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国独一无二的佛教建筑古德禅寺
素有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称的古德禅寺(归元禅寺、宝通禅寺、莲溪寺)的确很“另类”,与传统的汉传佛教寺庙样式迥异,以至于有人误认为是一座教堂。
说它迥异,是因为该寺庙非古典寺庙风格(木架构重檐歇山式等),而是具有浓郁异域建筑风格(指建筑方式和建筑材质)。它存在的意义,已经远不止是一所佛寺建筑,而是武汉市(或说湖北,乃至)建筑史上的唯一。
古德禅寺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既借鉴了印度“帕那瓦”式的群塔丛林,也借鉴了古希腊神庙的柱廊特征,并融入了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汉传佛寺庙建筑中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宗教、建筑和文化历史价值。这座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绝无仅有”的寺庙是武汉近代即向世界开放的有力证据。1992年获评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德禅寺位于汉口江岸区黄浦路新建后街(上滑坡路)74号。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和尚创建,名为“古德茅篷”。“古德”二字来自“心性好古,普度以德”的修持仪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扩建,1914年至1919年间又增建,主持昌央和尚改名“古德寺”(据说为1914年民国政府副总统黎元洪题写)。1921年再次扩建,1934年建成,历时13年。寺院坐东朝西。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下而上形成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分别拥有天王殿、圆通宝殿和藏经阁等三组主体建筑群,1997年在天王殿与圆通宝殿之间的院落中,露天供奉着一尊泰国四面佛。主要有天王殿、圆通宝殿、客堂、斋堂等建筑。该寺原由比丘(和尚)管理,1997年武汉市佛教协会将比丘尼由清济寺迁入此寺,现寺内多为比丘尼。
进山门过甬道,首入天王殿,殿内供奉佛寺守护神韦驮和四大天王。穿过殿后院落,即可达圆通宝殿。圆通宝殿为主持昌宏和尚主持修建,占地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国内佛教寺院所少见。殿基为长宽各27米的正方形,殿高16米,殿顶仿缅甸“阿难陀寺”结构形式,筑有象征五佛(即东、南、西、北、中五方佛,又名五智如来。中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南方宝生佛,表福德;东方阿网佛,表觉性;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四菩萨(即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四菩萨)的九座佛塔,塔周有96个九莲花墩及24尊诸天菩萨,精巧华丽。佛塔为西式攒尖亭,尖顶为十字形,横向为禅杖。正立面在外突门廊上方两侧饰有缅甸南方地域特色的狮子和大象头部、大鹏金翅鸟等保护神。殿内供奉三尊佛像,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右为药师佛,左为阿弥陀佛。三尊托纱丈六金身大佛盘坐在8级莲花座上。这种三佛同殿的安排,近世少见。三尊大佛前还保留着古德茅蓬时代所供奉的三尊同名佛像。三主尊佛坛的背后为西方三圣,两廊为楞严二十五圆通及文殊、普贤佛像。殿内墙上刻有大量精美壁画,香台神案上雕刻着西游记等民间传说的精巧图案。该大殿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整座楼宇建筑庄严古朴,气势宏伟,其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有意思的是,据说从地上任何一个方向看九座塔顶仅能看到七座。而这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塔文化中可谓独树一帜。
阿难陀寺
位于缅甸曼德勒蒲甘阿难陀寺,为蒲甘王朝康瑟达王所建。建于1090年。寺院为正方形,最外层是正方形的院墙,每一面墙正中各有一门,其中西门为主门。从西、北、南三方院门各有一长廊通往中心的阿难陀塔。阿难陀塔座是印度式的正方形大佛窟,四面各有一尊近十米高的释迦牟尼立佛,四面佛窟和塔基外壁上共有1183块反映佛本生故事的浮雕,佛窟内通道两侧墙壁上设有很多佛洞,佛洞内有1304尊佛像。在这方形塔座之上屹立着七十多米高的塔身,塔身四面均有五层小佛龛,塔刹为金伞状,塔尖距离地面50余米,是缅甸早期寺庙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的杰作代表。
小知识:不收门票,但是需要买香券,香券价格8元,给三支香,感觉这就相当于门票吧。坐公交的的话,下车后地图导航会让你爬个小坡,小坡周边在拆迁路不好走,别怀疑导航,爬上坡穿过小巷,古德寺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