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印乡痕| 文学里的时光味道

全文共1575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见我闲人般的日子,便有朋友问我能写几本书,我竟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知道会写多少,就像稚童不知道自己人生未来一样。因为写作是靠心智的,是水到渠成后再百般周折的事,况且闲时写点字只是爱好而已。如此,只能说《国印乡痕》是我的第二本书。

……  

关于《国印乡痕》想说的话,其实都在书中。

一切源于故乡。我虽不算远在他乡的人,却离开养育自己的村庄几十年。人生忙碌中,偶尔回望总是具体的鲜活的——村庄的河流石桥树木;田野里的小麦玉米芝麻高粱;村里的老人青年幼童;影像般映在脑中。

当然,还有村里的往事,竟毫无察觉地积隐于脑海。一触动会如河水决堤般奔涌而出。

正如前捷克斯洛伐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的“人的一生,注定扎根于童年和少年中”。

……

自己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时间及心里腾闲很多,回村次数也多起来。村庄变化很大——水泥街面宽阔平整,路边有绿化草木或各种花卉;家庭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进出村口;高大整齐的农房间不时有几座小楼矗立着,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当然也有一两处老旧房屋立于其间,委身于高大宽厰的建筑中,成了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那是四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后建的,如今往往是人去屋空,年轻人己经说不出当年房主人的名字……

街头偶现弓身拄杖的年迈人,他们的脚步自然不再矫健,一步步地缓慢着,像数着步数,也像细心地谨慎地量着过往,量着从前。其实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一直都青春年少,那时候做为田野的主人,他们四季不歇挥洒汗水,为村人乃至为国家贡献青春年华。

每个时代都有故事,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在生活优渥的当下,望着匆忙而眼神不乏焦虑的人们,想一想过了艰苦日子也赶上了新生活的“老辈人”,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在那时便有了写作的念头。

当决定写《国印乡痕》时,并不奢望它能稀释人们的茫然与焦虑,只想把乡下人曾经的历程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现代农村的前身,了解村人的足迹,更多地知道些父辈和祖父辈们的状况。也是对故去的人和老的已经拄杖或不拄杖老人的一种安慰,一种交代。

显然,自己是疏于规划的。写作《国印乡痕》时间散落于五六个春秋,直到今日才得以付梓。这期间惟有的好处是,这些文字有了充裕时间在报刊电台杂志网络平台等媒体发表。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无疑,时下是个“向前有余,向后不足”的时代。匆忙中,奔跑中,人们似乎连回头的时间都不曾有了。有人搞项社会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如今的人们知道自己曾祖父名字的竟然寥寥无几。曾祖父——自己父亲的爷爷,爷爷的父亲,距离自己有多远?四辈之亲,陌生到如此疏远,着实令人不解。

一般说来,曾祖父只要到耄耋之年,都会见到第四代人,遗憾地是,他们中有人往往少活了一二十年。一二十年,光阴中的一瞬,足够致人不知或忘记祖宗的名字吗?可见,今人对先人及家史的漠视之患已成重疴。

对家史尚如此,那么对家以外的过往呢?家事国事相联相融,如此“忘性”,引起社会忧虑也是必然的。

……

《国印乡痕》写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事情。反映农村人生产生活及生存状况。

有人问我为什么写这些,原因似乎很简单。一是人民公社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农村管理,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国人吃饭问题的重要阶段;二是我与人民公社近乎同龄,在那种环境里出生成长,经历了整个时期。熟悉的人和事,从写作角度讲,也是优势。

全书分三辑,共七十八篇文字。第一辑《月月年年为分忙》第二辑《戏里戏外过人生》第三辑《风风雨雨乡村人》。

全书以故乡小村为“脚本”,辅射周边村落,尽量还原展示当时的春秋变换,风情人貌,力求一叶知秋。

当然,这样的结果也避免了对号入座之困扰。也是刚一开始就笃定之意。

《国印乡痕》是本闲书,是文学园中一株草一叶绿,却曾得到很多托咐与滋养——朋友的赏识和鼓励、建议与希冀;报刊电台杂志以及网络平台的刊发广播与转载;档案馆领导永久收藏的肯定与意愿。所有这些,都成了《国印乡痕》成书的营养和动力。

作者简介

张国印,河北省遵化市人。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七十多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

主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  问:关仁山  峭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晓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0)

相关推荐

  • 【三江文学古诗词刊】縂第118期 罗武第 || 诗词鉴赏

    [三江文学古诗词刊] 縂第壹佰壹拾捌期 三江文学古诗词刊 社   长:李不白 总   编:天中山人 副总编:烟雨沉轩 特邀评论:周文海 本期编辑:墨兰雪 罗武第诗词欣赏 <时光的记忆诗八首> ...

  • 国印乡痕| 作家王立新:对文学热爱真切

    本文作者与作家王立新合影 全文共1766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1月9日上午在唐山新华书店参加品书.选书活动,见到些熟悉的文友.因为人不多,初次相逢的几位很快也认识了. 冬天日短,活动完 ...

  • 国印乡痕|岳父是本书

    全文共1150字         阅读全文需4分钟 岳父在世时觉得他象加盐的水淡而有味,岳父不在了觉得他象一坛老酒闻久愈香.接下来,随着离别岁月的渐远渐长倒愈发让人感觉他就象一本书,愈读愈耐读起来-- ...

  • 国印乡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全文共2193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农村的改革巨变始于土地,且是个渐进的过程.三四年时间内,先是农活小段承包,然后是联产承包,再后才是彻底分田单干,叫大包干责任制. 小段承包属牛刀小试 ...

  • 国印乡痕| 冀东砸夯号子

    全文共2022字         阅读全文需8分钟 过去,乡村里的劳动往往是沉累的,而乡村里的歌声则是悠扬的. 不知哪时,也不知是谁,把歌声融进了劳动里,于是,那劳动的辛苦里便有了轻松,有了乐趣.砸夯 ...

  • 国印乡痕 / 散文 / 麦秋,麦秋!

    农事里有两个秋天--大秋和麦秋.大秋是所有粮食及其它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高粱.玉米.谷子.豆子.粳子.白薯.芝麻.棉花.麻类.萝卜.白菜等等.大秋作物多,成熟时间也早晚不齐,从"处暑十天乱割谷 ...

  • 国印乡痕| 遵化与《人民日报》

    全文共1591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我的家乡河北省遵化市更是可圈可点. 自然遗存与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光世界文化遗产就有两处--人间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和保存最完整.规模 ...

  • 国印乡痕| 说灯

    全文共2168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几天前,卧室的灯暗了下来,不知何故,又开关了几次还不亮,看看其它地方都无异常,便知是灯管出了问题,俗话称--烧了. 第二天,买灯管前,怕出错先用手机 ...

  • 国印乡痕| 一棵树的记忆

    全文共1923字         阅读全文需6分钟 过去农村树多,村内一半的天空中有着树的身影.去个陌生的村庄,指路人左右指引,完了往往会说一句,见着有一片树的地方就到了. 树的品种有槐树.榆树.杨树 ...

  • 国印乡痕| 老油房

    全文共1654字         阅读全文需4分钟 编者按 国印老师的乡痕系列散文,如一轴徐徐展开的长卷,向我们展示了华北农村六.七十年代生产.生活的生动画面.在这幅画卷中,有国印老师忠直地体察.宽阔 ...