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古树名木】袁山村口那棵樟
投稿邮箱
叶茂枝繁身伟岸,荫浓冠阔气轩昂。春秋炫彩红黄绿,冬翠夏凉常溢香。
——题记
“看,那古樟挥展双臂,好似热情欢迎来往的客!”当我们来到袁大墩的时候,一棵历经风霜的古樟跃入眼帘。这是一棵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树龄770年,高26米,胸围6.22米,2014年挂牌。樟树挺拔高大,树冠浓密墨绿,犹如硕大的雨伞,荫蔽这有着传奇故事的小村。
袁山村位于大河镇西北部,东起四祖寺村,南接天门村,西邻武穴市西冲村、仰天村,北至门山村,和广济隔河相望。从大河镇天门村驾车约4公里,就到了袁山村。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棵樟树从南宋生根发芽、历经元、明、清等朝代,见证抗日战争的烽火以及新中国的日新月异。
袁山村,清属元角镇,村中有条道路通往广济的双城驿。明清之际,这儿是从黄梅县城至广济县城传递官方文书的重要驿道。古树下,驿道上,官差来来往往。他们或快马加鞭,尘土飞扬,或在树下的青石上歇息,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喝着清冽的山泉水,然后奔向黄梅或广济方向。
“喊一声,蔡郎哥,你且慢行走!”这条驿道,也是黄梅戏《小辞店》里卖饭女柳凤英送蔡鸣凤出黄梅的地方。这棵树下见证了卖饭女的万般柔情和撕心裂肺的挽留,终究挽留不住蔡鸣凤坚决回家的心。分别之后,蔡鸣凤被其妻朱莲与其妻情夫陈大雷所害......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条驿道到了近代,成为了“黄广公路”,也成为了抗战中武汉保卫战黄广战役的重要交通要道。1938年8月27日黄广战役打响,这里成为双方军队争夺的军事要点,战斗惨烈,军民死伤甚多,尸横遍野,粗壮无比的樟树也在争夺战中伤痕累累。战斗结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中国军民誓死保护家国的鲜血。
袁山村树龄100年以上的樟树有三棵,分散在不同的村落,都被村民和林业部门保护了起来,有的树下有石桌、石椅,许多放假的孩子在这儿玩游戏或看书。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了村民休闲游憩、古树保护于一体的生态环境新亮点。
走在袁山村的树下,游走于历史的长河中;拾起一片片随风飘零的落叶,去细细聆听香樟的岁月留声……
相关链接
作者:曹锦军,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总编、湖北省2019年长江读书节领读者、中国摄影家协会2020年新媒体专题研修班学员、黄梅摄协副秘书长、《黄梅文艺》杂志副主编,擅长微视频、专题片拍摄、制作、解说词撰写。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文字作品发表百万字,散见于《学习强国》《文旅中国》《长江文艺》《长江丛刊》《湖北日报》《 文旅湖北》《荆楚群文》《涛声》《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周刊》等。摄影作品多次在省级比赛得奖或入展。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推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