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42 日喀则宗堡,一只萝卜上刻写的西藏历史
什么是三级进藏?
你到了第几级?
——※※※※※※——
01 从江孜到日喀则
江孜县隶属日喀则市。从江孜县城到日喀则市区近一百公里,需要沿着年楚河开行两个小时。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江河交汇处就是日喀则市区所在地。
这一段是我在西藏遇到的最好的道路。并不是因为路面质量有多好,西藏的路,哪怕是几天前才建好高等级柏油路,你都会心存忐忑:涨水了怎么办?会不会有落石?下雪怎么走?这路面能维持几个月?道路两侧的山体河流总在警告你:给我小心点,这是天路!
走江孜到日喀则的这条路,你会相信,即使天塌下来,路也没事。路旁是广阔的农田,土地肥沃,茂盛的青稞如湖水般在轻风的吹拂下荡漾。草地上,居然有成群的奶牛在晃悠。转一个弯儿,连片的蔬菜大棚让人觉得身处江南。在西藏,这景象令人难以置信。还是雪域高原么?海拔三千多居然能养奶牛?怎么会有大棚?谁都知道以前西藏不产蔬菜……
抬头远望,却还是严酷的高原。田地尽头是无尽的丘陵,全都光秃秃的,山体晦暗,植被很是稀疏,与山谷中的绿浪形成巨大反差。一百多里地,都是这种地形地貌。回想起两年前坐车两次横穿日喀则,沿途也都是这类的景色,荒凉的丘陵间有一汪汪碧绿的麦田。这让我想起日喀则的名字,它的藏语意为“土质最好的庄园”。河谷的土质这么好,为何山丘却如此干涸?
日喀则是个不易揣摩的地方。它拥有西藏第二大地级市,它的人口总数排名第一,它却不是西藏旅游的热点。在拉萨的光环下,日喀则落寞而清冷。很多人不知道,日喀则曾经是雪域高原的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西藏之“藏”,源自于此,到了日喀则,才是真正意义的“进藏”。
日喀则市郊“高原明珠”雕塑 摄于2014年
02 进藏的三个等级
西藏简称“藏”,何为“藏”?
从地理、文化以及行政管理的历史上划分,“藏”有三个从大到小的区域,“进藏”也可以分为三级。
最大是是“西藏”,在青藏高原之上、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藏族以及门巴族、珞巴族的聚居地,这一区域内也包括其它民族。按照行政区划定义,凡是带有“藏族”二字的区、州、县都是西藏。西藏包括西藏、青海大部、甘肃、四川和云南部分地区。
藏文化区 图源:网络
中等区域的“藏”是西藏,以行政区划为准。本次《问道》之旅第10天跨过金沙江进入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是第二级进藏。
到了西藏还有进藏?是的。这就要介绍“西藏”的由来?其实,清代才有西藏这一地理名称,却是源于满文翻译的误读。清代以前西藏被称为“乌思藏”或“卫藏”。“乌思(卫)”和“藏”并非一个地域,就好比“京津”不是一个城市。“乌思(卫)”泛指拉萨周边及以东地区,“藏”是年楚河流域及以西地区。
从上图可以看到,西藏分为康(今川西、藏东)、卫(今拉萨、山南、那曲等地)、藏(日喀则)、阿里四部。后来“藏”成为统称,卫被称为前藏,日喀则合并了阿里被称为后藏。
因此,第三级“藏”是日喀则,《问道》之旅第18天到达隶属于日喀则的江孜县,笔者才算是完成了第三级(终极)进藏。
小贴士:如果哪位从西藏旅行回来后到处神气活现的,你就只要问一句:“真的进藏了?”如果对方迷惑地点头,那就再接着问:“你确定?到了卫还是藏?”以上两连问一定能让95%以上号称进藏的人哑口无言,完成第三级进藏的人真不多。绝大多数游客止于拉萨,最远也就走趟羊卓雍措(羊湖)罢了。羊湖隶属山南,距离日喀则地区还有几十公里。
这种拷问式对话请谨慎使用,若是发生挨打、绝交这种事儿别找我算账。
03 桑珠孜宗堡
与喧闹混杂的拉萨相比,在西藏排名第二的日喀则是座安宁的城市。两年前我从尼泊尔返程时在日喀则停留,早上沿着城市中心街道走了十几分钟,竟遇不到一家汉餐馆,可见不会有多少游客造访此地。
这回是傍晚六七点钟到达日喀则,天还很亮,我却想不出去哪儿转转。日喀则除了扎什伦布寺,似乎没有别的景点。
茫然中看到城中有座突兀的小山,山上挺立着一座城堡,竟有布达拉宫的模样。查地图,原来是日喀则的宗山,全名叫“桑珠孜宗堡”,还是日喀则博物馆所在地。桑珠孜是日喀则市府所在地的名字,宗堡即宗之城堡。我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拍摄宗堡,下图借用了维基百科的图片。
宗是西藏传统上的基本行政单位,相当于内陆的县。宗堡就是该地区的行政中心,即内陆的县衙门。出于安全防卫的目的,这些行政中心多建在山上,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城堡。布达拉宫如此,江孜县的宗山也是这样。西藏的城市没有城墙。反正财富都集中在大领主的手中,商业也不发达,下层农奴更不需要保护。
这个时段到宗堡当然是一无所获。我将车开到后山半山腰上,下来转了一会儿,感觉这地方没有开放的迹象,公共厕所都被铁链锁死了。
异常清冷,没有游客,没有守卫,也没有藏人转山。找不到入口,更不知博物馆在何处。仰望着这高大巍峨的城堡,它的外墙太新,窗户紧闭,还挂了很多空调外机,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受。
罢了,走人。后来听说,桑珠孜宗堡禁止参观,原因就不解释了。
宗堡远看像布达拉宫,走近却越看着越不像这,其规模不及布达拉宫的四分之一。
2014年从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到日喀则,同车一位藏族壮汉讲了个笑话。说是日喀则人羡慕布达拉宫的辉煌伟岸,就想仿造一座,却又拿不到图纸,于是派工匠潜入拉萨,将布达拉宫的图样刻在了萝卜上,回去后按照立体萝卜模型盖起了座宫殿,是为桑珠孜宗堡。
做完之后大家看都觉得不对,怎么这么小?还歪七扭八的?后来搞清楚了,工匠在拉萨刻的是根水萝卜,回到日喀则要走好几天路,萝卜脱水成了萝卜干,照萝卜干做的宗堡,当然只有布达拉宫的几分之一。
这则笑话显然是在揶揄日喀则,编故事的必然是拉萨人。任何一个区域排名第一第二的城市之间,都有这种段子,老大说老二土鳖,老二说老大奸诈,如此等等。
其实,这个萝卜笑话可能讲反了。
04 极简西藏史
人人都知道,拉萨是雪域高原的圣地,很多人以为,从松赞干布开始,拉萨一直是西藏是政治经济中心。这种认知,等同于相信几千年来中国的首都只有北京。
《问道》系列,实为人文历史的旅行游记,因此有必要为读者厘清西藏的历史。以下为西藏极简史,笔者尽量少用各代政权名称:
a. 西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初期,吐蕃王朝定都拉萨,灭于唐代后期。
b. 唐末至宋代,西藏陷于混乱割据,拉萨完全被摧毁(那些什么宫、什么寺、什么佛的千年传说你信就行)。
c. 元代蒙古人占领西藏,扶植地方政权,首府在日喀则萨迦县(下篇游记介绍)。
d. 明代诞生的西藏地方政权,首府在今山南市,后转到日喀则市。
e. 明末清初盘踞新疆的蒙古人入侵西藏,政权首府在日喀则市。
f. 清代五世达赖喇嘛掌握地方政权,重建拉萨,设为首府。
g. 为限制达赖势力,清政府扶植班禅,划后藏归其管理。
因此,拉萨作为西藏首府的历史,比北京作为首都的时间还短,后藏的中心日喀则在历朝历代的地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卫”和“藏”,犹如汉地的南北方,长期以来分庭抗礼。
日喀则宗堡 1938年
依据以上的西藏简史,再来看那则萝卜笑话,有没有发现不对的地方?五世达赖建布达拉宫前,西藏的行政中心就在桑珠孜宗堡。五世达赖也来过日喀则,并入住于此,会不会照着宗堡的刻了个萝卜,揣回了拉萨?
就好比明代南京与北京的关系,朱元璋定都在南京,朱棣迁都至北京。南京的明故宫远不及北京的紫禁城,但你说谁仿照谁?
注:如今宣传布达拉宫,都从唐代开始,好像这座宫殿的历史有一千五百年。其实,松赞干布或许在山上建了几间房子,千年过去早已瓦砾不存。现在的布达拉宫建于清代初期,距今约三百六十年,比日喀则宗堡晚了三百年。
05 兴盛与衰败
有人说,日喀则的宗堡是布达拉宫的祖型,这话对也不对。曾经的日喀则宗堡或许是,现在的不是。为什么?下面聊聊日喀则的兴衰史。
每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兴衰与迁移,除了山川地理河流的必要因素制约外,更受到政治势力辐射、经济生产与物资运输、军事防御与对外交流等要素的影响。前藏与后藏中心的转变,有其历史、地理的必然。
我们看待西藏,不能仅站在内陆这一单一维度。无论是藏传佛教还是藏文(脱胎于梵文)都表明,喜马拉雅南麓的古印度各邦国,与西藏的交往也很密切,对西藏的影响未必小于汉地。日喀则与印度接壤,而拉萨则是通往四川、青海商路的起点。
上图曾在前一篇出现。从松赞干布时期到清末的一千多年间,西藏与印度往来的主要通道,是途经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几个隘口,或者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处两河交汇之处,占据商贸要道,农牧业发达,自然成为西藏政治经济的中心。
清代初期五世达赖统揽西藏地方政权并将首府迁至拉萨后,清政府扶植班禅,将后藏归其统领,实为分化权力、釜底抽薪之策。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班禅并未能全面掌控后藏。清末的英国侵藏战争则完全改变了前后藏关系。
上图是笔者绘制的英军两次侵藏战争路线图。当亚东的大门被打开后,中尼商贸全面衰落,而中印商贸可通过江孜直达拉萨,日喀则被绕过去了,那它必然走向衰败一途。
百年前后的青藏高原,波谲云诡,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演绎了一场影响至今的千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个中故事本文略过不提。和平解放后,川藏公路与青藏公路在拉萨汇合,中印之争使得边界被全面关闭,日喀则只能接受继续衰落的命运。
大到国家、城市,小到个人,命运总是被时局、历史所摆布,努力未必有什么效果。看看内陆城市的兴衰,哪个不是这样?
回来再说这日喀则宗堡,号称有六百多年历史,其实已在文革期间被捣毁,仅剩下一堆废墟。现如今的宗堡,是十几年前由上海市援建重修的。新宗堡的外观依据之前的老照片,而内部结构则参照布达拉宫。
宗堡旧照 来源:上海交大(新宗堡设计单位)
这么说来,萝卜故事又翻转了?
其实,文化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宫殿可以被摧毁、寺庙可以被拆除、书籍可以被焚烧,但文化会有流传的方式,它能被刻在萝卜上,也能被画在唐卡上,还能记载在民歌史诗中,它总能凝结在一代代人们的心里。
尾声
当晚入住一家青年旅社,选了个八人间,四个上下铺。同屋的七个都是大学生模样,彼此冰冷冷的也不理睬。
日喀则海拔高于拉萨,入睡并不容易。大约是凌晨三点,我被说话声吵醒。斜对面一位躺在被窝里接女朋友电话,被询问是否爱她。显然小伙子的回答未能让女友满意,于是“我真的爱你”、“我不信”这种车轱辘话没完没了。同屋都被吵醒,却又都不作声,各个在木床上吱吱嘎嘎地翻身。
不知多久电话粥才煲完,好不容易睡了三四个小时,凌晨七点又被烟味呛醒。还是那位接电话的小伙子,呆呆地靠在床上抽烟。即使是夏天,日喀则的晚上也很冷,宾馆门窗全都紧闭着,房屋里的烟气根本散不出去。
爱情有时很伤人,伤的不止是双方,还会伤害全然不相干的人。
7月29日,《问道》之旅第19天,到达后藏中心日喀则,三级进藏任务完成。
明天将要造访西藏历史上除拉萨、日喀则外的另一个重要的首府,猜猜是哪儿?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