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跟我们一般做学术的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一般的学术框架都是面对一个实际具体问题加以研究。这种研究也不失为一种非常有益的研究,人类绝大多数学问都是处理实际问题的,它构成人类文明或者人类思想系统的99%以上。带着功利性、带着目的性去处理问题,它有四个麻烦不可避免:

第一,主观导向的证据筛选。

因为你有一个目的,你总是去为这个目的去论证,于是你就会不自觉地关注有利于论证的证据,而会把不利于论证的证据抛撒掉。

第二,眼界局限的片段证明。

因为你要讨论具体问题,你就没有必要把眼界拉得很大,观照跟这个具体问题无关的其他方面,于是眼界反而必须收窄,这个问题才能够聚焦。于是局限性就会发生。

第三,当下问题的流变尴尬。

也就是你讨论的问题本身不是静态的,它本身是动态的。因此当你正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问题本身变化了。

第四,具体立场的争论格局。

你站在不同的偏角,面对一个具体问题,这个问题显现的状态就不同。于是别人换一个角度就可以和你发生争论,很难说谁是谁非。因此但凡带着具体功利目的讨论问题的学问,从根本上讲都具有颇多缺陷。没有目的性、没有功利性,纯粹为求知而求知,这样做下来的学问倾向于形成基础理论。

而基础理论它有四个特点。

第一,大尺度。因为它不讨论具体问题,它可以面对今天人类的总眼界或总信息量来处理问题。

第二,纯逻辑。因为它的尺度越大,它的信息量越大,它就必须去简化处理。它就必须把所有的事物,它的相关表层直观属性尽量撒掉。我举个例子,万物都有不同的属性,比如这个杯子是蓝色的,比如这个笔是白色的,杯子是桶状的,笔是条形的,这都是它的属性。

但是如果这样讨论问题,它就是无穷无尽的讨论量。我怎么办?我把它们一点一点撒掉,最终撒掉,它们都只不过是存在物,甚至再把存在物都撒掉,它们都只不过是存在系统,万物所有的属性中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它都存在。

于是我们这就是古希腊哲学追问存在论的原因。这就是自从巴门尼德提出存在和非存在这个问题以后,亚里士多德把它表述为“哲学就是追问存在,而且永远追问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因此纯逻辑就是把事物具象中所有的属性全部抛撒掉,只把它最基本的那个存在属性拿出来讨论。这种极度简化的讨论方式,使得任何具象要素难以呈现,我们把它叫理想逻辑或纯逻辑。

第三个特点,简易原理。也就是它离开因果论的具象界,寻求事物的根本因、第一因。既然是第一因,也就是唯一因,有唯一因就不会有唯一果。因此它一定抛撒掉因果关系的论证方式,也就是避免休谟所说的因果论不成立的这个麻烦。

第四个特点,超然普解。它虽然不面对具体任何一个问题讨论,但是由于它是最基本属性的总括性讨论,因此一旦它讨论完毕,证明完毕,它最终得出的结论或者它的实际理论效应将覆盖所有事物。我们把这种东西叫普解性,这就是基础理论重大价值和力量所在。

我在这里还得再提一件事情,我在西哲课上做过一个简略说明,我说理念决定事实,我们一般人都认为是事实决定我们的观念。

大家想,古希腊人为什么到柏拉图发展出理念论?他说世界的本原是理念,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这一点。我具象地讲,当我们在远古时代托勒密时代地心说的时候,我们的理念是地心说的理念,结果是什么?我们看所有的事实都符合地心说,是不是这样?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分明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可是到哥白尼理念变成日心说的时候,我们今天看太阳系全部是星星绕着太阳运行,事实是同样的事实。可是事实在不同的理念下展现为不同的事实形态,因此是理念决定事实。

如果基础理论给你转换了一个根本理念,原有的世界景观将随之反转,也就是原有的事实没有变化,但原有的事实的排布方式全变了,这叫理念决定事实。只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理念不是古希腊人所说的那个不变的、不可分割的、永恒的、绝对存在的那个理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理念”是逻辑变革的新思想,也就是这个理念是不断变革的,是不断流变的,而不是绝对的。而新思想决定新认知,新理念排布新事实,这叫宇宙观,这叫基础理论。我们今天就在这个点上,在这个基础层面上讨论问题,我们在这里重新建构一个宇宙观理念模型。

(0)

相关推荐

  • 孙正聿《哲学通论 · 哲学的主要问题》

    孙正聿《哲学通论 · 哲学的主要问题》

  • 《物演通论注释》第一章,带你打开物演通论的大门

    读者须知: 在对<物演通论>的研究中,我们要明白,不同的人对书的注释一定是有差异的,即便是注释者本人因为发现新的信息量,那么对原有的注释也会有差异,甚至第一次注释和第三次.第五次的注释完全 ...

  • 如何对递弱代偿进行证明?

    本文主要讨论一个问题:对递弱代偿的逻辑证明. 先问一个问题,先生为什么写<物演通论>? 因为先生曾经遇到过哲学上的困惑. 先生这种困惑从他小时候就开始了,因为他父亲是马哲教师,他自然从小深 ...

  • 今天进行了剧烈调仓

    首先我想告诫大家的是千万不要盲目相信任何大v的话,因为很多人连自己说的都是抄的,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害人害己. 我之所以不再公布我的调仓,一方面害怕自己害人,另一方面是害怕害己,倒不完全是有人恶 ...

  • 这些学习观念,越早知道收获越大

    作为一个学习社群的创立者,从未停止对学习的本质思考. 今天总结一波,哪些长期影响我学习观念的思考,有些对我的影响超出之前的想象. 1,思考模式,影响学习效果 我们社群入门必读4本书,分别是<原则 ...

  • 孙正聿:在我的已出版作品中,此书的影响最为广泛,最为持久

    在我的已出版的作品中,<哲学通论>所产生的影响是最为广泛的,也是最为持久的.<哲学通论>之所以能够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既是同它对"哲学"的追问密不可分的, ...

  • 电脑的操作系统经常换,那你的思想操作系统呢?

    我们知道电脑的操作系统会迭代更新,比如windows xp到windows10,这个升级迭代的过程使得我们的电脑功能越来越强大,呈现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越是最新的操作系统,其功能是要比之前的低版本功能 ...

  •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五十八:生育率的本质

    生育率的本质 生命之所以成其为生命,其特征就在于新陈代谢和能够繁殖.站在137亿年的宇宙演化史角度看,繁殖是存在逐层递弱至后衍生命阶段特有的维系自身的一种代偿方式.前衍的无机存在存在度(即可存在程度) ...

  • 《物演通论》导读笔记

    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开始就没有深向发掘"进化的底蕴",亦即没有追询"自然存在的存在因",而这项追询原属于哲学的使命,故而怨不得身为科学家的达尔文. 科学之停留在&q ...

  • 关于《物演通论》以及如何优雅的吵架

    上周日读<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看得兴味盎然,忽然想起得到专栏之前曾经力推过的王东岳的<物演通论>,也找来看了看,然后就混乱了,这是个理论吗? 可能很多书友读过这本书,也有很 ...

  • 浅谈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

    关于<物演通论>这部"鸿片巨作",我曾经大致浏览过一遍,有些章节还重点地探讨过,对于里面深奥的理论有一些浅薄的认识. 这本书早在2009年12月份,就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 ...

  • 《物演通论》之“五印一纲”

    车永龙整理 物演通论看世界 3月27日 收录于话题 #学习<物演通论>之辅助知识 7个 <物演通论>之"正印说"         -兼论其数学模型总纲 缘起 ...

  • 王东岳的《物演通论》究竟解决了哲学史上那些不能被解决的问题?

    作者:无用学派 来源:无用学派 副标题:你读几百本书,不如认认真真读研究一本"好"书 本文分两篇:这是第一篇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狭义哲学书的,除了老子的<道德经> ...

  • 通过《物演通论》的哲学思绪打破生命存在与非生命存在的边界

    副标题:<生命的起源> 序言: 缺失了哲学的底层思想操作系统,你想再科学获得非常大的成就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本身就运行在哲学的底层操作系统上. 但是既往西方哲学自黑格尔之后一路堕落,根 ...

  • 桡哲著《物演通论注释》第七章 本体论的转向:探究“存在性”

    注:蓝色字体是原文 详解版:是对重点词项和重点句的精细解读,以及对归纳句段的精细解读和延伸.拓展,目的是尽量阐述该概念和句子在整本书中的深度解释  前言: 在第六章已经得出,在既往西方哲学的横向思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