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东 散文 葫芦
前些日子,在矿山井下生产一线工作的一位擅长丹青的工友特意赠送我一只精美的工艺品。这是一只带有底座,有一尺多高的,上面有立体感颇强的吉祥祝福文字和鸳鸯荷花优雅图案的火画葫芦,真让人爱不释手。在由衷赞叹这位工友有一双能化平凡为神奇的双手的同时,关于葫芦的记忆也如蒙太奇一样闪现于脑海。
在乡村众多的瓜果中,我很喜欢曲线优美的葫芦。因为它不仅因外观玲珑、雅致、养眼,而且拥有许多独到的食用、器用价值,又有较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面目及四肢肿痛、小便不通、鼻塞、消热解毒、润肺,乃至一切痈疽恶疮。秋后,临近霜降采下的成熟葫芦经过高温蒸煮后,乡亲们会将它细心地对称锯开,并将挖出来的葫芦籽儿给嘴馋的孩子们享用,而表皮坚硬的葫芦外壳则是经久耐用的水瓢,那可是农家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小时候,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乡间的孩子大多喜欢见缝插针地种植向日葵、葫芦。俗语言: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年的春天里,及时栽种几棵葫芦、向日葵、红玉米等绿色植物,秋天里有一份喜人的收获都称得上是我们的一件大事。
每年清明节前后,在微凉的春风里,我们要细心地选好饱满的种子,经过室内温水浸种,尖顶裂开后,在朝阳的墙根下进行挖坑、浇水、点种、盖土、踩实等一道道播种工序。不几天的功夫,嫩芽便会从松软的泥土里拱出来。先是嫩茎顶着种皮拱出地面,接着两片绿叶如婴儿的小手一样慢慢地向天空展开——一棵棵水灵光鲜的秧苗就沐浴在东风中了,这情景看着真让人心动。
春阳细雨中,葫芦秧长得飞快。那柔软的藤蔓不停地向高处攀爬,细细的触丝儿一旦抓住架杆儿,她就毫不犹豫爬上去……一株株葫芦秧很快就青葱满架了。
不久,燥热的夏日风中,素雅的葫芦花儿绽开了。它的花白得纯正而圣洁,数不清的花儿,如绿海上翻卷的雪浪花。绿叶映衬白花,蜜蜂、蝴蝶款款飞来,好一幅蜂蝶戏花图。很快,藤蔓上就会结出一个个毛绒绒的葫芦娃,嘴上含着花儿,光润、调皮而可爱。夏季伏天的天气异常炎热,雨水少的时候,我们几乎一天要给葫芦秧浇上一大桶清水。葫芦娃不知不觉就长成了一个个碧绿的大葫芦。春华秋实,金风落叶,寒霜陡降,架上的葫芦成熟了,颜色也由绿色渐渐变成了金黄色。
在金秋收获的欣喜中,我们帮家人将成熟的葫芦上锅蒸透,并用碎碗的磁片细细地刮去一层透明的表皮,然后做成各种器物。用它做成的瓢,可以舀水、取米面,并能有效剔除米、麦、豆、芝麻中混杂的细小砂石;做成的壶,可用来盛花种、菜籽等。
葫芦有甘、苦之分,甜葫芦的种子如葵花籽一样香脆美味的籽儿让人回味无穷,而更让人最回味还是母亲在夏日葫芦架下的娓娓话语,为我们道出的那个古老凄美爱情故事。孟家种的葫芦藤蔓爬过墙头,到邻居姜家院里开花、结果,结下了一只硕大无朋的葫芦。葫芦成熟后,蹦出来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孟、姜两家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最后,经热心的乡邻们解劝,他们商定小姑娘同属两家,并由两家轮流抚养成人,她就是后来哭倒了八百多里长城的孟姜女。那时,心清如水的我最感兴趣,也最盼望的还是当父亲剖开葫芦时,能看见里面坐着一个美丽的女娃娃。
到露天采矿的白云石矿山工作后,我对葫芦的钟爱仍是不减当年,并曾在春风里栽种过好多年的葫芦,为矿山增添了一道道绿色的风景。如今,我不在那里工作了,也再难以找到合适的地方,种些心爱的葫芦,想来这可真是春天里的一大憾事。
古代吉祥图案中有不少关于葫芦的题材,如“子孙万代”、“万代盘长”等。葫芦的谐音是福禄,而其形体优美,色黄如金,寓意吉祥,它是人间美好愿望的寄托。人们喜爱葫芦,还因它有块巴掌大的地方就能顽强生长,沿着葫芦架,其藤蔓向上蔓延,可达15米多长,一棵葫芦秧可结出六七十个果实。这恰恰与人类希望子孙繁盛的美好愿望相契合。
我国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至少有20多个民族崇拜葫芦。在彝族民间长诗《梅葛》说,汉、傣、彝、傈僳、藏、白、回等民族,都是从一个葫芦里孕育出来的亲兄弟。
傈僳族口头相传的《创世纪》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远古时候,天降大雨九天九夜,致使天地间一片汪洋,只有一对亲兄妹躲藏在一个大葫芦里躲过了劫难。为了使人类延续,这一对亲兄妹结婚后,生了五个孩子,分别代表着汉、傈僳、彝、独龙、怒这五个民族。这些神奇的传说表明,我们中华众多的民族如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一样,都是亲如手足的同胞弟兄姊妹,炎黄子孙自然要团结奋进、继往开来,共同为古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竭忠尽虑,以无愧于祖先致力神州富强腾飞的伟大中国梦。
据史料记载,我国葫芦栽培历史至今七千载有余,而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葫芦艺术则自唐始,成于宋,兴于明清,并因乾隆纪晓岚等圣贤名家追宠而得以广布民间。
每一种艺术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火画葫芦又名火绘、火笔或烫花,其做法不外乎烧炙器物表面,借焦黄之烙痕,显现图文。它是艺术品,也是传承中华远古文化的载体,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手里托着这样一枚天然艺术品般的火画葫芦,的确会让很多人眼热,因为那是精美艺术、时间和友情的宝贵结晶,能够引发我们无尽的人间悠远、美好遐思。
作者简介
徐 小东,河北遵化人,1966年6月出生,唐山市、遵化市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以来,在企业内部报纸《河钢》《河钢 矿业版》《老人世界》《唐山晚报》《金秋文苑》《四季风》《绿州诗刊》《畿东文化与艺术》上陆续发表散文、诗歌100多篇。
顾问:关仁山 峭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本期编辑:徐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