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的黑白神片,2021韩国票房冲冠,包揽各项大奖.....

引 言
黑白片,历史题材,听起来不太诱人。
2021一出街,不仅拿下韩国票房冠军,还同时拿下「年度韩影最高分」,妥妥预定「年度十佳」。
赢得第57届「百想艺术大赏最重磅的「大赏奖」
豆瓣评分8.5。
这部神作《兹山鱼谱》,讲述的是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这妥妥应该是我们拍的题材啊!
可惜不是......
温馨提醒:在文末观影
《兹山鱼谱》
《兹山鱼谱》被誉为「韩国最早的渔业百科全书」,收录了海洋生物200余种。
本片讲述了该书作者丁若铨撰写此著作的坎坷经历。
当时儒学随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在当地形成新儒学体系——性理学
可后来国力不济,纲纪不弛,性理学的统治地位遭到动摇。
随着「西学」传入,一些学者开始寻求「东西结合」的救国之道。
纯祖一年(1801年),发动了对西学大规模的镇压活动——「辛酉邪狱」
有不少教会的神父和国家重臣,成为殉教之人。
正在朝中为官的丁若铨(薛景求 饰)和两位兄弟,成为众矢之的。
他们被流放到最偏远的地方,等待被世人彻底遗忘。
丁若铨被流放到黑山岛
黑山岛与世隔绝,民风淳朴。
这里的岛民多数都不识字,以捕鱼为生。
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丁若铨的罪名。
岛民们对于收留丁若铨,非常热情。
可唯独有一个人例外,昌大(卞约汉 饰)。
他是村子里为数不多读了点书,识几个字的人。
他厌恶西学,憎恨丁若铨:
「我没有丝毫想跟您学的想法。因为您是邪学罪人。」
两人之间开始深刻地讨论——
性理学的局限性,西学对性理学的冲击.......
这里面有个普世的问题,那就是——读书究竟有什么意义?
丁若铨曾问过昌大,读书是为了什么?
昌大回答说:「我想活得像个人
昌大犯了事被关起来,好在得到丁若铨相救。
于是他带上一条新鲜的黄貂鱼,登门致谢。
结果对方以为昌大带来的是斑鳐
这可触及了昌大的「专业领域」,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二者的区别。
昌大对鱼类的了解,带给丁若铨极大的触动。
由此,丁若铨开始反思读书的意义:
「之前我学了性理学,一句话,就是想知道人要何去何从。可我所领悟的居然还没有这小子对鱼的了解多。所以我不研究善变难懂的人类,要转去研究通透明净的事物,用事物来忘却自我。」
所以,丁若铨决心和昌大合作,共同编写鱼谱,为国家的渔业作出贡献。
但昌大认为:「帮助罪人是不忠于国家的行为。」
好在昌大在儒学学习中遇到极大的困难,于是,丁若铨和昌大做了一个交易:
「我拿我的知识换你对鱼的知识。这是交易,不是帮助。」
此后的日子里,两人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一次偶然的对话,彻底摧毁了两人的关系。
丁若铨谈到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我所希望的是没有两班,没有平民,没有嫡子,没有庶子,没有主人,没有奴婢,也不需要王的世道。」
这番话被昌大解读成,是对「王」的诋毁和亵渎
两人出现严重分歧,大吵了一架:
「不需要王的世道,这像话吗?你这错误的想法直接就是送死。」
此事过后,两人分道扬镳。
丁若铨从黑山岛迁往更偏远的牛耳岛,决心在那里写完《兹山鱼谱》。
而昌大前往陆地参加科举考试,想要大干一场,为「王」尽忠。
科考很顺利,他顺利当上「两班」。
可残酷的现实,接二连三地打击了昌大
面对官场的黑暗,他无能为力。
终于,昌大选择了辞官,他的仕途梦也就此破灭。
辞官的昌大,想起了丁若铨说过的话:
「不管是西学还是性理学,只要是好的都要拿来用,我通过性理学接受了天主学。但这个国家却留我一个人都无法接受。这个国家的性理学是为了谁呢?这个国家的主人是性理学?还是百姓?」
那一刻,他终于理解了恩师的良苦用心。
故事的结尾,昌大赶往牛耳岛去见丁若铨。
可是丁若铨已经去世了。
在死前的最后一刻,手里还握着毛笔
丁若铨写完了《兹山鱼谱》,在开篇的序言中,他提到并感谢了昌大。
昌大离开牛耳岛,重新回到了黑山岛。
他见识了陆地上的生活后,选择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活。
昌大活成了第二个丁若铨。
昌大的读书历程,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特点:
「以所学入世,施展抱负,若世不能容,则避世而居」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如果实在无力改变世界,那起码要做到不被世界改变。
这部影片也提醒我们的制片商和导演们——
历史剧不能只是宫斗、甜宠,而需要挖掘文化本身的意义。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请耐心缓冲5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